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教育融入常規教學已經是一種趨勢,“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教育行業提供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高等師范院校培養掌握數字美術技能的合格師范生,不僅可以讓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時俱進,更為師范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拓展了空間,當下構建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培養平臺是師范生院校不可忽略的建設目標。
關鍵詞: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培養;平臺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泰州學院教學改革重點課題“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的培養”(2016JGA10)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對教育教學改革有著深遠影響。基礎教育從傳統的粉筆黑板模式已逐步踏入多媒體教學模式,現在又繼續挺進人工智能數字教育的新時代。教育傳播知識的媒介也因移動終端的升級改造而得到了迅速拓展。數字教育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行業的崗位技能將在信息化產業的基礎上提出新要求。在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夯實專業基礎知識、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各大師范院校構建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平臺,服務未來信息化教育勢在必行。
一、以生為本,提升師范生綜合素養
(一)審美人格素質培養
數字美術技能的學習離不開視覺藝術素養訓練,而視覺藝術素養訓練的目的在于培養師范生的教育表現能力和創意思維。21世紀以來,人工智能正逐步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對教育行業而言,要正面應對教育變革。在培養師范生相關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視覺藝術素養,拓展學生思維和創造力顯得格外重要。
2017年首都師范大學就加強中小學美育師資培養上下足了功夫,和基層中小學協同推進探索美育工作,讓藝術惠及每一個孩子,在實踐中提升師范生的美育能力。師范生的審美教育是藝術素養的奠基石。培養師范生審美人格素養的目的在于提升其視覺藝術素養。
(二)創新創意能力培養
教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人才培養的過程創新,以及因創新而產生的積極效果。從21世紀初提出電化教育改革至今,我們的教師電化教育培訓已經全面覆蓋。高等院校師范專業的現代教育技術類課程在師范生培養方案中屬于專業必修課程。在具備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基礎上,圍繞現行課程教育大綱,在教學手段和創意表現上尚需要做足文章。創新是實施教育的目的之一。視覺藝術教育的優先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創新創意思維,在知識的傳承中,有目的的實施創新教育,嘗試新教育手段或方法,能讓受教育者獲得最大化利益,也會在師范生職業生涯過程中有充足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作為儲備,為其實施教育創新奠定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角度而言, 提升師范生視覺藝術素養, 對培養師范生創造性思維起著重要作用。
(三)知識產權意識培養
教育需要“拿來主義”,但更需要注重“拿來”過程中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除了靈活應用課本、教參提供的文字、圖片、音樂和視頻等素材外,還需要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源,通過網絡檢索獲取有用素材,并對獲取的素材進行必要的有效加工,同時要注明引用素材的出處。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利人利己,既要維護自己的創新創意成果,也要合理合法使用他人知識產權。從課堂開始,讓中小學生從小就懂得知識是有價值的,是有產權的;對于從事未來教育事業的師范生,高校在培養師范生的過程中,知識產權領域的相關知識是不可或缺的。
(四)實踐操作技術培養
2018年6月,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項目《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與培養模式實證研究》課題組在“智慧領航·教師專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舉行了《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的發布會。翻轉課堂、MOOC學習和SPOC學習等創新學習模式對于師范生來講,在正式走入講臺前,將變得不再陌生,師范生需要在理論框架下,結合中小學實際教學需求,合理將“學習素養”轉變為“技術素養”。
基于“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的培養可以在《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拓展,圍繞未來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方向,提高師范生在平面設計、交互設計和媒體剪輯等方面的技能。讓未來的教師,有能力立足課本,在滿足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豐富數字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江蘇省泰州市教育局在2017年12月獲得了“教育信息化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泰微課”是泰州市教育局在教育現代化過程中努力建設的成果,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廣大基層教師的支持(如圖1)。每一個優秀的“泰微課”課件資源背后都突顯著數字美術技能的力量,更彰顯了優秀課件制作者的“數字美術技能素養”。顯然,具備“數字美術素養”的師范生,在教育教學崗位中更能適應未來教育的發展,其后期的教師職業生涯也有能力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二、以師為本,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培養合格的教育者是師范專業最基本的辦學定位和目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師資隊伍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師范專業師資隊伍中既需要具體專業領域的高學歷人才,更要有學科領域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專家。師范生專業教育的“廣”可以拓展師范生在本學科專業知識的深度;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熟練”則能夯實師范生在本學科知識的應用寬度。在滿足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讓師范生帶著教研目的,增加走入中小學課堂的聽課次數,在實際觀摩、體驗中,讓師范生感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減少入崗磨合期。
師范院校的教師,是否熟悉當前中小學新課程大綱?是否了解當前中小學正進行的各項教學手段變化?是否熟悉當下中小學學生的群體特性?讓其到中小學上一次示范課,是否能勝任?高校的教育理論研究,終究不能脫離實際,做“云”端的高教研究終將讓師范院校培養的師范生含水量越來越高。21世紀的今天,數媒行業軟硬件的蓬勃發展,推動著教育信息化步入了新時代。師范院校的教師們不僅要保持與中小學同行的同步,更要有高于他們的教育理論視野和教育實踐經驗,這樣才能做到引領基礎教育,做到旗幟引領作用。參與到義務教育美術學科的現場教學,對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建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圖2為泰州市小學美術優質課活動觀摩現場。
2018年11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會議”上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培養人”這一根本使命,抓住振興本科教育這一核心,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師范生本科教育的振興,和廣大高等教育者的育人水平息息相關,提升高校師資業務能力,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實現師范生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以校為本,構建數字美術技能培養平臺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數字化教育的發展,視聽元素在教學中的利用率逐步提高,未來的從教者不光要講得好,更要圍繞視聽方面做得好。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的有效信息約70%源自視覺,20%源自聽覺,所以注重視覺信息傳播的影響力,對施教成敗具有決定性作用。由此可預見,基于信息技術的“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屬于師范生應知應會的技能,應納入未來教師應該掌握的職業技能范圍。
201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核心利益”的理念轉變?》的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高瞻遠矚,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重新審視教育。”新時代師范生教育的培養與發展,在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高速通道中,高等院校必須根據學科特點和要求,科學合理開設數字美術技能類課程,讓師范生在專業學習中掌握未來教學技能。
(二)強化數字美術技能實踐考核平臺建設
在師范專業四年本科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師范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數字美術技能作為師范生應知應會的必備技能,和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一樣重要,應納入教師基本技能訓練。高等師范院校應加大數字美術技能訓練的軟硬件資源投入,增設數字美術技能類在線學習課程和講座等資源,逐步完善數字美術技能學習與考核平臺的建設,便于師范生完成在線理論學習后提出申請考核。同時,學校要提供必要的固定實踐考核場地,并組織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技能考核題庫,通過在線上機實踐考核的方式對師范生進行數字美術技能測試。同時,師范院校應根據實際需求開展師范生教育實習課件大賽、微課大賽等活動,讓師范生在大賽中磨練數字美術技能,提升綜合素質。
(三)健全導師制實習規培體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受環境的影響較大,其知識的獲得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構建的。在導師制的培養模式下,首先要約定每位導師指導學生人數(不超過10名學生),其次要通過觀摩、模擬、點評、交流、修改與反饋的循環完成訓練,以達到最佳效果。在導師制模式下,訓練學生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比傳統的知識傳授要來得更好,對學生的訓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保障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培養取得優良的實踐效果,健全導師制實習規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導師來源一是在高校內部進行優秀導師選拔,二是聘請實習學校一線優秀專任教師;在師范生實習階段,導師需對師范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科教學規范,并以學科競賽、優質課評比等標準要求指導師范生實習教育。在教育實習結束的匯報中,師范院校更要做好實習經驗的總結和交流。
四、結語
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讓現階段教育信息化從1.0邁入2.0新時代,推動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實現教育信息化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讓信息素養成為師生生活學習的必備基本素質。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師范生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師范生的培養關系我國未來基礎教育的長期發展,對我國國民信息素質教育起著啟蒙與創新的作用,集中優質資源培養師范生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高等師范院校在完善師范生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需要與時俱進,結合數字媒體藝術(技術)的發展,構建師范生數字美術技能培養平臺,拓展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實訓體系,強化數字美術技能,切實提升師范生培養質量,是師范院校培養人才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錢初熹.創意思維與視覺藝術教育[N].美術報,2017-11-25.
[2]李鑫.對高校師范生藝術素質教育的若干思考[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3):60-63
[3]任友群,閆寒冰,李笑櫻.《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解讀[J].電化教育研究,2018(10):5-14.
[4]建設高水平專家隊伍 振興新時代本科教育: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會議召開[EB/OL].[2018-11-3].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11/t20181101_353413.html.
[5]錢初熹.國際視覺藝術教育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中國美術教育,2017(6):4-6.
[6]吳瓊,李江峰,曾瑋.從師范生職業技能的缺乏談導師制的微格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0(18):150-151.
作者簡介:季恒,碩士,泰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數字媒體藝術和交互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