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達
【摘要】課堂教學改革無論怎么改,其核心的價值一定是圍繞學生的主體而言的。“三段八步聚點授法”是基于“啟發式”教學原則,又兼顧了新的現代教學觀,其核心價值在于改善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點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追求“真”課堂。
【關鍵詞】“三段八步”;聚點授法;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
一、模式的背景
新課程改革以來,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遍地開花。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無論怎么改,其核心的價值一定是圍繞學生的主體而言的。本模式是基于孔子傳統的“啟發式”教學原則,又兼顧了新的現代教學觀,其核心價值在于改善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點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追求“真”課堂。該模式首創于番禺區2012年“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之始,由筆者主持研制。隨著實踐的深入,“三段八步聚點授法”這種通用的教學模式便逐步固化下來。目前,本模式已在本區域中小學廣泛試行,得到了普遍認同,并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二、模式的構建
第一段:自主研學、檢查研學。沒進核心問題之前,稱之為“課前研學”, 其目的是掃清進入核心問題的外圍障礙。
1.自主研學
自主研學階段的主要內容是:老師將明天要講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寫成導學案呈現給學生。在問題的基礎上呈現包括應知應會的背景資料、學習目標、字詞、閱讀內容、練習題目等。具體呈現方式通常稱之為“講學稿”。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圍繞導學案的問題生生之間進行互助討論,增加生生互動。
2.檢查研學
檢查研學階段的主要內容是:用小測驗的形式,檢查預習的情況,解決一些小問題。
第二段:小組研學、問題聚點、思維聚點、歸納受法。進入核心問題之時,我稱之為“課中研學——聚點授法”,其目的是解決核心問題,積累學科知識,提升學科素養。
1.小組研學(聚點,發現問題)
首先,是通過生生互教的方式組內互助解決問題;其次是小組匯報學習情況,直接對接預習提供的問題,暴露疑難地方或新的疑問點。教師在這一環節要注意收集與分類,著重暴露問題所在。
2.問題聚點(啟發,解決問題)
問題聚焦環節,老師需在學生解決問題思維受阻時或沒有發現問題的地方進行點撥,提示性地引導學生深入問題的研學。
3.思維聚點(探究,思維聚焦)
思維聚點環節,教師提取出有必要讓大家共同探討的問題,或必須大家形成共識的地方以及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進行集體討論。
4.歸納授法(建構,方法升華)
歸納授法環節主要是師生共同對討論的問題進行思維整理,形成一種對應這類問題的思維方法,教會學生學習。
第三段:鞏固拓展、布置預習。解決核心問題之后,進入到“課余研學”環節,其目的是拓展核心問題,鞏固學習內容,為下節課堂奠基。
1.鞏固拓展
在鞏固拓展環節讓學生對應學習要點(核心問題)有選擇的進行鞏固訓練或拓展訓練。
2.布置預習
在布置預習環節主要任務是布置新的研學任務,下發新的研學案(或講學稿),包括應知應會的背景資料、學習目標、字詞、閱讀內容、練習題目等。
三、案例舉隅
1.小學閱讀教學案例(番禺區石崗小學閱讀教學案例《秋天的雨》(第一課時)教學片段)
片段背景:重點與難點是“五彩繽紛”的理解與運用。
①課前研學:明確目標后,進行了“師生合作梳理學習”和字詞的預習情況檢測:“同桌互檢,師對個別聲調、翹舌音、輕聲進行指導,開火車檢查再齊讀”“抽檢帶有多音字的句子,結合《學評》,檢查反饋”。這一段教學實施以后,學生對《秋天的雨》已有基本了解,對閱讀障礙基本掃除,簡潔而有效。
②課中研學:
小組研學:研學任務:課文從哪三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
(學生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巡堂)
教師適時提示:閱讀文章要關注段落中的關鍵句,尤其是總起句。
這一環節,實際上是在聚焦問題,“閱讀文章要關注段落中的關鍵句,尤其是總起句。”教師的這一提示,讓學生在朗讀中關注關鍵地方,重點的問題。
問題聚點:感情朗讀,品秋溫柔
——追問:秋天的雨是怎樣打開秋天的大門呢?
——互評:能不能讀出悄悄的感覺。引導學生感受秋天悄無聲息地來到我們身邊。
這一環節,既是過渡,也是鋪墊,教師是在為下面的重點、難點教學減輕壓力,而且依舊是通過讀來得到啟示:“秋天的雨是怎樣打開秋天的大門”。
思維聚點:精讀品味,感悟美麗
——追問:秋雨把顏色都給了誰?
——點撥:把他們用圓圈圈出來,把顏色詞語用方框框起來,再認真觀察課文插圖,想象畫面,把最精彩的想象說給大家聽。
方法歸納:熟讀成誦,內化美麗
——授法:抓住關鍵句子,鞏固利用插圖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訓練: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分給誰呢?練習說話。(秋天把____分給_____,______。)
——感悟:擬人手法的作用與效果。
這一環節,“聚點授法”十分到位,整個環節“聚點,啟發,探究,建構”一氣呵成,學生對“五彩繽紛”的理解完整通透,而且教師“抓住關鍵句子,鞏固利用插圖理解詞語,教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授法自然,順理成章。
③課余研學:
用顏色提示,試著背誦第二自然段。
用填修飾句子的提示,試著背誦第二自然段。
用插圖提示,齊背第二自然段。
這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有效補充,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感悟“五彩繽紛”的秋天色彩。然后,很自然進入“學生談感悟”以及“布置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
整個“聚點授法”(模式的第二段)教學過程,語文學科特點十分明顯,突出了整體感悟,重視句段關系,堅持以讀為本,教會讀中感悟,通過聚焦“五彩繽紛”的理解,學會了表達方法。
2.中學作文教學案例(石碁二中作文教學案例《學習抒情》)
教學主題:唯有真情最感人——學習抒情
教學目標:在寫作中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進行抒情。
教學過程:
①課前研學:梳理知識(略)
通過課前預習,初步了解有關抒情的一些知識
佳作展示:我發現父親老了的那一刻(學生凌倚平習作,此略)
通過展示同學所寫的文章,以學生的作文為例,展示正確運用抒情的效果。既肯定了學生,又讓學生對抒情這種表達方式有了直觀的感受。
②課中研學:小組研學:從教材的例子中歸納間接抒情的類型。
——小組充分研學,回憶學過的內容。
材料一:(略,文段選自魏巍《我的老師》)
示例寫法:融情于事
材料二:(略,文段選自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示例寫法:融情于物
材料三:(略,文段選自《秋天的懷念》)
示例寫法:融情于景
材料四:(略,文段選自《走一步,再走一步》)
示例寫法:融情于理
材料五:(略,文段選自《臺階》)
示例寫法:融情細節
——教師適時點撥:從教材的例子中歸納間接抒情的類型,喚起學生對名篇中抒情段落的回憶,更好地理解了間接抒情方法。
②問題聚點:如何寫好一段話?
——小組討論
——教師點撥:可以描寫場面、事物,也可以敘述故事。情感的抒發要有內容,有憑借。根據內容特點和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
③思維聚點:
步驟一:回憶生活,尋找讓你產生各種不同情感的小例子。每例子用一句話表達。
例,悲傷:親人去世了?;叵胪拢瘋y過。
提示:在回憶例子的時候只需將事件說清楚即可。
步驟二:創設情境,可以描寫場面、事物,也可以敘述故事。
示例:悲傷:小時候,我爬樹摘槐花,外婆給我做槐花餅。那時很快樂??涩F在外婆去世了。
步驟三:尋找動情點,深入細節,為素材加工,將情感表達得更細致。
提示:人:(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方法)
景:選取與心情匹配的景,抓住景物特點,運用修辭手法,加上暗示人物情感的詞語。
示例:動情點:我摘槐花,外婆做槐花餅的溫馨情景。
步驟四:下筆成文,詳寫情景。細致地刻畫打動你的那個情景。抒發你的感情。
步驟五:習作示例
具體細致的“幫扶”,給學生寫作提供適當“腳手架”,讓寫作的過程變得具體且可操作;示例的提供,使方法的呈現更直觀,從而減少學生對寫作的茫然和畏懼感,把教寫作的途徑,變成一種“可教可學的步驟和程序”,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抒情的技巧,較流暢地進行語言的表達,完成寫作的任務。
④方法歸納:設計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的環節,強化抒情的幾種表現方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使用上述的抒情方法,從而達成學習目標。
表1 學習活動三:交流與評價——評價表
3.課后研學
作業:修改堂上的練筆。根據所學,適當增加抒情的成分。
這節寫作訓練課的基本思路就是聚焦寫作方法,對寫作訓練作精細指導。針對學生在寫作上的困難而聚點寫作技巧上的突破。由于步驟清晰,分解成幾個環節,學生易學易懂,一氣呵成。
參考文獻:
[1]丁有寬,戴汝潛,朱作仁,田本娜.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2]馮潤勝.研學后教[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6.
[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