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可互聯,網絡創業成為時下的熱點話題。思維靈活、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是網絡創業的生力軍,無論是網絡平臺開發、網店自主經營、共享經濟應用等網絡創業模式中均能發現大學生的身影。,需要從政府、社會、學校以及學生自身四個方面思考網絡創業的路徑優化模式,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網絡創業心態,正確看待網絡創業的成敗。
關鍵詞:網絡創業;大學生;路徑優化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向新常態方向轉變,發展速度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國家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中國經濟騰飛雙引擎的號召。大學生作為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群體,在“雙創“蓬勃發展的今天,指導其開展網絡創業,是高校就業工作的新方向。
一、大學生網絡創業的主要模式
網絡創業具備高技術,輕資產的特點,大學畢業生作為掌握新技術的群體,思維靈活,具備強烈的探索精神和創業熱情。鼓勵學生投入到網絡平臺開發,網點自主經營,共享經濟等模式下進行“雙創”活動。
模式一:網絡平臺開發。
互聯網具備易于接入的特點,通過建立平臺型互聯網企業,讓某個行業的傳統企業接入到平臺中,給人們提供服務,通過規模效應,構建行業壁壘,從而獲取運營收益。平臺型企業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擴展了服務的外延。涉及的領域主要為餐飲、社交、出行、購物、線上教育等。成功案例有美團網、餓了么、嘀嘀打車等。廣州大學的余佳文開發并運營了“超級課程表“,連接了無數大學生與課堂,使得大學生可以旁聽其他專業甚至其他學校的課程,深受大學生的歡迎。
模式二:網店自主經營。
參與網店經營是最普遍的網絡創業模式,很多大學生都通過運營網店,銷售有特色的產品,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經營網店國內主要以淘寶、京東、當當以及亞馬遜平臺為主,國外以ebay,亞馬遜為主。經營的方式包括賺取批發零售價格差異的批發零售模式,為一級網店進行分銷的分銷模式,虛擬產品銷售模式,特產模式以及實體店網店結合模式等。作為大學生而已,批發零售以及實體店網店結合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積累。銷售虛擬產品以及分銷各種特色產品是他們的優勢。低成本的經營模式下,進退自如,有利于展示商業才能,揮發創業熱情,同時更好地完成學業。
模式三:共享經濟應用。
共享經濟模式是使用互聯網作為媒介,非常新穎的模式。他以撮合陌生人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物業資源為基礎,這些物品的使用權暫時轉移到需要使用的人群中,使社會資源得到更有效率的利用。互聯網產品提供共享經濟交易撮合平臺,連接商品或服務提供方,需求方,從而獲取中介服務費。滴滴及其它平臺提供的順風車平臺,愛彼迎、美團等平臺提供的民宿服務等,都是共享經濟的產物。[1李華,孫藝洋]
二、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大學生創業路徑優化建議
(一)政府出臺優惠政策
互聯網創業是考研創業者綜合能力的高智商行為,互聯網時代商機轉瞬即逝,需要創業者具備果敢決斷的能力。創業者創業成功,需要全身心投入。政府作為掌握公共資源最多的組織,應該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創業者提供咨詢服務,避免不必要冒險。政府通過建立創業孵化園區,給大學生初創企業提供辦公場合,提供方便的工商注冊登記,投融資渠道等。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依然是以學業為主,政府應該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退出機制,對有市場潛力的產業項目進行創業輔導,幫助他們管理企業。
(二)優化社會文化氛圍
我國的傳統文化重文輕商,這與發展經濟,提倡“雙創“有一定的沖突。國家應該重文化層面上營造崇尚創新的文化環境。提倡創新精神,創造一種有利于創新,讓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力的文化氛圍。幫助大學生創業者更容易獲得家人與社會的認同,更容易將創業的想法付諸實踐。
(三)加強高校創業指導力度
創業是社會發展中的必然趨勢,高校必須加強創業培訓課程設置,對學生的創業以視進行啟發,培養創業必須的技能。要創新性地設置創業知道課程,創業本身是一項實踐活動,理論培養是必要地,當時重點應該放在創業意識地培養,大學生思維靈活,經常有創造性地點子,但如何將科技創新轉化為互聯網應用,充分滿足市場需要,需要學校在創新課程中,加以培養。創業課程應該脫離傳統課程地約束,更多地倡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創業園區,創新企業地交流。
(四)提升大學生創業者自身能力素質
創新創業是高智商活動,創業者必須具備高人一等的素質和能力。大學生必須學以致用,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創業意識,根據自身的開創性思維,與市場需求結合,進行開創性創新活動。同時在創業的過程中,進行更深入地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地過程中,提高應付、承受及調節各種心理壓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創業心里素質。提高管理溝通能力,創業團體內部能夠順暢溝通,團結協作,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三、結語
高技術,輕資產的網絡創業特別適合思維靈活、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群體。在國家大力號召“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今天,做好“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創業的指導十分重要,需要從政府、社會、學校以及學生自身四個方面做好網絡創業指導工作,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網絡創業心態,正確看待網絡創業的成敗。
參考文獻
[1]楊蕾,劉趙淼,張怡嵐等.“互聯網+”視角下的價值創造與傳播推廣模型研究:以“互聯網+”企業孵化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為例[J].新聞界,2015(24):69-72.
作者簡介:徐薇薇(1982.10-),女,漢族,江蘇鹽城人,本科,金山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網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