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生在英語閱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對英語閱讀興趣不大,并在筆試考查中得分不高。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歷年來本市中考閱讀題型的分析,引導學生如何在文本閱讀中把握閱讀方向;并提出了借力“四步閱讀法”,“查讀”法、“略讀”法、“細讀”法、“推讀”法,即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從而提升他們英語閱讀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四步閱讀法;思維品質
王薔教授指出,英語閱讀不僅僅只是解讀篇章,更應該具備閱讀素養,但是,目前初中生在英語閱讀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分析這些問題,并努力尋找對策,幫助學生應對在閱讀時遇到的瓶頸,從而幫助學生重拾信心,以達到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目的。
一、初中生在英語閱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閱讀習慣不良
有的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例如,喜歡邊查字典邊逐字閱讀,試圖把每個單詞的意思都理解清楚,在這樣的閱讀方式下,整個段落被機械的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單詞,學生只能記得文章中的一些細節,缺乏對整篇文章的理解,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閱讀積累不足
閱讀能力的提高僅靠英語課上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依靠學生課后的大量閱讀。課外閱讀量不足的話,對詞匯及句型的熟悉范圍就狹小,閱讀速度也較慢,不但不能全面理解文章,而且緩慢的閱讀速度也嚴重影響學生的做題心理。
3.反思歸納不夠
很多學生做了非常多的閱讀練習,但是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以至于每次做到同一題型的題目時,還是屢做屢錯;由于不明確題型,學生在做題的時候總是用同一種籠統的方法,花了大量的時間,卻沒有很高的正確率,這樣不僅深深地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增加了他們對于閱讀理解的恐懼。據統計,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同一類型的題目會錯兩次以上 。
二、分析閱讀題型 ,明確閱讀方向
觀察與比較、分析與推斷、歸納與建構、批判與創新體現學生思維品質的四個不同層面,這四個層面體現了學生從語篇中信息獲取、信息處理和信息輸出的整個過程,這同樣也符合布魯姆的記憶—理解—應用—創新的認知規律。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應符合這樣的認知規律,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筆者分析了本市歷年來英語中考中的閱讀題,歸納以下幾種考查題型,如下:
1.直接查找題
對于材料較為簡單或者所設計的問題比較簡單的題目,可以告訴他們直接從材料中查找到直接的證據,主要是對when, where, who, what等的快速查讀。它通常考查學生對語篇的初步理解,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較低。因此在鼓勵后進生方面,這種題型是個很重要的機會,也會減輕他們對閱讀的恐懼感。
2.細節處理題
在閱讀題目中,有的是考查學生對某個單詞或某句話的理解,這類題目往往要求學生必須根據文章上下文的語境來猜測詞義或者理解材料中的關鍵句子。
3.推理判斷題
此類題目對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它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和態度,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
4.歸納概括題
這種題目主要考查學生把握主旨大意的能力,如:概括中心,總結段意,選擇標題等,做此類題目時,指導學生做題時要從整體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切記不能“以偏概全,以點帶面”。
三、借力“四步閱讀法”,提升閱讀思維品質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在課堂中采用多種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感知、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基于上述問題和題型的分析,本人提出了在初中生英語閱讀訓練中,借力“四步閱讀法”,即“查讀”法、“略讀”法、“細讀”法、“推讀”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思維品質。
1.借力“查讀”法——善預測,抓主旨
通過查讀法,預測文本內容,能使學生比較準確的抓住文本主旨內容。在主旨內容的引領下,學生就能更準確的獲取更多的細節內容,這種閱讀方法,不僅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畏懼感與陌生感,還激發了他們想了解更多信息的欲望和閱讀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了閱讀興趣,為接下去的深入閱讀做了一個很好的鋪設作用。
2.借力“略讀”法——善篩選,明結構
略讀是指有選擇性的篩選文本材料,提綱挈領地把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及文本結構的閱讀方式。這個環節對整個閱讀過程起到了關鍵性的引領作用,它從宏觀的角度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使學生在閱讀中明確閱讀方向。
通過略讀法,引導學生對文本材料進行有的放矢的篩選,從而明晰文本結構,弄清文章體裁。在訓練中,可以引導學生以導圖歸納的方式更好的明晰文本結構,此方法從宏觀角度明晰結構的好處在于,在結構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在閱讀時就不會偏離文本方向,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文章理解的難度。
3.借力“細讀”法——善對比,曉細節
在前兩輪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第三遍閱讀——“細讀”。通過前兩遍閱讀的準備工作,學生知悉了文本結構和主要大意,那么此時的細讀就能使學生信心滿滿地賞析文本了,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閱讀畏懼感,使學生在對比中加深對細節的理解。因此在“細讀”中,指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把握住每段的主旨及輔助素材,進行“綜合或交替”,培養學生獨立提取文本主旨和細節的能力,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并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圖”。
4.借力“推讀”法——善推理,破難點
閱讀文本中有許多復雜的復合句阻礙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此時,“推讀”法的引入就能極好的解決這一難點。何為推讀?推讀是指依據某一細節,推理,推敲某一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從而得出自己的想法,提升對整篇文本的理解。“推讀”后,學生們可以很好的掌握文章大意及細節信息,可以解決題目中的難題,包括猜測生詞或破解長句、難句。
四.結束語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不能為了趕時間只重視知識點或停留在知識的識記或文章的翻譯上,而應該授之以 “漁”。因此,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借力“四步閱讀法”,進行必要的閱讀策略指導,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我們要不斷探索和努力,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陶盼依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靈活性和批判性[J]. 中小學外語教學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