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智鑫
摘 要:對于高中時期的學生來說都好他們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難度,但由于物理是高考的一項重點科目,因此學生們攻克物理難點勢在必行,所以如何進行物理知識教學已經發展沒現如今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及同學都重點關注的內容,分層次教學法的到來,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知識,同時面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可以調好的彌補傳統教學法帶來的遺憾,是現如今高中物理課堂中常常出現了教學方法,這不僅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策略
引言:分層次教學法源于孔子所提到的因材施教,通常是按照學習者在觀念以及對知識接受程度的差別進行劃分,并且根據所劃分的不同的類別,對每一類別的學生所擁有的特點進行分析并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從而實現因材施教,這樣一來才可以更好地完成高中時期所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本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高中物理課堂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法的實施,利用這一教學方法,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優秀的物理專業人員。
一、高中物理教學有哪些問題
1、初中與高中物理結構特點,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在初中時期,學生們所接觸到的物理僅僅是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以及物理常識,突然步入高中所學習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有深度。對于一些學生來說不能很好地適應這一教學情況的轉變。例如,在為學生們講解加速度這一節課時,在初中時期教材中只提到了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知識,高中將這一知識進行了延伸開始著重的去講解速度,這也物理量作為矢量的一些特點,并且要求其理解運用。
在初中時期,學生們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更加側重與定性分析、物理真實的描述,對于一些計算知識的運用還是不夠多。到了高中時期,其物理學習更加側重與定量分析與計算,更加注重與獲得物理結果的過程,所以相應的計算量也會有所增加。
2、學生的基礎有所不同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都是來自于不同的初中,因此在不同的初中接受教育的同學對于物理知識基礎的掌握還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同時養成的學習習慣也有所不同。例如,一部分學生在初中時期就養成了良好的物理學特點的思維方式,在學習高中時期難度較高的物理知識也不會覺得困難。但是有些同學在初中階段,物理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時,在步入高中后,為了適應新的環境以及新的教室等很多因素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倒學習中,對于那些不懂得知識就會逐漸的積累下來逐漸的,也就喪失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二、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主要方式
1、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個體差異
對于高中時期的學生來說,教師們要想了解他們的日常學習情況,通常是根據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以及日常測驗的成績來確定的,這種方式獲取的結果其實是片面的。在進行分層次教學時,老師可以運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及時的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知識的掌握情況,例如:老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加速度的知識點時,就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在面對某一物理知識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們這一物理知識中所提到的加速度以及初速度分別是多少?通過學生們的回答情況老師即可大致的掌握學生們對本節課知識的吸收情況,以便于在下節課中對課程的安排進行及時的調整。避免出現學生與老師進度脫軌的情況,同時老師在面對學生回答不出來問題時,不要過多的去責罵學生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知識點,并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及時地進行糾正與指導。這樣一來可以幫助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盡快地趕上學習的進度,同時還能夠鞏固基礎較好,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印象。
2、按照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設計
雖然很多學生都認為物理的公式以及概念是非常枯燥無趣的,但作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師卻不能這樣認為,老師們可以將這些枯燥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按照學生們平時在生活中的興趣進行課程設計,例如在為學生們講解力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展開話題,比如對于男生來說大多數孩子們都喜歡打籃球,老師即可將籃球作為引開知識的一個話題,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們籃球之間的相互傳遞就是力與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對于女生來說可能更加喜歡舞蹈或者瑜伽這些柔美的運動,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做一些動作時,要想維持身體平衡是離不開中心力的。通過老師對物理知識點的生活化,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加深刻的理解,面對那些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很好地將其帶入情境中,同時也就起到了分層次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知識點,提升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結束語:經過本篇文章的討論與分析可以了解到,分層次教學法在物理課堂中的參與能夠確保教學基本任務的完成,同時還能夠實現因材施教,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差異,確保那些物理知識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能夠接受新的物理知識,讓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不斷地鞏固知識。通過這一物理教學法的加入,充分地激發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高中階段物理知識的學習提供有力的幫助,以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林旭昌. 高中物理課堂如何實施分層次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44):103-105.
[2]吳美金. 高中物理課堂如何實施分層次教學[J]. 新課程(中學), 201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