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波
摘 要:綠色金融是綠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有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意義以及現狀,然后重點對我國綠色金融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綠色金融 經濟發展 美麗中國
我國經濟在過去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對環境以及資源均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該轉變傳統發展模式,倡導綠色經濟發展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而綠色金融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加大對綠色金融的發展力度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意義
為了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近些年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將綠色金融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綠色發展和綠色治理均離不開綠色金融的驅動。相關研究表明我國十三五期間綠色產業需要至少2萬億元的投資,但是我國財政資金只能達到10%-15%,遠遠不能滿足綠色發展的需求。因此,通過綠色金融將大量的社會資本引入到綠色發展過程中,對于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綠色金融是推進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中堅力量。在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最為突出,因此國家提出了供給側結構調整,其改革的主要方向為擴大有效供給,降低無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從發展目標角度進行分析,綠色金融與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在本質上是保持高度一致的。綠色金融強調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強調引導資金進入資源和環境友好型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節和綠色轉型,淘汰污染嚴重以及產能落后產業。因此綠色金融的發展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場要素質量以及供給效率,緩解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促進供給側結構改革進程。
二、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2015年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元年,此后我國綠色金融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3月我國將綠色金融第一次納入了國家五年發展計劃,明確表示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2016年8月我國出臺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對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引導和規范作用。2017年6月我國在5個省份開展綠色金融創新改革試驗區,為我國綠色金融的進一步推廣發展提供經驗。我國綠色債券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我國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綠色債券呈現井噴式發展。2016年我國第1次啟動綠色債券市場,2017年我國便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綠色債券發行股,綠色債券發行總量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占世界綠色債券發行總量的32%。我國綠色信貸的發展也毫不遜色,截止到2017年6月底我國綠色貸款規模達到8.22萬億元人民幣,在各項貸款余額中占比接近7%,主要的綠色信貸項目類型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城市公共交通項目、節能環保服務項目、垃圾處理以及污染防治項目、生態修復以及災害防控等項目。除了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之外,綠色金融相關的基金、證券、及信托等產品也快速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隨著我國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17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相比2016年增長了2.9%,但是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3.7%。201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工業用水量相比2016年分別下降了5.1%和5.9%。2017年我國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量為99個,相比2016年增加了15個。2017年我國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相比2016年下降了6.5%。
三、我國綠色金融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在我國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綠色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系統完善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但是由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在綠色金融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
1. 我國綠色金融相關法律體系尚不完善。
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相關出臺文件主要停留在部門規章層面,立法層次相對較低,缺乏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綠色金融業務的法律風險。同時在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的標準規范,參與主體責任不明,監管部門權責不清,導致綠色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混亂[1]。除此之外,我國財稅政策沒有及時跟上綠色金融的發展,導致在綠色金融發展中沒有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難以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2. 我國綠色金融機構服務體系發展滯后
綠色金融具有發展周期長、投資規模大以及投資風險高等特點,因此很多金融機構并不情愿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將赤道原則作為評估項目發展中環境和社會風險的管理工具,在全球范圍內已有84家金融機構采用赤道原則,但是目前我國僅有興業銀行一家采用了赤道原則,相比目前我國的經濟體量,我國金融機構綠色化程度較低。此外我國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目前我國的綠色金融產品主要包括綠色信貸以及綠色債權兩種類型,整體來說綠色金融產品較為單一,創新發展不足,難以有效滿足綠色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我國綠色保險、綠色基金以及綠色股票等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其規模與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存在較大的差距。
3. 社會綠色金融發展觀念淡薄
我國在綠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更多強調綠色金融機構的綠色化,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企業以及普通民眾的綠色引導,進而導致我國社會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缺乏綠色發展理念,難以有效引導形成綠色產業。同時我國普通公民的生態環保理念較為薄弱,社會關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宣傳力度不足,導致人們沒有形成良好的綠色發展觀念[2]。此外我國缺乏綠色金融人才。由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導致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人才嚴重不足。而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短時間內難以有效改變綠色金融人才缺乏的局面。
四、 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策略
1. 國家政府對于綠色金融的發展進行政策扶持和引導
在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國家應該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來為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同時國家要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到我國綠色金融以及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資本的作用,更好的服務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國家政府應該健全監督管理體系,統一監督管理標準,杜絕出現監管真空地帶。綠色金融的發展在我國尚屬于新鮮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為了更好保障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應該加強對綠色金融的監督管理。此外還應該完善綠色金融的激勵補償機制,在綠色產業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國家政府和市場的激勵補償作用,引導激勵更多的社會企業以及社會資本參與到綠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既要鼓勵投資者加大對綠色經濟的投資力度,也要鼓勵實體企業采用綠色方式來組織生產經營服務。最后還應該建立聯動協作機制,來為我國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
2.金融機構應該形成綠色金融機制,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力度
綠色金融的發展不是一個金融機構的事,也不是一個政府部門的事,而是涉及到國際民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要積極提升綠色金融動力,培育綠色金融企業文化,把綠色金融的發展上升到金融機構戰略發展的高度。一是金融機構要積極對接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材料、綠色建筑以及綠色旅游等產業,針對這些產業的特點來設計相應的綠色金融產品,促進綠色金融的落地實施;二是積極鼓勵綠色債券和綠色股票的發行,為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三是針對綠色產業的特點來積極研發,有針對性的綠色新險種加大對綠色保險服務的發展力度,全面提高綠色金融服務的整體能力[3]。再次應該建立系統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保障綠色金融的安全運營。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項目發展過程中應該本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發展原則,建立系統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得按照國家的能源消耗標準,環境保護標準以及質量安全標準,開展綠色金融業務,保障綠色金融項目的安全運營。
3.企業要合理制定經營目標,形成系統完善的環境信息披露機制
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前提下,要求企業積極將自有資金投入到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促使企業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所以對實體企業來說,在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來盡量實現社會效益,更好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應該形成系統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及時準確的對信息進行披露,只有這樣綠色項目投資者才能更好的了解綠色項目的經營發展情況,增加投資綠色項目的信心。綠色環境信息披露機制中除了企業的自覺行為外,還需要相關的監管部門、環保機構以及金融機構等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力度,確保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只有這樣才能為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一個行業規范、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更好促進我國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
五、結束語
基于上述分析,近些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國綠色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服務綠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需要國家、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苗桂銘. 綠色金融與綠色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J].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9):45-45.
[2] 石天然. 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J]. 統計與管理, 2017(6):139-140.
[3] 方昕. 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及政策建議[J]. 當代旅游, 2018(1):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