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摘 要:學前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人類社會誕生之日,就是學前教育產生之時。學前教育是教育活動的最初階段,是人生第一個教育階段。教育幼兒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的質量關系著人類社會的繁衍和延續。在我國,教育幼兒已成為一項偉大的國家事業。現代社會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發展迅猛,信息技術和教育作為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動力,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既是當前社會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討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前教育;教學活動;技術應用
學前教育是人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社會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學前教育的定位已從過去的“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提升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實現信息技術與學前課程教學的整合是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在學前教育教學中有效引入信息技術,可以整合學科教學體系。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某一個授課項目為中心,從多方位和多角度組織學科內容,從整體上整合學前教育學科體系的內容。
一、學前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特征及使用優勢
1.教學方式生動,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多媒體課件鮮艷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悠揚悅耳的音樂,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的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狀態,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愉快輕松的情感體驗更有利于幼兒形成積極、健康、愉快的情感。《云彩和風》是大班學習活動中的一個素材點。活動的主要意圖是通過詩歌讓幼兒體會風吹云動的變化過程。在運用傳統圖片形式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制作FLASH軟件。結果我們發現,多媒體形式可以清晰地演示出云彩的變化過程,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樂,配上教師朗朗唱頌詩歌的聲音,一下一下子把詩歌中特有的優美意境表現出來了。而云彩的變化讓幼兒不再覺得陌生,變成了可以“觸摸”到的變化。在活動當中,幼兒感興趣極了,還基于自己的已有經驗,創編出許多新的詩歌,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中的圖片講解。多媒體課件不僅教學方式生動,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喚起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
2.多方位、多角度包含多學科內容,實現學科的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教育從多個方面融合各個學科的內容。信息技術教學能把聲音、圖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它能為幼兒創設情境,有效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形成良好的人機互動,開拓幼兒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幼兒思維能力,陶冶幼兒的情操,還極大地增強幼兒的認識動力和能力。
3.運用多媒體科技突破重難點問題
在常識活動的教學中,有些自然現象往往平時不易看到,無法令幼兒體會、理解,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往往不易突破。因此,可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期達到.知識的遷移。我們進行過的常識活動有《京劇臉譜》、《小螃蟹的奇遇》 等。通過這個案例不難看出,教師先讓孩子自己了解動物再生能力,再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時空限制的特點,真實地展示了動物們的再生本領,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豐富了幼兒的常識知識,使幼兒在活動中倍感樂趣無窮,從而促進了幼兒主動學習、探究世界愿望的達成。
二、 當前在學前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所面臨挑戰
1.強化幼師的教育能力和技術能力
首先,幼兒園應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規范教師培訓管理制度,按教師的學歷、年齡、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實踐經驗,分層提出培訓目標。
其次,發揮現有教師的潛能,盤活存量,通過外出學習、教學觀摩等方式,以加快優秀教師的成長,形成名師促名園,名園出名師的良性循環。再次,還應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提高學歷層次的進修,使其信息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要求教師互相聽課、說課,特別是對青年教師要給任務,壓擔子,提出“一年像樣,二年出樣,三年榜樣”的工作要求,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要強化幼兒園幼師的教育技術運用能力,并增強教師在信息技術利用方面的人文素養,使得教師在設計課程環節流程時可以自然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入與幼兒認知相符的多媒體元素,實現教學方式和教學效率的最優。
2.拓寬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隨著幼兒教育的蓬勃發展,幼兒園設備和幼兒園用系列教具需求量開始增加,部分系列需求增加35%以上,隨著國家對早期教育的重視,家長對幼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大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現代化的教育環境,是實現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中應用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拓寬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為幼兒成長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3.強化幼兒園教學資源的高質量建設
幼兒園教學資源的建設豐富的教學資源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物質基礎,沒有所需的教學資源,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素質教育的需求,甚至無法保證最起碼的教學需要。而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僅便利了教師備課,也能夠縮小地區之間差異,達到優質資源共享的目的。因此,要強化幼兒園教學資源的高質量建設。
4.強化相應政策、法規和標準化制度的建立
促進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要強化相應政策、法規和標準化制度的建立。當地政府部門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政策和標準化制度,可以規范各地幼兒園的信息化建設,其正確實施,進而實現充分發揮多媒體信在線咨詢價值的目的。同時,應當體現政府的統籌和主導地位,即政府要有集中投入。通過建設國家和地方的學前教育信息資源平臺,體現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其次.應當有效扶持和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確保學前教育信息資源開發的活力和可持續發展。最后,要探討信息資源合作建設的有效機制。調動企業、學者、教師、家長合作建設信息資源庫的積極性,促進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應用。
正如尼爾波茲曼所言,“那些堅持記住童年的人將完成一個崇高的使命”。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學前兒童身臨日益開放與多元的世界,其生活環境、學習方式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和挑戰。學前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中國學前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時代需求,要為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服務。促進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應用,需要強化幼師的教育能力和技術能力;拓寬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幼兒園教學資源的高質量建設;強化相應政策、法規和標準化制度的建立。
參考文獻:
[1]于珍, 趙凱新.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8 (2) .
[2]汪基德, 朱書慧, 張瓊.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內涵解讀[J].電化教育研究, 2013 (7) .
[3]劉珍芳.以“互聯網+”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2) .
[4]任華.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 (中) , 2015, (0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