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匯

【教學目標】(基于核心素養——立德樹人)
(一)政治認同:熱愛中華文化和祖國,認同黨的領導。
(二)科學精神: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三)法治意識:自覺保護中華文化。
(四)公共參與: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二)教學難點: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教具學具】
(一)教具:課件,視頻,音樂,微課,圖片。
(二)學具:多媒體,報刊。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引出議題:魅力敦煌
教師活動:播放音樂《遇見飛天》,時長2至3分鐘。
學生活動:欣賞音樂。
◎示標導入
教師活動:展示學習目標。
學生活動:朗讀學習目標。
◎說敦煌:敦煌的“前世與今生”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自主發言,說出自己對敦煌的了解。2.播放微課視頻,時長2分鐘。
學生活動:1.說出自己對敦煌的了解。2.觀看視頻,感受敦煌文化的源遠流長。
◎檢測反思一:大家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漢字和史書典籍了解多少?
◎聽敦煌——敦煌的“交響樂團”
教師活動:1.播放音樂片段,時長30秒。2.展示壁畫圖片。
學生活動:欣賞音樂和圖片,感受音樂、壁畫等文學藝術體現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檢測反思二: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具有什么特點?
◎敦煌的其他文化足跡——中華石窟知多少?
教師活動:1.大家知道我國的四大石窟嗎?2.我國的各民族也有石窟。
學生活動:1.了解我國的四大石窟,感受中華文化的區域性。2.感受中華文化的民族性。
◎成果展示: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
◎頌敦煌——敦煌的“贊歌”
教師活動:如果讓我們寫一首詩(或者一句話)來贊美敦煌,我們會怎么寫呢?
學生活動:寫詩,讀詩。
例:敦煌的贊歌
敦煌,是活著的,它是——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敦煌,是絕美的,它是——有深度的藝術品。
敦煌,是永恒的,它是——中華文化的精粹。
如果說,敦煌是一輪明月,
那么,我愿仰望,用一生仰望!
敦煌,在甘肅,敦煌之美,屬于中華民族!
我愛敦煌,我愛中華!
◎討論釋疑一
教師活動:結合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用一句最恰當的話來表達我們的感受。
學生活動:討論,展示,點評,質疑,補充。
◎師生點評一: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品敦煌——敦煌的“千年絲路”
教師活動:結合材料和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分析敦煌文化為什么能展現其魅力?
學生活動:討論,回答,點評,質疑,補充。
探究材料:敦煌文化為什么能展現其魅力?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之路,更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
在敦煌,多元文化交融的符號特征比比皆是。敦煌在本土文化之上大膽吸收了中亞、西亞的佛教內容;又不斷地將中原佛教文化傳播到中亞各地。敦煌將進一步與沿線國家合作交流,把敦煌文化傳播到海外,豐富世界文明。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用開放的胸懷與熱情鋪就了一條跨越地域國界的文明之路,完成了中外文化互鑒交流的千年延續,展現魅力敦煌。
◎師生點評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讓千年敦煌“活”起來
致敬!共和國勛章、國家榮譽稱號人物、“敦煌的女兒”——樊錦詩
◎(課后拓展提高)議題追問:習總書記對于保護、弘揚中華文化(讓千年敦煌“活”起來)的經典語錄,體現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板書設計】(用議題式教學特有的魚骨圖,突出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