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宇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的臨床作用觀察。方法:選取從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腦梗死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35例/組。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組護理,實驗組患者則介入早期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各項臨床指標變化。結果:兩組患者在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后,對比和分析護理后語言功能,肢體功能和心理變化等指標評分,實驗組患者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腦梗死患者介入早期護理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有利于各項功能指標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早期護理;腦梗死;語言功能;肢體功能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腦梗死已成為臨床常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和肢體障礙等,增加了身心負擔同時,也影響了日常生活[1]。臨床上結合患者治療方案介入相應的護理方案以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也促進患者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的恢復。因此,本文針對早期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的臨床作用觀察,做出以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腦梗死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35例/組。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齡均在47~69歲,平均年齡(62.16±5.11)歲;實驗組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齡均在42~70歲,平均年齡(67.11±3.05)歲。兩組患者均在發病24小時內就診治療,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對兩組患者的姓名、性別及治療前具體病情進行比較和分析,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所采取的治療流程,護理內容及注意事項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獲得醫學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模式輔助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則介入早期護理模式,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第一,為患者講解健康教育知識,告知疾病知識,相關注意事項。由專業的醫護人員與家屬和患者溝通,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例如,禁煙、禁酒、避免熬夜等,保持患者個人衛生及治療環境干凈、整潔。
第二,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與臨床癥狀對患者進行語言功能訓練,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對患者進行咀嚼和吞咽功能的訓練,為避免患者在吞咽過程中發生呼吸道阻塞的現象發生,應進行口腔訓練,提高口腔靈活度。家屬應配合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從簡單的音節開始到組詞,句子等語言的交流,伴隨病情逐漸好轉,進而加大語言的溝通量。
第三,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的肢體指標進行判定,并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制定肢體康復訓練。對患者肢體進行日常按摩,避免肌肉僵硬。同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下肢拉伸訓練。
第四,以上患者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介入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緊張、焦躁情緒。針對患者的疑問,護理人員應耐心解答,排解患者疑慮。
1.3 療效判定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各項生命體征和臨床不適癥狀進行詳細記錄,并結合患者介入不同護理方案后臨床各項指標變化,語言功能,肢體功能和心理功能等評分標準。對患者實施的護理方案內容和成效作出評價,總結。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后,對比和分析護理后語言功能,肢體功能和心理變化等指標評分,實驗組患者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腦梗死也被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由腦血栓形成、腦腔隙梗死和腦栓塞等[2]。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語言障礙、肢體障礙等,嚴重者會威脅生命安全。不僅給患者人身健康和生命造成損傷,影響生活質量,也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為提高患者治療期間語言、肢體和心理功能等指標評分,提升整體治療后整體生活質量,在治療期間予以護理方案進行干預,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各項臨床生活指標。
早期護理主要針對患者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治療初期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其主要開展內容分為語言訓練、肢體訓練和心理干預等內容,并在治療期間普及健康教育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促進積極配合治療。首先,患者家屬與醫護人員的緊密配合,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交流,可促進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且增加患者口腔靈活度,有利于患者早日進食,提升語言功能訓練同時,也增強了免疫力;其次,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采取循序漸進原則,指導患者進行下肢拉伸聯系,避免了肢體僵硬和肌肉萎縮[3]。并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按摩,可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循環,加強了肢體靈活性,提升日后肢體功能恢復;最后,患者受疾病折磨心理和情緒極易焦躁,心理護理干預可疏導患者不良負面心理和情緒。改善了緊張醫患關系,也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
綜上所述,予以早期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后心理功能、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指標恢復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早期護理可有效的改善臨床各項指標和生活質量,且避免其他并發癥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文婷.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4):111-112.
[2]姚慧,吳麗花.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1):185-187.
[3]高潔梅.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