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愈錦
摘 要:課堂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靈活互動的協奏曲,二者缺一不可。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中,提問是其中重要一環,通過提問教師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更能點撥學生思維,起到引導啟發作用,這也是對學生開展學習檢測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從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提問出發,淺述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提問;思維
化學是高中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扎實掌握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化學變化做出合理的解釋,同時學習化學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其重視程度不足,課堂參與性不強,還有部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停留于表面,對其核心本質性問題缺乏有效的追問與思索,課堂沉默成為影響學生化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問題。因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有效提問,調動學生思維。
一、從研讀課本開始有效備課
提問是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推進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在授課之前的備課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教材精心鉆研,結合對學生學情的掌握,預設授課過程中需要提問的問題。有效備課需要從深入研讀教材入手,對教材的整體知識脈絡結構、章節知識要點、課時授課難點都了然于胸,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假設性預案做出有效判斷,其中設計有效問題是其中重要一環。
問題的設計不僅要緊扣教學重難點,更需要體現問題的層次性和生成性,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打開思維閘門,進而通過主動學習來有效掌握知識。以“海水中的氯—鹽酸”一節課為例,這節課的主題是氯元素化合物,重點是學習和掌握氯水形成原理,如果直接從氯氣化學性質向此過渡學生也可以接受,但是未免太過平淡。因此授課可以從“紅色噴泉”實驗入手,向裝有氯化氫氣體的醫用鹽水瓶注射幾滴稀的石蕊溶液,噴泉景觀一出現學生的興趣就調動起來,接著教師拋出問題:紅色噴泉是如何形成的?這時候學生既感到新奇,又覺得非常興奮,課堂探究的氛圍一下就推向了高潮。
二、引導與啟發相結合設計問題
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的重要工具,與此同時問題也是給予學生啟發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有效的問題設計要呈現出思維的梯度,讓學生們可以摸著臺階往上攀登,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會進步的成就感,這樣才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探究與參與的熱情。問題的設計如果難度過高,學生們難以一口消化,慢慢地就會失去興趣,課堂推進陷入兩難境地。因而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來有效調節課程推進的進度與技巧。
以有機化學部分糖類的相關知識為例,在生物課堂上學生們已經對此有所接觸,知道淀粉遇碘變藍色。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展示一個小實驗,先在試管中加入淀粉溶液,接著加一點無色透明液體,隨后再加入碘,讓學生們猜一下溶液會呈現什么顏色?這個問題拋出很多學生會回答“藍色”,然而實驗的結果并不是藍色。這時候學生們就會出現疑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再回顧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們思考一下教師加入的無色透明液體是什么?這個液體遇淀粉發生了什么作用?生成了何種新物質?這些問題不需要一股腦兒拋出,而是要留給學生一點時間思考,學生如果沒有得到答案,教師再逐層點撥啟發。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帶領學生強化和鞏固原有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既可以是問題的提出者,同時也可以做學生問題的解答者。這就需要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圍繞所面對的問題開展有效學習。結合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再向教師求助,這種圍繞思維沖突抽絲剝繭的學習過程,對于學生而言,新奇而具有挑戰性。
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習目標,知識掌握更加扎實,還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掌握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推進學生科學實踐意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為例,這個實驗教學我采取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驗的原理、步驟、注意事項等,由學生來自主學習完成,接著讓學生們小組合作組織器材,開展實驗。整個實驗過程非常順利,而且學生們還向我提出了好多問題:為什么用飽和Na2CO3溶液的試管收集生成的乙酸乙酯,其他物質可以嗎?冷凝回流裝置在這個實驗中都有哪些作用?濃硫酸腐蝕性這么強,在實驗中都有什么作用?學生們不僅自主完成了實驗,腦袋里還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思考,這個過程就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結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一節豐富充實的高中化學課堂需要精彩知識做支架,更需要層次性的課堂組織來為教學互動增填色彩。在具體授課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大問題與小點撥相結合、問題引導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思維,通過探究和思考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使整個課堂充滿學生成長的生命氣息和生活靈氣。
參考文獻
[1]房金寶.高中化學課堂實施有效提問的常見誤區及對策思考[J].新課程(下),2017(10):128-129.
[2]陳辰.高中化學教學課堂有效提問結構的研究[D].
[3]成黎黎.高中化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