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欣
摘 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司法公正;法治社會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形成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九大提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反復強調法治建設的重要性,作出了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和重要講話,對“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做出了科學回答,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時代特征
(一)創新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基本方針、發展道路、法治體系等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二)人民性。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他強調在立法上要體現人民立場,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執法和司法上要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作用,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的權益;在守法上強調全民守法。
(三)科學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它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是一個系統、嚴密、不斷發展的科學思想體系。
(四)實踐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順應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立足于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來自于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
(五)時代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影響法治建設的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從法治理論上做出科學回答,從頂層設計上做出戰略部署,從法治實踐上著力全面推進,開啟了黨領導人民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及基本方針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一是堅持黨領導立法,密切聯系群眾,在充分了解人民群眾需求的基礎上,形成我們黨的立法主張;二是保證執法,監督政府各職能機構履行職責;三是支持司法,支持司法機關依法辦事,依法處理案件;四是帶頭守法,黨的各級黨委、各級黨組織都要遵守憲法和法律。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也是守法的主體。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一切法律的制定,一切法律的執行,必須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重要的憲法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違反法律要同等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各個環節上。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性,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二者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法安天下,德潤民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要重視法律的規范作用,也要重視道德的教化作用。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的法治建設,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從改革開放的實際出發,總結自己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發展自己的法治理論。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點任務
1.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和治國理政的總章程,是尊重保障人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法律保障。依法治國首先要做到依憲治國,一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權,另一方面要規范和限制公權力。堅持依憲執政,本質上是依憲行使政治領導權和政治決策權,保證和監督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領導人民治國理政。
2.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目標,主要有五個方面的要求:一要增強依法行政的意識,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二要堅持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三要依法全面履行法定職能,規范執法行為;四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五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現司法公正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4.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建設的基礎,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必須持之以恒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推動社會治理在法治化軌道上運行。
5.加強法治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至關重要。”加強法治隊伍建設,一要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知識能力扎實、職業道德高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專門的法治工作隊伍;二要加強律師隊伍建設,提高律師隊伍職業素質;三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4]卓澤淵 主編《法治中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