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學者與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并且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要加強并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重視人文關懷與學生心理疏導,能夠培育出理性平和且自尊自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所以在新時期,學前教育專業必須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通過展開調查與探究,了解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予以有效解決,才能夠確保學前教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心理健康調查;大學生
引言:目前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與創新社會與市場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逐步增加,由于學前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以及二胎政策逐步放開,幼兒園數量持續上漲,幼兒園教師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所以存在著學前熱這一現象。對于此類情況,學前教育專業招生數量不斷上漲,教學層次主要是以高職高專為主。為了進一步做好學前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時代的多元化發展需求,全方位的進行人才培育,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提出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身心健康狀況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例如人際敏感以及強迫感、敵對等各類因素為中心的心理問題。學生在飲食和睡眠方面存在心理問題,也有的學生存在考前壓力。由于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缺乏科學完善的學習目標,受到同伴的影響,存在程度上的心理健康問題,無論是城市學生還是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有著明顯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教育理念也逐步上漲,城市與農村學生的教育環境雖然沒有較大的差異,但是思維觀念卻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學生存在強迫感的學生,則存在人際敏感,缺乏與人交往的信心和積極性。
二、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由于以上各類問題嚴重困擾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甚至會阻礙學生日后的就業與生活,所以目前教育專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教育,同時也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通過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有效采取措施才能夠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有效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進一步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路徑,能夠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和理論教育有效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能夠真正的啟迪學生,塑造學生人格。
(一)組建心理健康師資隊伍
培養心理素質較高的學生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但是這一基礎是構建在教師具有較高心理素質的前提下。由于教育的本能主要體現在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全過程,能夠真正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和幫助展開新的教育。通過教師的精神以及個人素養的帶動,有助于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呵護,從而做到教書育人的效果,教師應用言行舉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意識熏陶,能夠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表達,使學生從思想與本質上進行更改。
(二)構建完善人文管理體系
要想確保學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進行,必須要構建科學完善的人文管理體系,在傳統的管理體系設置中過于重視規范與規則,通過加強制度化建設,能夠為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提供保障,但是此種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束縛性,學生在強制性體系下會產生壓力,便會形成壓抑、抵觸等反抗情緒,所以應當在現有的制度上進行完善,充分重視引入人文因素,有效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構建人文體系有助于使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人性化,能夠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求。同時教師應當更改傳統機械化的管理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觀念,營造輕松民主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校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
(三)充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精神教育熏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校園文化屬于隱性課程,應當引起我們充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也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能夠以精神文化和環境等各項要素,進行文化建設。通過良好的文化啟迪學生的心智,增強學生的思維認知模式,陶冶學生性情,能夠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校園文化一旦出現問題,學生會產生各類心理負擔。所以必須要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充分重視校園文化氛圍建設,使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下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校園媒體也能夠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使學生隨時隨地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重視新生入學的教育
重視新生入學教育工作,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根據新生的特征以及思維方式來看,由于學生剛入大學,對生活與學習充滿了期待很多新思想與新觀念,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此時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教師必須要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契機,能夠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精神與團隊協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能夠有健康向上的態度。如果學生在入學時受到不良風氣的應用,在此之后教師要想進行感化教育可謂是困難重重,所以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工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大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較為樂觀豁達,積極向上。但是總的來看,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仍然在提高,由于心理素質教育屬于一項復雜工作,是需要循序漸進開展的,必須要加強多方的有效統一,才能夠有效發揮人才培育效果。所以學校必須要組建心理教育師資團隊,充分重視學生入學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引導和幫助,盡可能的培育出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為祖國下一代的教育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燕,顧欣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育時空,2018(15).
[2]楊虹.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探究[J].心理健康教育,2018(04).
[3]劉瑩.關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策略探索[J].健康人生,2017(02).
作者簡介:楊淑雯(1983.11.05)民族:漢籍貫:云南楚雄性別:女學歷: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