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旦
摘 要:“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在當前轟轟烈烈的課改中,加強教學反思,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在步入新課改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創設情境,明確學習目標
在眾多教學改革的原則中,情境教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學的運用,可以達到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的目的。在實踐中,我經常巧妙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害怕數學——厭惡數學——喜歡數學——愛學數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情境可通過動手操作、看動畫演示、做數學游戲、講數學故事、聯系實際生活等多種方式進行。可以是教師在課前設計的,在上課開始的時候作為創設情境,積累經驗和提出問題之用,顯然,關鍵在教師要創設好問題情境,必須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要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要貼近學生生活,要帶有激勵性和挑戰性。
二、自主探究,激發學習欲望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就要解決學生學習的參與度的問題。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所做的備課、組織教學、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用等等工作,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盡量地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培養刻苦鉆研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如果創設的情境達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學生會自然地產生一種探究的欲望。
三、小組合作交流,提高數學能力
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評價,達到教學互動、互促,形成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體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自我反思,深化知識結構,回歸系統
在教師組織下,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思維過程的重新整理總結,達到認識的深化與認知結構的完善,在反思中發現的新問題又可以深化進行探究和延伸。通過實施激勵評價,讓學生反思探索過程,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與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勉勵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將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內化成主動發展的動力,提高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反思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認知結果的監控和體驗。數學的理解要學生自己的領悟才能獲得,而領悟又對思維過程的不斷反思才能達到。
五、教學診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并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做到堂堂清,周周清。
六、思考與體會:
實施以“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診斷—自我反思”為基本流程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并非是全盤否定傳統的,而是應批判地吸收和繼承。2、在教學活動中,應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利,使學生充分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發展自己的個性。教師要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3、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4、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從而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鎖,打開思維的大門,使學生愿意自我表現。5、《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七、拓展提高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研究并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總之,隨著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轉變評價觀念,就是要清楚評價的最終目的改變的重要性,教師應真心、真誠地賞識學生和理解、鉆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通過評價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珍視學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賞學生的每一個創造,肯定學生的每一分努力;通過評價和鼓勵,使學生能夠認識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促進和指引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同時還要不斷的改變自己,充實自身的教師素養,才能更好的參與到課改實驗中去,培養新時代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