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俊
摘 要: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到天文地理,包羅萬象,古今中外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科學、技術、改革等,這樣說吧,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傳授基礎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科能力、進行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起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怎么樣能夠學號高中的歷史知識呢?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談談對高中歷史知識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學習方法
從初中到高中,大家都一直在學習歷史,而且初中、高中的歷史課本內(nèi)容大致相似,因此有些學生就認為在高中學習歷史學科時背一背就可以了,這只是看到了現(xiàn)象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zhì)。實際上它們是點、線、面的關系,相輔相成,高中的歷史更重視歷史的線索和時代特征以及一定的歷史理論,因此要學好高中歷史絕非簡單的事情。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我建議大家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對學習方法養(yǎng)成和培養(yǎng)進行分析。
1.影響高中生學習歷史的因素
1.1興趣不足
許多高中生對歷史的理解是錯誤的,他們認為高中歷史是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科目,這種看法降低了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興趣。好的學習成果是基于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去學習,那么就不會有什么成果。
1.2知識點雜亂
時代的發(fā)展加上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認識的加深等因素讓歷史變得更加復雜。因此,高中課本上的知識點也復雜多變,而且課本內(nèi)容較多,學生沒有更多的精力花在學習歷史上,對歷史也逐漸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很多學生學習歷史的方式就是死記硬背,缺少了對知識點的理解,造成了時間的浪費,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1.3認識不足
各單位在招聘時,很多理科生成為香餑餑,這使得學生心里產(chǎn)生了一種重理輕文的思量。由于對歷史的認識不足,而且歷史又是文科類科目,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時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所以對于歷史知識只是淺顯的掌握而已。另外,由于平時學習時間的不足,大多數(shù)學生將精力投入到了語、數(shù)、外方面,從而忽略了歷史這一科目。
2.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從簡單的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歷史學科的學習過程中,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含著預習習慣、上課習慣、復習習慣等基本的環(huán)節(jié)。
首先是預習。預習是首要的環(huán)節(jié),預習地目的就是在對將要學習和知識有了個簡單的了解。以便于上課有目的性的聽講和防止耽誤自己學習的進度,集中精力解決好新授課的重難點。所以學習新課程之前必須的進行預習,在學習歷史上,課前的預習非常的重要,對人物和事件的搜集對課程的學習效率會非常的高,有些歷史課本上的信息不是那么的詳細,例如詳細的歷史人物的背景,需要自己在課前進行詳細的搜集與調(diào)查,當然預習的習慣,不是一天就能練成的,需要自己的毅力,天天的堅持。
其次就是上課的習慣,課上的聽課習慣是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上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一堂歷史課會涉及到許多的內(nèi)容,往往只會出現(xiàn)一次,所以,在聽講歷史教師講解時,需要在聽、思、記三個方面相互之間的完美結合。集中注意力去聽,全神貫注的運用大腦思考,用勤奮來記錄筆記,
再其次就是復習,課后或者課下的時間復習對課上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鞏固加深對其的深刻理解。復習主要包括三個小方面,平時復習、階段性復習和總復習,不同的復習有著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時復習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課上所學知識的鞏固,因此在平時復習中及時的對所學的新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修改等,這樣能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對重要知識的經(jīng)常復習,會增強自身對知識的記憶力,為了牢固的掌握知識點。
階段性的復習是為了知識更加有條理和結構化。對簡單的單元和章節(jié)的復習鞏固,復習時候要進行知識的歸類,把握重點,新舊知識的交替,相互的融入,在階段性的復習時要注意養(yǎng)成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總復習就是對一個學期、一年的學到的知識進行的全面總結與歸納,因此大家在復習時要遵循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jù)復習時間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復習計劃,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取長補短,查缺補漏,解決問題,完善自我。
3.掌握方法,增強信心
多多同學頭疼歷史,歷史雖然是開卷考試,但是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成績都不是很高,這是因為歷史學科的知識面非常的廣,歷史的學習是需要從小的積累,記憶的東西越多,觀察就會敏捷,思維就會更加的縝密,同時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就會增強。因此發(fā)揮記憶力是和發(fā)展其他智力因素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時也是發(fā)展智力的基礎條件。
對學習歷史來說,不能單一的靠死記硬背,在理解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記憶,學會一些記憶的方法對學習歷史非常有幫助。
4.學習升華,培養(yǎng)能力
高中歷史知識可以劃分為章節(jié)知識、專題知識和理論知識,其中章節(jié)知識是基礎,沒有章節(jié)知識的學習,就不能形成知識的結構,一章一節(jié)的知識點,點成面,就會形成了知識的結構網(wǎng),要注重知識的整體性、階段性、理論性,因此,在學完每一個歷史時期或者階段時,一定要將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進行階段性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總體方向,讓知識更加的有條理。
要學好高中的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初中歷史的難度上了一層樓,注重歷史發(fā)展的前因后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剖析,而這就蘊藏歷史的理論知識。與高中歷史關系比較緊密的歷史理論依據(jù)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第一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系,生產(chǎn)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需求。
第二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的建筑,上層的建筑要適應經(jīng)濟基礎的需要
第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
第四歷史是不斷進步的。
這四個觀點在我們學習歷史的過程,是有一定依據(jù)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評價方法,我們學習歷史,主要的為了引史為鑒,學以致用,能夠將歷史課學到的東西用來解決生活中的種種難題,那么分析問題的時候,就需要采用正確有效的評價方法,例如:堅持正確的立場、堅持歷史評價而非道德評價、評價歷史應該堅持階級分析方法、評價歷史事物應堅持效果第一,動機第二。
綜上所述,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今后在社會上的道路會有幫助,然后就是在學習高中歷史時,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不能盲目的、一根筋的去學習,效率低,時間長的學習方法最好放棄,最后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理論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已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這樣就會在高中學習歷史時候不會那么吃力了。學海無涯苦作舟,成功一定屬于你。
參考文獻:
[1]淺議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途徑[J]. 李興文. 課程教育研究. 2018(13)
[2]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J]. 李清秀. 中國校外教育. 2017(28)
[3]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 郭彩霞. 亞太教育.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