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菲
摘 要:語文老師在對學生實施課程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的講解,帶領學生在文章閱讀中,把握主旨線索和寫作技巧等,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更加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教學。初中學生閱讀文章時缺乏興趣,對其中的閱讀目的和閱讀的要點內容部分無法充分的把握,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理解效率低下,不利于全文學習,對于這些問題就需要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變化閱讀形式,采用多種新穎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趣味化閱讀,使語文閱讀教學效用顯著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1引言
語文的學習是一項基本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尤其是語文中的閱讀部分,又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不斷探究,發現更好的、適用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當然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持久的培養過程。不過正確的引導可以讓這個過程盡可能縮短。因此教師要注重用正確的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目的。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1)教師教學模式流程化,不注重情感培養。筆者通過見習,深入初中語文課堂。發現閱讀講授完全流程化:布置預習作業(查字音、詞義),討論作者、背景,分析重點段落……整個過程完整流暢,但學生的參與感極低,只為完成任務,并沒有真正體會作品,也未作深入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失去閱讀興趣,教師也講得索然無味,自然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降。(2)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與氛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良好的閱讀環境對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許多家長和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口頭上鼓勵學生閱讀優秀的書籍,但是只是流于形式,缺少監督,沒有及時的進行閱讀反饋,再加上學校也沒有積極舉辦相應的閱讀大賽或其它活動來創造閱讀環境,這些都導致初中生不能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去,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3)輕視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差。葉圣陶先生曾提到,“現在有許多學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觸什么書,這是不對的。為養成閱讀的習慣,非多讀不可。”應試教育導致學生課內任務繁重,留給課外閱讀的時間極少,即使讀,也是無目的、無規則、無主次的“瞎讀”,造成不會泛讀、跳讀、速度慢,找不到中心思想,甚至不會用書面語回答問題等弊病。
3基于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3.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決定閱讀效果,因此在教學前和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重要。若用“放羊”式的方法,放棄必要的激趣手段,將會嚴重損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那么該怎樣做呢?第一,要正確認識“自主、人文、活躍、開放”的理念,把握住“度”,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牢牢地掌握在教師手中,以便激趣有機可乘。第二,教師需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第三,教師在不斷錘煉自己語言的同時,要積極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做到聲與形有機結合,努力把肢體語言運用到課堂中,達到有形體而又不庸俗的激趣效果。第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多一些鼓勵性語言,少一些否定言語,杜絕諷刺挖苦語言在課堂中出現的現象,努力創造快樂閱讀的課堂氣氛和環境。
3.2進行個性化閱讀指導
所謂的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就是在充分尊重學生閱讀體會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提升。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正是以新課標中“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核心展開的,不僅注重學生閱讀知識的掌握,更加注重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方法等方面的培養與提高,從而真正讓個性化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落地生根。在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結合實際的方式,將生活中實際出現的事物引用到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親切感,使學生對閱讀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感受。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時,可以了解到文章通俗生動地介紹了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物候學現象來臨的有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與知識,提倡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和研究促進農業生產的大豐收。在運用個性化閱讀方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后,再對文章中描述的內容進行系的分析,并且對文章中的重點內容進行著重講解。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設置和學習內容相關的問題,如你對大自然有什么樣的理解和感悟?然后讓學生運用個性化的方式進行回答,在學生回答完教師的問題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詳細的閱讀,讓學生可以從作者的角度了解文章中表現的情感,更好實現自身的個性化教學的主要目標。
3.3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閱讀和寫作的良好結合
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需要給學生展現出豐富的內容,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同時教師需要注重切實提升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良好融合,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閱讀環節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是教師需要教授學生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利用電子閱讀平板和網絡閱讀客戶端,讓學生按照精讀、泛讀的不同方式及時開展閱讀活動,做好汲取寫作內容的素材積淀。二是教師需要注重加強課外知識的教學,課前的資料收集需要借助互聯網,學生在收集課前的資料的過程中,做了大量的準備性工作,便于學生更好參與到學習環節中,積極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賦子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自己的發言言之有物,也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三是教師需要注重開展比較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釗一對不同課文進行分析和對比,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式。四是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需要及時結合閱讀主題內容,開展寫作活動,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3.4加大閱讀量,擴大閱讀視野
隨著閱讀量加大和閱讀視野的擴大,學生的閱讀水平才能更上一個臺階。新的課程標準也作出規定:“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260萬字”。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另外一方面閱讀也是積淀學生文學素養的方法。閱讀的過程是一個積累、吸收、消化的過程,新時代教育,我們應該鼓勵新生代學生放寬視野,不光是教材上的文章,還要學好教材之外的,要廣泛涉獵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積極健康、陽光向上文章。讓學生跟著書本中圣賢的腳步,學會他們的思想觀念,形成自己正確的三觀。閱讀量的要求,在課堂上遠遠不足,需要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主動閱讀,起初教師可以適當的督促一下,比如一周要求他們讀幾篇,在寒假或暑假等長假,給學生一些參考的書目,讓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閱讀,隨著閱讀量和涉及面的不斷增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會不斷的進步,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同于死讀書,是教會學生應用的一種教育方式。
4結束語
通過閱讀學能能豐富自己的閱歷,豐富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因此閱讀對學生尤其重要。在新課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以此來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積累閱讀數量,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的文化和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5,14:4-5.
[2]朱艷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