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振
摘 要:2017年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經修訂后,議題式教學成為一種新形勢教學方法,通過不斷實踐的積累和完善,該教學方法也在逐漸走向成熟,成為思想政治課中的慣用教學方法。在實現課堂中由老師為中心轉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過程中,議題式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明確方針,實施計劃還有待加強,因此,研討完善議題式教學的方法成為當下教育者的重要方向。
關鍵字: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實施計劃
在我國高中所有課程體系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傳播主席理念,推廣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思想的傳播課程之一,在此理念背景下,思想政治課程新型教學模式即議題式教學應運而生,對其理解的深化與實施計劃的不斷完善還應考慮到理論及實踐的充分結合。
一、完善議題式教學的重要意義
2017年思想政治新教學體系方針出臺后,議題式教學在不斷地摩擦探討中,總結出其在議題、場景、生活實踐方面的重要價值。該教學模式的誕生是教育部為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克服以往重視理論知識而缺少實際應用的弊端所創造出的新型教育模式。在塑造高中學生政治思想,提高教學場景化、真實性、互動性等方面有著相比以往的較大突破。
二、議題式教學的實施方針
1、搜集議題的方式
(1)充分利用每本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學科內容后的“綜合研究”但要注意汲取精華剔除糟泊。有些內容存在落伍滯后性,與現代社會發展實情不吻合,但其核心觀點,價值引領方向有較高參考之處。高價值的議題選項需要結合各種媒體途徑,篩選當今社會大眾皆知,議論紛紛得相關事項加以分析,涵蓋政治、軍師、教育、社交、娛樂等多個方向,使學生以社會熱點為依托,開展激烈討論。使學生參與性更高,更有發言權,有利于議題選擇的價值深入[1]。
(2)發動學生團體關注身邊社會生活性議題,有利于讓學生養成用心生活,勤加思考的深度思想習慣,每個人的生活模式不一,遇見的行為事件也就不一,而生活是學生思考和表達的來源,以生活瑣事為方向搜集議題,更有利于議題搜集的多樣化。例如:山東作為孔孟之鄉,文化底蘊深厚,造就了山東人民熱情淳樸的性格作風,如今卻存在著某些人員對其批判稱其其實是“土”。可就該議題進行探討,探討儒家文化發展史,傳播及對全國的影響,幫助學生們從身邊人群,地域等因素去樹立正確價值觀,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
(3)使用情景化表演可使議題搜集更具觀賞性和探討性。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應充分發揮創新思維,在課堂中設立多個活動來達到高價值搜索議題的引導作用,其中,情景化表演更能生動形象的展示議題內容價值,課前讓學生通過小組形式進行議題搜索,由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展示,既提高了議題篩選的重視程度,學生也能提高興趣,使議題的方向更為豐富,質量也更上一層樓。而情景化表演的模式又有多種:包括新聞聯播表演、實際場景再現、脫口秀等方式進行,既增強學生對時事熱點的進一步了解與認識,又能使議題搜索在活躍的氣氛下高質量進行。第三條所講的以山東人為例便可通過表演形式進行展示,有人負責扮演山東人民,有人負責扮演外地人民等,豐富多彩互動展示使同學們更有代入感,突出其議題真實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直面面對社會實際問題。更容易感受到議題的內在思想和價值體系,但在過程之中,教師作為主導者需注意學生表演議題的方向不可偏離核心價值的軌跡。
2、篩選高價值議題
搜索議題的方式實施完畢,最后一步便是更為關鍵的篩選議題,對于整個思想政治課堂的內容構建其決定性作用,美國質量專家柯勞斯曾提出議題選擇的四個標準:可辯論性、重要性、有趣性和研究探討性。既要保持整體議題流程的連貫性,又要保證議題不脫離中心思想,所以議題的篩選方式變得尤為重要。選擇社會反響較廣的事件作為中心議題。將議題篩選融入學生作業體系后,待作業檢查完畢,表演結束后通過教師的豐富人生經驗,所見所聞,并結合政治教學要點和社會熱點給與評價和知道,篩選出更具探討性和深入性的高價值議題。正確歸因,深入反思的方式進行確定議題有利于議題選擇探討的總結與提升。從多種方式進行議題搜索后,教師應在班級中設定小組機制來進行探討討論,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對搜集議題成果的正確歸因與深入反思,以及解決議題后需要多方面所做的過程,不斷地深入反思勢必會引起激烈的探討[2]。
三、議題式教學的考核評價方式
思想政治課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更傾向于學生對認識事實、評價實施、感悟等方面把握的準確度,思想政治課是為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并轉化為用戶愛戴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公民意識。而新型的議題式教學的實施也就使傳統考核評價方式出現局限性,需要對其進行一系列改革。
1、考核評價的多方面化。議題式教學考核評價的中心應從關注結果到關注過程的角度中來。學生對于議題的掌握程度,理解深淺,必然會從課堂上,問題的表述、討論與評價多方面表現出來。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師,更應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
2、重視評價的準確性與全面性。新的議題式教學,使課堂中心由教師轉向學生,學生成為議題式教學的主題。而考核評價標準也從學生課堂反應來獲取,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記錄學生針對議題的反應和想法,將其真實記錄保存至檔案袋中,議題結束用此進行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也可通過自己的檔案記錄來回顧整個議題過程,發現問題,不斷進取的目的。
議題式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實際應用是近幾年來教育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其實際性,價值性更高,如果篩選,選擇議題和評價方式標準是急需研究的問題。一次幫助全國高中生更好的適應社會,更有能力的處理各方問題,以達到偉大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沈雪春.議題式教學簡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8.
本文是宿遷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依托項目式學習,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SQ2018GHlx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