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艷紅
摘 要:隨著我國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不斷提升,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被發現。因此,要以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作為出發點,對道德與法律教學實效性進行分析研究,重視法治教育;要加強教育教學的內容,豐富教育教學的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教學氛圍,進而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觀念不斷加強。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途徑
在當今,法律是治理一個國家的必要手段,一個國家的建設離不開法律保護。因此,在當今教育教學中,使學生的道德與法律意識得到有效提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學工作。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是當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必須高度重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現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質存在諸多問題,這說明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國應該不斷提升改進學生道德與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進而不斷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的素質。
一、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在道德與法治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當前學生的道德與法律素質培養得到了加強。但是,從一些調查性文獻來看,當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質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值得我們關注,需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進行提升[1]。
(一)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掌握不完備
當前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不夠平衡,有調查顯示,其中大部分學生可以把違法與犯罪進行區分,但是對民法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對民法中的平等關系認識不是很明確[1]。其主要原因是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對民法的講解不夠重視,過于側重刑法的講解。這種不平衡的講解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民法知識了解不夠深刻,導致學生對法律作用的誤解較深,從而認為法律只有處罰作用,忽視了其保障我們利益的作用[2]。因此,加強對法律全面了解,提升法律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二)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理解不健全
學生道德與法治素質要具有必需的法律觀念,例如依法治國、權利保障、法律至上、程序正當等。從多年的教育教學中來看,很多學生對法律至上、依法治國、權利保障等法律觀念有了解,但是對權力約束、程序正當這些觀念比較生疏。顯然傳統與現實在學生的身上留下了烙印。我國自古以來就對法治傳統觀念缺乏,例如,當今說明學生有權利的意識,但對于權利的理解有些偏差,沒能正確樹立權利義務的觀念,沒能認知到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的特點。現實生活中“權大于法”的現象較為常見,學生很容易受到這種現象的影響。
(三)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踐行能力不強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因為一些學生不完全了解法律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權益受到侵犯,不能主動運用法律的武器為自己維權。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在勤工儉學時,有將近一般的學生未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保護合同,在出現問題時,無法維護自身的權益;在購買商品后,發現被店主欺騙了,學生選擇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的僅占56%,有22%的學生選擇了沉默,不做任何舉動,還有22%的學生選擇到商場大吵大鬧。即使有學生選擇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但不少學生也不知如何運用。
二、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
(一)運用互動式教學法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
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在教育教學中師生進行互動,雙方各執己見,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行討論,師生雙方都在課堂中探索真知,共同促進,共同提高自己對法律知識的運用。在互動式教學法中,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讓學生真正學習到道德與法律知識,師生雙方進行互動,從而產生共鳴。同時,教師應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來影響,時刻關注學生,使學生所有注意力都投入到課堂中。在互動時,要運用鼓勵的話語,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法律知識,從而使學生道德與法治方面知識得到有效提升,在之后的實際生活中能夠從容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
(二)運用討論式教學法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
討論式教學法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探討,在思想觀念上達到一致。討論式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課堂參與意識得到激發,讓學生在參與中發現自身問題,進行自我批評。通過師生共同討論使課堂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在課堂討論中,教師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生活情況,提出富有社會性質與啟發性質的問題,讓學生先進行相關資料的查找,多去搜集材料來增加討論力度,在課堂內容討論活中,實現對道德與法律的深層次的探索與理解,同時對各自觀點進行交流,使學生臨場發揮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提升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方面認知與理解。
(三)運用社會實踐教學法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
社會實踐教學法就是讓學生把知識運用到社會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分析社會存在現象,提升社會認知,當遇到相同問題時不會手忙腳亂,大腦空白,就會理性分析,結合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問題。讓我們對理論知識深刻的進行了解與領悟,逐步對自身的道德素質與法治認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學生把在社會上的認知轉化為內在心靈上的品質,從而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方面知識,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做到遇事不慌,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決問題。
結束語:總而言之,只要我們以道德與法律素質的內涵作為依據,不斷改進較強教育教學的方式與理念,強化在道德與法治的實效性,加強實踐式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律觀念,提升改進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有效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鄒開亮.05方案下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9):49-51.
[2]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