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慧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對高中教育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高中的歷史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自己過于傳統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化的變革,采用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式。所謂歷史就是在過去發生的真實事件,教師可以基于歷史解釋的角度進行更加具體化的高中歷史教學。
關鍵詞:歷史;解釋角度;高中;教學
歷史發生在過去,而且是真實存在的事件,但是不可復現,因此,歷史變得尤為珍貴。我們國家擁有五千年的悠長歷史,高中的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歷史解釋的角度進行具體的、創新化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們對于歷史學習的能力,激發他們對歷史的探索興趣和欲望。基于此,本文針對基于歷史解釋角度的高中歷史教學進行以下相關的分析和探討。
一、進行歷史性的教學,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將講解歷史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受到應試化教育影響,并不能起到引起學生深刻思考的作用,于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加之新課程的改革,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育思想,將自己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化改革,使自己的教學模式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更加能夠符合國家文化傳承的基本要求,還要及時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狀態等等。教師通過適當的轉變教學觀念,基于歷史解釋的角度進行更加具體的高中歷史教學,將真實的歷史資料與教學相結合[1]。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歷史人物引入具體的課堂教學,比如在講解“絲綢之路”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應該講解絲綢之力的歷史形成與發展,使學生們明確絲綢之路的發展起源,通過學習了解到絲綢之路是漢朝統一的前提下而開創的,它很好的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強了中華文化的有效傳播和更好的發展,學生們在了解到這方面的只是之后都深受歷史文化的感染,結合當前新時代“一帶一路”的重要思想,能夠促進學生們更好的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
二、基于歷史解釋的角度,深挖教材上的歷史教學素材
在高中的歷史教學課本中,存在許多歷史性的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這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素材,教師們應該進行更加深刻的挖掘,將教材的歷史知識結構重塑,使學生們能夠理解當時的境況,促進學生們感同身受的學習思維。例如:在學習有關中國唐朝時期的歷史事件時,可以多講解一些許多國家都前來訪華的事件,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唐朝時期的繁榮昌盛。比如后來清朝腐敗的事件,八國聯軍合力侵華,再到后來的抗日戰爭,這方面的歷史知識可以更加有效的讓學生們銘記國恥,更加銘記中國先烈的努力和奮斗才換來了今天和平的幸福生活。因此,教師應該深刻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和文化,不斷的通過歷史文化熏陶學生們的學習思想。例如:南宋的愛國人士文天祥,他在抗元的戰爭中被俘,雖然深受元朝的誘惑,但是他至死不渝,為中華民族歷史的史書上寫下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氣節和品質,其提筆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傳頌至今,他深刻的弘揚了中華民族視死如歸、舍生取義的愛國精神,這正是中華民族家國一體的深刻體現。還有著名的“木蘭替父從軍”,花木蘭沒有兄長,家中只有父親相依為命,由于身處戰爭年代,男丁都要身負戰場,但是花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于是選擇替父從軍,她這一做法深刻的表現了舍小我,成大我的精神。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的杰出英雄事跡,偉大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這些都是歷史教師培養學生們家國情懷的絕佳素材,教師應該利用這些歷史資料,進行客觀視角的解釋,再將這些歷史知識講授給學生們。
三、進行史料研讀,開展歷史教學
根據史料記載:一直到唐代,宰相掌權,將權責劃分的更加清楚。全國最高的政治指令,在名義上是通過皇帝直接頒布,唐人謂之敕。在法理上,則有一些敕書,全部由宰相擬定。教師將此類的真實史料擺在教學課堂中,并且和學生們一起對這些史料進行具體的分析,還要結合當節課的課程內容,基于歷史解釋的角度展開歷史教學。具體的教學應該分層五個層次:第一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們了解和明確與史料相關的歷史內容。第二點,學生們要掌握歷史資料中出現的關鍵詞語以及史料的中心含義[2]。第三點,幫助學生們明確史料當中所論述的史實,掌握其中所體現的結論,以及結論是否具有合理性。第四點,教師幫助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史料的正誤。第五點,脫于史料,帶領學生們分析出產生史實的真正原因,并且歸納出史實對后世所產生的影響。
結束語:綜上所述,基于歷史解釋的角度進行高中的歷史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歷史文化和歷史知識。以上論述的內容均是筆者對于歷史教學的相關理論,以及進行實踐教學所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但是其中還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只希望可以給高中的歷史教學能夠提供一個更加嶄新的教學視角。
參考文獻
[1]侯桂紅.歷史解釋素養水平劃分邏輯發疑二則[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0(03):23-25.
[2]李挺,王新國.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階段歷史課程教學策略優化探討[J].江蘇教育研究,2020(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