趙梅玉
摘要: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家長資源,家園共同豐富區角活動材料,并調動、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進一步滲透區角活動,發揮家園合作的教育優勢,使幼兒區角活動更具有創造性、趣味性、實效性,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家園共育;區角活動;收益
我國著名的幼教專家陳鶴琴說:“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個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與家長及時有效地互通信息、交流看法,全面了解幼兒發展情況,積極尋找教育的最佳切人點,家園同步落實教育內容,提高教育質量是幼兒園教師的職責。
幼兒園一日保教生活中,區角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幼兒的學習以游戲為主,孩子天生有特別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喜歡嘗試、擺弄各種材料。為了讓孩子們探究“聲音從哪里來”這一主題活動,我們教師用橡皮筋和收集的廢舊紙盒、鐵皮盒自制了幾個“皮筋琴”;為了進一步豐富幼兒活動的探究材料,我們與家長交流,請家長們收集各種材質的瓶子、盒子,并且在里面裝上豆子、小石塊等小顆粒帶回幼兒園。
孩子們帶來的瓶子、盒子各種各樣,有塑料的、玻璃的,還有金屬的,里面裝的東西不僅有各種豆子和小石塊,還有玻璃珠、小麥等,裝的多少也不一樣。這些材料投放到科學區后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他們在區角活動時會搖一搖、敲一敲,哪些聲音比較大,自己喜歡哪些聲音。
在區角活動中我們要注意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將科學活動的目標融于區角游戲之中,讓幼兒手腦并用進行探究操作活動。在一段時間后,我們又利用家長提供的啤酒瓶和小藍瓶拓展了“會唱歌的瓶子”。我們在六個同樣的玻璃瓶里裝上不等量的水,在幼兒的探究活動中,耳朵能認真聽聲音的不同,眼睛觀察對比了瓶子中水的多少。接著我們又鼓勵、引導幼兒試一試用不同的筷子敲一敲、比一比,感知不同的筷子敲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試一試往瓶子里面吹氣會怎么樣等。孩子們發現眼前的瓶子各種各樣,發出的聲音也各有不同都特別興奮。我們不僅要與家長多聯系配合,更要挖握材料的更多價值,在區域活動中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具有啟發性的活動材料,給予幼兒足夠的自由度,使幼兒充分地表現自我,勇于創新。
幼兒學習使用筷子不僅是一個繼承傳統的問題,它對強化幼兒手的精細動作、視覺發育、健腦益智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班是幼兒練習使用筷子的重要時期,開學以后,我們開始讓孩子們學習使用筷子。我們發現有的幼兒用左手拿筷子,有的幼兒拿筷子的姿勢不正確,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有意識強化練習使用筷子,與家長溝通,在取得家長重視、配合的基礎上,同步培養、提高幼兒的這一基本技能就尤為重要。
考慮到幼兒發展存在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為滿足幼兒不同層次的需要,在投放材料時就一定要遵循層次性和科學性的原則。對于筷子我們沒有做統一要求,不同材質、不同長短、不同粗細的筷子可以讓孩子們有不同的體驗。我們不僅讓家長們收集了海綿塊、積木、蠶豆等練習夾取的材料,而且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用孩子們不小心弄混顏色的黏土做了小圓柱體、小球和其他他們自己喜歡的各種形狀的“食材”。
當然教師們也準備了各種形狀的小積塑塊、小毛球等材料供幼兒練習。這些材料有的比較容易夾取,有的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使用筷子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同時關注幼兒拿筷子的姿勢和拿筷子的部位。把正確的拿筷子的圖示和兒歌及時分享到QQ群、微信群,讓家長一起參與指導,增加在家練習的機會,合力幫助幼兒學會用筷子。
在區角活動中,從孩子們特別感興趣的自己制作的“食材”和比較容易夾取的海綿塊入手,鼓勵和引導幼兒由易到難逐步嘗試,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了夾海綿塊和夾毛球的基礎,他們在游戲時將各種材料賦予“紅燒肉”“黃瓜”“小肉丸”等名稱,幼兒練習使用筷子時興趣很濃,很快就學會了使用筷子。
教師利用游戲時間引領幼兒玩多種形式的筷子游戲,幫助幼兒熟練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比如:用筷子喂食物、用筷子擺圖形、用筷子戳洞洞等游戲。幼兒生活經驗、個性特征豐富多彩,在選擇材料時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傾向。因此,教師注意觀察孩子們活動的情況,根據實際及時調整操作材料,使每位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生活習慣與能力的養成需要時間,更需要堅持。教師要善于利用和挖掘家長資源,家園共同促進幼兒生活能力的提高和習慣的養成。《指南》提出5~6歲的幼兒“能熟練使用筷子”,對幼兒來說,熟練其實是要求幼兒有夾得多、夾得準、夾得快、夾得穩等行為表現。
升入大班以后,我們在夾的材料上選擇了偏小的、光滑的物品。在夾的方式上從靜態到動態。例如:提供了“釣魚”的玩具,挑戰幼兒在動態物體中練習夾得準。在玩法上增加了合作、競賽的活動方式,如考慮了筷子夾取的距離、速度、數量等因素,設計了任務卡,讓幼兒用闖關的方式完成使用筷子的多種任務。任務卡的提供不但增強了幼兒完成任務的意識,滲透了幼小銜接的要求,更能與各領域有機整合。為了增強幼兒使用筷子的興趣,還結合“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筷子,讓幼兒了解筷子的種類、使用筷子的禮儀,豐富關于筷子的文化。以上活動我們也分享到家長群里,讓家長與幼兒在家互動,讓他們繼續探索、實踐。這樣,家長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孩子的問題,給予幫助與指導。
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幼兒的區角材料才會更加豐富多樣;有了幼兒教師的專業指導,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互動才更有意義。學前教育需要家庭、幼兒園的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每個幼兒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責編 吳娟)
參考文獻:
[1]張韻.幼兒園家園合作現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2]洪夢春.幼小銜接中的家園合作現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