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紅英



【摘 要】目的:對急診創傷性骨折患者實施預見性創傷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30例急診創傷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預見性創傷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在有效急救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P<0.05);搶救成功率對比,觀察組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診創傷性骨折患者實施預見性創傷護理,可促使患者搶救成功率得到提升,對并發癥發生預防效果明顯,有利于患者盡早康復,同時對急診科護理服務質量也有顯著提升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診;創傷性骨折;預見性創傷護理;搶救;并發癥;滿意度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從業人員數量眾多,在各行業生產過程中,難免出現意外事件,其中因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因素,導致創傷性骨折的發生率不斷提高,且呈年輕化發展趨勢[1]。急診科中,創傷性骨折比較常見,屬于損傷性疾病,通常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的特點,如救治不及時,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會帶來嚴重威脅[2]。因此,急診科在對創傷性骨折患者救治時,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患者最有效的治療,同時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救治效果。本次研究對30例急診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對預見性創傷護理應用的效果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30例急診創傷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5例。對照組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52歲,平均(38.6±2.4)歲,骨折部位:9例四肢骨折、3例頭頸部骨折、3例腰椎骨折,受傷原因:8例交通事故傷、4例高空墜落傷、3例暴力損傷;觀察組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53歲,平均(38.9±2.3)歲,骨折部位:10例四肢骨折、3例頭頸部骨折、2例腰椎骨折,受傷原因:9例交通事故傷、3例高空墜落傷、3例暴力損傷。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創傷性骨折;排除精神疾病者、意識障礙者、嚴重免疫系統疾病者、局部有感染病灶者等。一般資料對比,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急診常規護理,患者進入急診科后給予患者病情判斷、生命體征監測,快速做好手術準備工作,術中密切配合及術后給予患者指導等。
觀察組給予急診預見性創傷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預見性護理小組建立。在急診科內,選擇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建預見性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組員共包含8名急診科護士;小組建立后,由護士長組織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內容主要針對近年急診創傷性骨折疾病、護理方法、并發癥預防措施等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重點針對急診護理措施優化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對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使護理人員護理知識、技術強化的同時,責任意識也能得到提升。同時,針對培訓效果,通過現場模擬、分組考核方式對小組成員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能進行考核,確保培訓效果的實現。
2)預防休克護理。急診科在對創傷性骨折患者急救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進行監測,對患者做好綜合評估后,再給予護理支持。所以,具體護理中要求護理人員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告知急診科醫師進行緊急處理,保證患者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詳細了解患者出血情況及血型,及時聯合血庫進行備血,如患者出血量大、情況緊急下給予患者雙通道輸血。此外,對患者的尿量、顏色等尿液情況盡心觀察與記錄。
3)預防窒息護理。護理過程中對患者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等呼吸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如患者在急救過程中,出現呼吸不暢情況,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氣道堵塞情況立即進行檢查,如氣道內存在堵塞物,則需迅速清除,恢復患者氣道通暢;如堵塞物難以清除,堵塞嚴重,為避免患者出現窒息,則需進行氣管插管補充氧氣。
4)預防感染護理。在急診護理中,常規預防感染措施的應用至關重要;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配合醫生對患者骨折類型、骨折部位進行確定,針對不同的骨折類型,選擇不同的固定方式,并詳細觀察骨折部位出血情況。在手術結束后,對傷口進行清創處理,術后遵醫囑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護理過程中,如對患者進行創面換藥時,要求護理人員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保持動作輕柔,避免對患者創面造成二次損傷。如術后患者創口存在活動性出血情況時,則需根據創口性質的不同,對止血方式進行合理選擇,確保徹底止血。需要注意的是,對創口進行包扎止血,止血帶不宜過緊或過松,保持松緊適中,避免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或過緊導致血液循環不暢。
5)預防心理護理。對于創傷性骨折患者而言,多數為突發事件引起,加之骨折發生后受劇烈疼痛的影響,患者在心理上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煩躁等負性情緒,不利于急診治療的順利進行,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所以,在對患者進行急診救治時,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疏導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保持鎮靜;尤其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應耐心解答;針對患者骨折情況、治療及護理方案、注意事項等均需向患者進行講解,讓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恢復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保證急診救治效果的實現。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有效急救時間、住院時間及搶救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對比,問卷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1-不滿意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2 結果
2.1兩組急診搶救情況對比
在有效急救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搶救成功率方面,觀察組中14例搶救成功,成功率為93.33%(14/15),對照組中12例搶救成功,成功率為80.00%(12/1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27,P<0.05)。
2.2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
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為100%,對照組為73.33%,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對于創傷性骨折而言,此類疾病患者存在自身的特殊性,患者送診時間、創傷程度及創傷部位等因素均對救治效果有直接影響[4]。以往,常規護理措施在創傷性骨折患者急診護理中應用,因缺乏針對性,導致患者救治效果不理想,治療后并發癥較多,影響患者預后[5]。而為了保證創傷性骨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提升,并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預見性創傷護理的應用受到廣泛關注,并且在急診患者護理中也開始應用。與常規護理相比,預見性創傷護理能夠在患者病情評估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對護理措施進行調整,尤其是針對休克、窒息、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顯著的預防效果,護理措施實用性較強。同時,還要求急診護理人員需對創傷性骨折護理措施加強了解,通過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的護理知識及技能,保證護理措施實施的有效性與科學性,最終實現急診護理效果。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采用預見性創傷護理,在有效急救時間、住院時間方面均少于對照組(P<0.05);搶救成功率對比,觀察組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提示預見性創傷護理的應用,有助于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提升;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顯著(P<0.05),表明預見性創傷護理的應用對相關并發癥有積極預防效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73.33%,差異顯著(P<0.05),提示急診科通過對預見性創傷護理措施的應用,使急診科護理服務質量也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對急診創傷性骨折患者采用預見性創傷護理,可有效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促使急救效果提升,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慧慧.預見性創傷護理對急診創傷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2018,37(23):3248-3251.
[2]谷秀萍.預見性護理在急診顱腦創傷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2012,34(7):1078-1079.
[3]劉子華.創傷骨折合并急性肺栓塞的搶救配合與護理策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5):234-234.
[4]郭德美.預見性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10):28-31.
[5]羅鳳蓮.預見性護理在搶救肝炎并發肝昏迷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03):496-49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