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燕


【摘 要】目的:不同劑量及注藥方向羅哌卡因對肛腸手術麻醉效果的影響及安全性。方法:選擇在我院肛腸科收治的204例進行肛腸手術的病人作為調研對象,此次調查時間在2018.2至2019.3。根據平均的方式將病人分為4組,每組51例,分別命名為A、B、C、D組。其中A組用藥方如下:劑量為8mg、向頭注藥為注射方向;B組用藥方如下:劑量為8mg,向尾注藥為注射方向;C組:劑量為10mg,向頭注藥為注射方向;D組:劑量為10mg,向尾注藥為注射方向。分析A、B、C、D組麻醉效果與安全性。結果:參與本次調查四組病人麻醉效果如下:A組與B組病人在感覺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起效時間結果對比方面并無差異,P值,>0.05;C組與D組在感覺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起效時間結果對比方面并無差異,P值,>0.05;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恢復時間對比結果顯示,C組、D組明顯長于A組與B組,B組運動阻滯時間明顯和A組、C組與D組相比較短,差異明顯,P值,<0.05。結論:在肛腸手術麻醉中,應將8mg作為麻醉劑量,將尾端作為注射方向,可提升麻醉的安全性以及麻醉效果,可保證肛腸手術順利完成。
【關鍵詞】麻醉劑量;注射方向;安全性
肛腸疾病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疾病種類,包含了痔、肛裂以及息肉等疾病,肛腸類疾病發病率比較高,發病年齡比較廣泛[1]。根據筆者統計資料證實,肛腸類疾病發生率有明顯上升。肛腸類疾病在臨床治療中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為了保證手術治療的順利性,通常會輔以有效的麻醉干預[2-3]。我科室為了給予病人最佳的麻醉,采用了不同的麻醉劑量與注射方向,并在文中進行對比,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擇在我院肛腸科收治的204例進行肛腸手術的病人作為調研對象,此次調查時間在2018.2至2019.3。根據平均的方式將病人分為4組,每組51例,分別命名為A、B、C、D組。A組:男性與女性病人分別為26例與25例,年齡在25歲至56歲之間,平均40.5歲。B組:男性與女性病人分別為24例與27例,年齡在28歲至63歲之間,平均45.5歲。C組:男性與女性病人分別為26例與25例,年齡在25歲至66歲之間,平均45.5歲。D組:男性與女性病人分別為28例與23例,年齡在31歲至70歲之間,平均50.5歲。四組病人之間的一般資料均無差異,P值,>0.05。
1.2方式
參與本次調查的四組病人,在麻醉期均采取側臥的位置,將S4至S5間隙作為病人的蛛網膜下隙阻滯麻醉位置,隨即抽取0.5%的羅哌卡因并回抽腦脊液,確保稀釋劑量為2.5ml,合理注入以后將注射時間控制在20秒中,隨即對病人肛門實施穿刺,病人未感覺到疼痛時將開展手術治療。A組用藥方如下:劑量為8mg、向頭注藥為注射方向;B組用藥方如下:劑量為8mg,向尾注藥為注射方向;C組:劑量為10mg,向頭注藥為注射方向;D組:劑量為10mg,向尾注藥為注射方向。
1.3指標觀察和評價
觀察麻醉效果、安全性。麻醉效果:從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恢復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方面進行分析。安全性:從腰部不適、頭痛、惡心嘔吐、尿潴留方面進行評價。
1.4統計學方式
應用SPSS軟件(22.0版本),計數資料(率)行χ2檢驗,P<0.05時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麻醉效果分析
參與本次調查四組病人麻醉效果如下:A組與B組病人在感覺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起效時間結果對比方面并無差異,P值,>0.05;C組與D組在感覺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起效時間結果對比方面并無差異,P值,>0.05;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恢復時間對比結果顯示,C組、D組明顯長于A組與B組,B組運動阻滯時間明顯和A組、C組與D組相比較短,差異明顯,P值,<0.05,見表1。
2.2安全性分析
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6%是四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中最低組別,D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25%,是四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中最高組別,經對比組間差異明顯,P值,<0.05,見表2。
3 討論
肛腸疾病在臨床中是常見疾病,此疾病是高發疾病,根據筆者收集與統計的資料證實,近年來肛腸疾病發生率有明顯增高。肛腸疾病主要集中在肛周膿腫、直腸息肉、便秘、肛瘺、肛裂、痔瘡疾病中,以手術治療為主,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性,通常會給予病人有效的麻醉配合[4]。在肛腸疾病麻醉中,蛛網膜下隙阻滯麻醉方式是最為有效的麻醉方法,具備阻滯作用顯著、肌松作用明顯以及起效速度快、藥量少、效果佳的優勢,這種麻醉方式最為常用的麻醉藥物為羅哌卡因藥物[5]。羅哌卡因藥物在使用后可以抑制病人的神經細胞Na+通道實現阻滯神經興奮以及傳導,單獨就羅哌卡因來講,此藥物在臨床中作用廣泛,已經應用在分娩鎮痛、硬膜外阻滯以及術后鎮痛中,但是就肛腸麻醉而言,在麻醉中藥物使用劑量以及給藥方向不同,最終安全性以及麻醉效果有一定的差異。本文研究結果證實:參與本次調查四組病人麻醉效果如下:A組與B組病人在感覺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起效時間結果對比方面并無差異,P值,>0.05;C組與D組在感覺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起效時間結果對比方面并無差異,P值,>0.05;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感覺阻滯恢復時間對比結果顯示,C組、D組明顯長于A組與B組,B組運動阻滯時間明顯和A組、C組與D組相比較短,差異明顯,P值,<0.05,經過結果綜合比較發現,選擇8mg作為麻醉劑量,以尾端進行注射作為注射方向,可以提升安全性以及麻醉效果。
綜上所述,在肛腸手術麻醉中,應將8mg作為麻醉劑量,將尾端作為注射方向,可提升麻醉的安全性以及麻醉效果,可保證肛腸手術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李華才.不同劑量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孕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55(11):1655-1657.
[2]何喜歡,黃丁丁,翁浩.三種濃度羅哌卡因腰叢神經阻滯加全身麻醉對行髖關節置換術高齡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22(12):22-23.
[3]劉湘琳.不同劑量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孕婦血流動力學及效果的作用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31(11)22-23.
[4]畢瑩.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產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8,33(16):15-16.
[5]查樹雄,楊月琴,江超.蘇芬太尼聯合羅哌卡因蛛網膜下腔阻滯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剖宮產術麻醉效果、母嬰結局及安全性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9):1356-1361.
[6]熊中華,李代輝.不同劑量羅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對母嬰腎素活性、血管緊張素Ⅱ及醛固酮系統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1):1364-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