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東
【摘要】 ?一個和諧有序的班級體,其學生品質和情操必然是相對較高的;而由學生品德素養(yǎng)高的學生構成的班級體,也必然是秩序井然的。由此可見,班級管理和品德優(yōu)化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本文就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品德的塑造措施展開了論述,提出了幾點塑造優(yōu)良品德的措施,為優(yōu)化班級管理,提升學生品質,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 ?班級管理 品德塑造 小學
【中圖分類號】 ?G627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8-182-01
一、建立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學生群體的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為學生的認知和行為上建立約束準則。班級規(guī)章制度是班級活動和學生行為的基礎保障,只有在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制定后,有教師和班委監(jiān)督,才能讓不良學習習慣的學生有所忌憚,才能保障全體學生開展高效的學習活動。例如,在班級紀律方面,教師根據(jù)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違規(guī)現(xiàn)象,包括課堂違反紀律,課上說話、打鬧、未按時提交作業(yè)、遲到、早退等行為建立相應的扣分或者是懲處標準。在班級衛(wèi)生的維持上,教師可以針對每日之聲,未能及時完成自己的任務,在輪值期間出現(xiàn)不按時打掃衛(wèi)生破壞衛(wèi)生工具等現(xiàn)象進行懲處。在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不良行為進行適度的懲罰,還需要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積極的強化鼓勵,幫助學生建立更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在這種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和養(yǎng)成制度建立后,學生更有責任意識和丹東儀式,認識到群體生活中。你的不良行為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所以要遵守一定的活動和行為規(guī)范,才能讓整個集體更加和諧,才能讓自己更受其他同學的歡迎。
二、構建和諧班級文化,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良好的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破窗效應表明,當一個群體中的環(huán)境較為消極時,人們便開始。將其看作是垃圾場,向其中亂扔垃圾;而當一個環(huán)境中秩序井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是那么人們在潛意識中將會主動承擔起維護該區(qū)域內良好環(huán)境的責任,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共同維護環(huán)境的美好與和諧。應用破窗效應質疑典型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就要以環(huán)境的營造為契機,讓優(yōu)美和諧、充滿溫暖、禮儀與友愛,讓學生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學會寬容、體諒與理解。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墻壁文化的創(chuàng)建,以友愛或者以理解為主題引導學生,讓其制作手抄報、墻壁畫和黑板報。在學生參與過程中,學生查閱資料的同時,也就將這種美好的情操和品質納入自己的認知系統(tǒng),幫學生將美觀的手抄報等主觀作品呈現(xiàn)在教室中,展現(xiàn)在墻壁畫中時,也就為他人營造了一種積極和諧的文化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也就主動向核心價值觀念靠攏,并以此作為自己行為約束的標準和標桿。再比如教師也可以發(fā)揮墻壁的作用,在前黑板上方懸掛:厚德載物、厚積薄發(fā)等勵志性條幅,讓學生在這種激勵性的語言的影響下,變得更加堅韌果敢。
三、滲透愛與關注,助力健康成長
小學生對情感的感知力是敏銳的,教師的關懷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如獲至寶,滲透教師關愛的管理方式更能夠對學生品德優(yōu)化、良好習慣養(yǎng)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教學可以通過滲透愛與關注的方式,以助力教師的健康成長。在筆者的教學工作中,小君同學是班級中一名性格內向,不太與周圍同學交往,成績落后且被其他同學看作比較孤僻、不合群的學生。其實,這名學生的家庭是個重組家庭,自己歸父親撫養(yǎng)。在家庭生活中,小君同學處處小心翼翼,唯恐受到傷害。而在學校期間,小君同學時期待友誼的,但是懼怕在與同學們的交往過程中,再被其他同學傷害,索性也就封閉了自己,讓自己始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肯走出。基于這一現(xiàn)狀,我深知這名同學在心理上、在情感上的需求,她渴望外界的關注和溫暖,期待外界伸出溫暖的手去接納她的不足。于是,在某一節(jié)課的課件,我看到這名學生的嘴唇干裂,于是將自己剛買的唇膏贈與她,并體貼地對她說:冬季天氣干燥,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在嘴巴上圖上潤唇膏,防止嘴巴再次干裂。似乎這一舉動讓小君驚詫不已,雖未言語,其眼中卻閃爍著淚花。此后,我多次與之交談,不說學習、不聊成績,只是與之交流關于生活、關于作息、關于生活中的一些感受等。某一天上課時,我的喉嚨干澀,聲音沙啞,這名學生在放學后從家中帶來了一些含片,并在紙條上留言:老師,請注意身體健康!歪扭的字跡,卻足以讓人動容,我明顯感受到這名學生的心結被打開,開始擁抱陽光、擁抱生活。此后的學習和活動中,這名學生開始變得開朗,并且在其周圍也為其精心選擇了一些心地善良、性格溫潤的學生,以便于營造更好的交往環(huán)境。此后,這名學生變得更加開朗樂觀,終于從自己封閉的生活中走了出來,終于敢于接納、敢于擁抱溫暖。由以上案例可見,關注與呵護,是改變學生言行和習慣的重要力量,能夠有效轉化為學生的堅定力量,能夠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總結
學生品德的塑造工作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過程,并非在旦夕間即可完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中,只有將積極的道德認知傳遞給學生,才能讓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下,更加開朗、樂觀、積極。
[ 參 ?考 ?文 ?獻 ]
[1]王會麗.從“心”開始抓好小學生的品德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10):62-64.
[2]田冬梅.淺談如何提升小學生品德教育[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29):383-384.
[3]任莉.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