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市場營銷理念、環境、工具都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促進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變革的發生。本文分析“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措施,以適應行業變動形勢,為社會輸送更多適銷對路的市場營銷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院校 市場營銷
引言:從市場營銷行業角度看,“互聯網+”的融入促使以往4P理論過渡為4E理論,營銷重點也從產品過渡為用戶體驗,行業的變化必然給市場營銷專業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時,“互聯網+”給高職教育帶來更多新的方式方法,進行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觀念升級是進行專業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應進一步匹配于人才需求形勢。即將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目標,合理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使學生掌握更多市場營銷實踐技能[1]。同時,德育的重要性應在教學改革中被進一步突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更好應對未來職業生涯中可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二、創新教學模式,融入“互聯網+”資源
“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也發生明顯變化,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網上學習的方式,學習時間碎片化、分散化。為正確迎合學生的學習偏好,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也應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合理融入“互聯網+”資源,在活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將正確使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專業學習的方法傳遞給學生,對其自主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
與“互聯網+”相匹配的教學模式包括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社交媒體等,各類教學模式有其優點和適用場景,在選擇時,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及學生年級進行。在具體的教學方法方面,“互聯網+”帶來的豐富教學資源使得項目教學、小組學習、情境演練、案例教學等方法能夠靈活、便捷的運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配合線上教學平臺及主流社交媒體,將課前、課中、課后相聯合,讓學生經歷完整、全面的市場營銷能力訓練過程。
以專業核心課程《市場營銷學》為例。采用項目教學法,課前,教師通過社交媒體布置本次項目探究任務的內容、要求和預習作業,在線上學習平臺上傳與本項目相關的理論知識微課視頻,學生課前觀看微課視頻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完成資料收集、方案構思等。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共享預習資源,通過討論分析,給出本組的營銷方案,并選派代表進行展示。展示過程中,教師及其他學生可進行提問,教師記錄小組得分。最后,由教師進行小組點評并梳理本堂課的知識框架和理論重點,在學習平臺上傳本項目的經典營銷方案。課后,學生觀看教師給出的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并結合課堂中觀看其他小組方案時獲取的靈感和思路,重新設計營銷方案,上傳至學習平臺由教師進行評分。
三、加強實踐教學,鍛煉營銷能力
(一)實踐教學改革
1.調整課程結構
高職院校一直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但在課程結構的安排上,也存在一定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且部分課程理實結合教學程度不足。“互聯網+”背景下的市場營銷對人才實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職院??山璐似鯔C,對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增加營銷實踐課程,并以選修課的方式增加網絡營銷、數據分析等技術性較強的課程,并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實踐活動進行輔助,以使學生對市場營銷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學成效。
2.完善實訓條件
高職院校學生實踐一般以校企合作、自主實習、校內實訓等方式進行,相對而言,校企合作與自主實習能夠讓學生提前進入到企業,接觸真實的營銷崗位工作,能夠積累的實踐經驗也更具備指導性,但校內實訓在開展時間、開展條件上更加不受限制,且可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對實訓課程進行針對性設計[2]。因此職業院校有必要在現有實訓基地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帶有“互聯網+”屬性的實訓資源,保證校內各項實訓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例如,在實訓基地引進市場營銷模擬軟件,在逼真的企業環境下,帶領學生經歷從調研到售后的整個市場營銷流程,使其有機會進入到市場營銷的各個環節中,檢驗自身所學知識扎實程度,并提前進行職業規劃。
(二)發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關系的進一步發展重點應放在與互聯網企業、信息類企業人才培養合作關系的建立上?!盎ヂ摼W+”時代中網絡營銷火熱發展,并在營銷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學生若能夠去到這類企業實習或參觀,可接觸到更多當前處于行業領先位置的營銷觀念和方法,對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非常有幫助。同時,學校可將合作企業一些經典的互聯網營銷案例引入到課堂中,用于項目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學環節,借助校企合作增強常規教學與行業實踐之間的聯系。
(三)互聯網實踐
在創新實踐教學時,還要考慮到“互聯網+”時代營銷工具的變動,在實踐教學中增加專門的技術實訓課程,使學生掌握更多網絡技術,提高自身能力與崗位需求的適應性,拓寬學生就業面。例如,在現有課程體系中增加網絡營銷、文案策劃、攝影修圖等技術課程。
四、優化評價體系,完善教學系統
合理的評價體系既能夠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有效約束,還能以具體評價指標的方式量化、細化學生能力要求,使其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自我建設。“互聯網+”背景下的評價體系應突出技術性、實踐性和綜合性。例如,在評價指標上,設置營銷思維、實操能力、創新能力、技術能力、綜合素養等一級指標,并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對一級指標進行細化。在評價方式上,將市場營銷競賽、營銷方案設計、情境演練等方式與以往的試卷考核相結合,通過營銷實踐全面觀察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對其進行差異化的引導。在評價主體上,教師評價、企業人員評價、學生互評、自主評價同時進行,從不同角度對人才培養成果進行分析,讓學生接觸來自不同評價主體的建議,積極進行自我完善和改進。
結論:本文給出四點“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優化措施,包括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和優化評價體系。結合“互聯網+”給市場營銷帶來的影響,針對性調整教學措施,提高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許愛瑾.“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探究——以《市場營銷學》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34):121-122.
[2]陳艷,胡道成.“互聯網+”時代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17(07):161-162.
作者簡介:
陳慧君(1974-)男.碩士、副教授/高級經濟師、市場營銷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營銷管理、營銷策劃、談判溝通.
基金項目:武漢市教育局教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營銷專業技能競賽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