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優化教學體系的關鍵性內容,情感教育也是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能為學生構建高效、和諧、穩定、民主的教育體系,意識到情感和認知在課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賦予課堂與知識溫度,強化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實現師生共同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本文針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運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良好品質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發展,情感教育的滲透成為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路徑[1]。初中語文教材涉及很多名著篇目和經典詩詞,有著優美的文筆語言和豐富的思想內涵,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涵,能有效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同屬于完整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其中情感教育也是實現認知教育的基本條件,強調在教學活動中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以認知為基礎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通過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在情感上的互動交流,實現學生情感世界的豐富,健全學生的人格。實質上,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師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教學目的和專業教學理論等,有針對性實施帶有濃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活動,旨在通過情感的教育來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課堂教學中生生和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及融洽,提高教學有效性,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而言,其是指在具體的語文學習環節,教師以相關的方法和理論為依據,向學生傳遞自身的情感和教學內容的情感,以此統一學生、教師、教學三者的情感,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2]。由于初中語文的情感色彩和藝術性極強,在實際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能很好地喚醒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運用策略
第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之前需要做好相應地準備工作,以文本內容為依據實施情感教育,認真分析文本,對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教育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并有機聯系學生的情感經驗,使學生能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以《紫藤蘿瀑布》為例,教師在課前應該再次閱讀文章,然后認真通讀全文,將文章中能滲透情感教育的節點予以列出,如文章中提到一句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教師可鼓勵學生針對這句話說說自己的想法,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確保課堂的活躍和輕松,進而實現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雙重目標。
第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情感學習氛圍能確保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提高情感教育的滲透效果。對于初中語文課文而言,不同的教學內容有著不同的主題思想,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相應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親身體驗的氛圍,認真學習課文,掌握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3]。當然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也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課文,對其中的情感表達加以體會。如講解課文《背影》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父親對自己深沉的愛,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的情感,為課文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提高教學有效性。
第三,深度挖掘教材內在情感。情感教育屬于一種育人手段,以教學目標的落實為基礎,以培養學生情感內涵和優秀思想品質為導向。初中語文教材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教材的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尋找情感教育的切入點,準確提煉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從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提高教學質量。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教師應該對文章描寫景色的語句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悟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利用幾分鐘時間探討印象最深的情節。這樣能加強生生之間的互動,落實情感教育的目標,進一步延伸情感,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如口語表達能力、聯想能力和語文思維等。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這份情感進行隨堂練筆,如利用課文中的比喻、擬人等手法對家鄉的景色進行描述,以此發揮出情感教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第四,注重實踐教學。就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而言,其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教學,還需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完善學生的思想觀念,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4]。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實施實踐活動,在學生生活實際中融入情感教育,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強化。如學習課文《看云識天氣》時,有些學生不能深刻且系統認識天氣現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應該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天氣與云之間的關系、云的狀態等進行觀察與記錄,并在課文學習時匯報觀察的結果。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能更加深刻理解課文內容,豐富情感體驗,與作者形成共鳴。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逐漸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恰當滲透情感教育,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創設良好的情感學習氛圍,深度挖掘教材內在情感,注重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內涵進行深刻體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情感教育的實踐價值,豐富語文教育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陸玲.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56.
[2]黃慧,黃其問.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運用探究[J].華夏教師,2019(12):80.
[3]張為.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92.
[4]張群.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72-73.
作者簡介
王森,男,漢族,中共黨員,1976年6月出生,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詩之浴》,中小學教師,現供職于河南省南召縣留山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