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秀
摘 要: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師學習和交流的模式。為了實現青年教師的快速和高質量成長,文章著眼于青年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中存在的核心問題,對其進行系統的剖析,針對青年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從青年教師個體、群體和共同體三個不同角度提出可行的優化路徑,推動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青年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路徑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年教師專業學習和發展的基本形式是:職前和在職培訓與個體獨立發展相結合。雖然這種發展方式為我國教師的專業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也明顯地存在著不足。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學習共同體,是可以激發青年教師的潛能,形成一種合作的力量,推動個人和團體的成長,解決教師孤立和個人主義的問題,達到可期的學習效果。
一、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主義的阻礙,專業意識不強
教師四種基本文化類型中最不利于教師學習共同體發展的就是個人主義文化。現在的青年教師,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學歷高、能力高、興趣愛好廣泛、富含激情、積極主動、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和觀念普遍比較開放、相對而言也較為獨立,與此同時,在青年教師事業上也有理想和有抱負,期望有所發展和取得應有的成就。因此,容易受功利的誘惑,滋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導致同行之間不公平的利益競爭,使得同事之間的關系惡化。
(二)交流發展模式封閉,缺乏學習自主選擇權
學校的管理基本都是基于校本的管理,管理模式一般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劃分基本都是按照行政等級而形成的。各個群體間“磁場一致”的互相吸引,并且形成牢固的一個小團體組織,其他群體難以介入。這樣不利于青年教師群體與其他教師群體之間建立“對話”,未能達到專業互相學習借鑒、資源共享、協同共進的效果。另外,現實學校能提供的學習資源十分有限,教師很少有自主選擇自身感興趣或是特長的延伸性學習,團體間的學習基本上都是被安排的機械式應付性學習,這不利于提升青年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性競爭文化。
(三)組織管理松散,考核機制不完善
人為的合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違背了自由交流的原則的,這不利于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只是一種形式化的被動完成任務。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中并沒有組織內成套的或是系統的考核機制,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弊端,不能滿足現有的需求。評價的設置難以量化,絕大部分摻雜個人的感情色彩在里面,評價結果有待考量。這種考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青年共同體內部成員的自信心,湮滅青年教師學習的熱情和團結協作的斗志,影響團體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會引發惡性競爭,形成團體內的一種亞文化,不利于團體的健康發展。
二、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的對策
(一)調動主觀能動性,提升專業互依意識
專業理論基礎是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知識支持系統。絕大部分的青年教師基礎理論知識都十分扎實,但是由于教學實踐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方面還是需要加強和改進,這就要求我們的青年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明確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變被動為主動,掌握自主學習權,融入教師團體和教師群體,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其他教師間的交流、學習、合作,建立一種同事之間的“對話”關系。教師是自身發展的首要潛在資源,學會合作學習,利己利人才能更加充實。此外,青年教師要意識到求發展、謀進步、思進取、重合作的重要意義所在。
(二)拓寬教師交流渠道,營造自然合作學習文化環境
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僅僅局限于共同體的相互“對話”[1],更是要與不同的群體之間進行“群體交融對話”,建立群體團隊聯盟激發和強化教師發展意愿。正確的價值導向和一致的發展愿景,有助于教師形成同伴互助、專業共進的意愿,保持工作熱情,建立一種平等的開放共享關系,共同商討和解決問題。作為教師的主要教育管理者,要把握好教師專業共同體發展的規律,營造教師自然合作學習文化環境[2]。從物質的層面,要創設符合人性化標準的組織環境,提供一種高挑戰、低威脅的和諧合作環境,優化教師學習場所,避免一味地學習,適當地增設一些必要的放松場所,如:咖啡屋、娛樂角、休閑活動坊、文藝茶話廳等等;從人文關懷的層面,制訂親情化的管理制度,改善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建立共同的發展愿景,形成樂于奉獻的組織精神文化,構建富有的生命力的和諧相處生態環境,重視人文熏陶的力量,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三)推進扁平化組織模式,健全考核機制
推進扁平化組織模式,在傳統金字塔組織結構的基礎上,減少管理層次,引入現代技術手段來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從而達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一方面,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管理理念,以年輕教師為承擔關鍵任務的核心,在組織內部形成一個個動態的知識團隊,把整體和個人有機結合。另一方面,以“工作流程”為核心,組織內部權利下放到基層,建立自動化信息系統,創設組織資源和信息共享平臺,促進成員知識的顯性化和實體化,最終形成完整統一的知識轉化機制。健全共同體考核機制,加強青年教師隊伍管理。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學習共同體內也要有成套系統的考核機制,通過民主共商的形式,廣泛收集青年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再結合學校管理的的原則和要求,征求專家的意見,最后融合形成青年學習共同體的考核方案。同時,考核機制要側重對教師的支持和鼓勵,通過物質支持、精神鼓勵和心理效能的提升,調動教師積極性,提升學習效能。
三、結語
在專業學習共同體背景下,新形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的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產物,表現形式復雜多樣,并非是固定組織或團體。這對推動我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惠閔.教師專業發展[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14.08.
[2]張萬詳.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