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端
摘要: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明確朗讀的目的性,要表情達意地朗讀,也可以變換提問角度進行朗讀訓練,在教學中還可以適當進行合作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朗讀教學的組織藝術,才能有效的提高朗讀質量。
關鍵詞:朗讀;組織藝術
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作為一種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的春風下又重放出了它的異彩,受到很多教師和家長的歡迎。所以,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該如何組織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 明確朗讀的目的性
在很多的語文課上,朗讀都是男生讀了女士讀,小組讀了全班讀,看似熱鬧非凡,實則學生只是為了讀而讀,沒有用心去讀,學習效果自然不好,而且這種“念經”式的朗讀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不在焉。我覺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朗讀中要做到:讀前有要求,讀中有指導,讀后及時評價反饋。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讀。例如,在讓學生朗讀《竹節人》時,要讓學生帶著“怎么制作竹節人”或者說“怎樣玩竹節人”等問題來讀。學生帶著問題來朗讀,學習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表情達意地朗讀
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生硬,是很多語文老師在指導朗讀的誤區。很多老師讓學生朗讀一段話,就是說“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這樣的指導不得要領,學生很容易走近一會兒大聲,一會兒低聲的誤區,這樣的指導跟沒有指導,效果是一樣的。有些老師只注重聲音的形式,不注重內心的體驗;只注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涵。導致很多孩子遇到感情強烈的句子,就覺得要讀重音,而不知道有時候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 的環境描寫“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這句話中“冷”、“黑”、“大年夜”這幾個詞要重讀,而且要讀得慢點,讓讀者感受到當時的天氣情況及在這個萬家團圓的節日里,小女孩還出去賣火柴,從而體會到小女孩的悲慘。
3 變換提問角度進行朗讀訓練
變換提問可以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問促讀是指導學生讀書的重要方法之一。《宇宙生命之謎》第三段的第一句話是: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呢?在教學這個自然段時,可以這樣指導朗讀:這句話寫的是什么?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天體上具備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朗讀,學習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4 在教學中適當進行合作朗讀
合作朗讀也就是讓學生在初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來激發小學生朗讀熱情,既可以是小學生一人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其他學生與老師一起進行點評,也可以幾個小學生飾演不同角色,通過共同努力來完整演繹文章故事,還可以是多位小學生扮演同一個角色,運用分析比較法來幫助小學生明確其朗讀知識體系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升朗讀教學的實效性與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將相和》一文時,鼓勵小學生毛遂自薦,主動飾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有的小學生飾演藺相如,而有的小學生則飾演廉頗,按照課本內容來進行對話,鼓勵小學生自由發揮其想象力,讓小學生在對話中了解不同角色之間的關系及各自的性格特點,提高學生對其所飾演角色性格與能力的把握。學生進行角色飾演活動也能讓語文課堂變得趣味橫生,刺激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閱讀書籍的熱情,培養了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營造了輕松自由的朗讀教學氛圍,實現了小學生語文知識面的無限延伸。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強調的是讀書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給朗讀時間上的保證,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朗讀教學的組織藝術,才能有效的提高朗讀質量。沒有瑯瑯書聲的語文課堂是沉悶的,沒有教學生讀好課文的語文課堂是失敗的,朗讀必須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
(作者單位:汕頭市潮南區峽山下東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