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 林素蕊 江曉容


摘要:目的 觀察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臨床療效。方法 研究對象來自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94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其中47例患者采取刮宮術治療,記作甲組;另外47例患者在宮腔鏡下進行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記作乙組,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乙組治療總有效率(97.87%)比甲組(82.98%)高,乙組患者術中出血明顯比甲組少,且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隨訪兩年期間復發率均比甲組低,對比<0.05。結論 宮腔鏡下采取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臨床效果顯著,患者術中出血較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恢復效果良好,且治療后患者復發率低,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刮宮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6-081-02
子宮內膜息肉屬于女性常見疾病,表現為子宮異常出血,未絕經女性發生月經紊亂,絕經女性可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但也有少數患者早期并沒有明顯表現。現階段由于醫療技術的發展進步,宮腔鏡的問世給子宮內膜息肉治療帶來的新方向,本文在此主要分析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在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治療中運用,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94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其中47例患者采取刮宮術治療,記作甲組,患者年齡在21-49歲之間,平均32.64歲;另外47例患者在宮腔鏡下進行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記作乙組,患者年齡在22-48歲之間,平均32.83歲。兩組患者癥狀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有不規則陰道出血、痛經,部分患者存在有貧血情況,組間資料采用統計學分析比較P>0.05,有比較研究意義。
1.2方法
甲組患者予以刮宮術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完成后擴張宮頸,選擇合適大小刮匙伸入子宮腔內,對子宮內膜及息肉組織進行刮除,手術刮除完成后對患者進行術后止血、抗炎、補液、注射縮宮素等治療。乙組患者在宮腔鏡下進行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手術應在患者月經結束后一周進行。術前禁食、排尿,術前15-30分鐘靜脈注射間苯三酚80mg松弛軟化宮頸,手術時患者體位采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成功后對患者外陰、陰道和宮頸進行消毒。宮頸確保完全暴露,對宮頸管進行擴張,膨宮液進行膨宮處理,將宮腔鏡置入宮腔后仔細觀察患者子宮息肉情況,包括息肉大小、數量、根蒂情況等,用環形電極自息肉的遠方套住息肉根蒂后切割,電切的深度達根蒂下方2-3mm的淺肌層組織,將所有息肉組織徹底切除。切除完成后觀察有沒有出血情況,對出血點進行電凝止血,術后處理同甲組。兩組患者出院后均進行為期兩年隨訪。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判定標準如下:患者月經異常、腹痛、子宮不規則出血等癥狀完全消失,超聲結果未見宮腔異常回聲,子宮內膜正常,即為治愈;患者癥狀明顯改善,超聲結果無異常,子宮內膜恢復良好即為顯效;患者癥狀有所緩解,超聲未見宮腔異常回聲,子宮內膜與之前比較有所改善,即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即為無效。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同時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隨訪術后兩年時間患者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 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均值±標準差(
)和百分比(%)表示,用方差t和X檢驗,<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比較
甲組治療后治愈18例、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8例,乙組分別為24例、18例、4例、1例,乙組治療總有效率(97.87%)比甲組(82.98%)高,有統計學差異。
2.2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乙組患者術中出血明顯比甲組少,對比P<0.05,兩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比較
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隨訪兩年期間復發率均比甲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所謂子宮內膜息肉,即為子宮內膜基底層發生增生,增生具有局限性特點,表現為單個或多個贅生物,其組成通常是結締組織間質與內膜腺體上皮[3]。導致患者出現子宮內膜息肉的病因當前尚且沒有明確闡述,但臨床研究發現其與患者自身內分泌、炎癥刺激及病原體感染等有一定關聯。子宮內膜息肉本身屬于良性病變,但有一定幾率發生癌變,一旦發生癌變將會給患者身體帶來較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因此對于子宮內膜息肉還應加強重視。臨床上雖說可以采取藥物保守治療,但取得的療效一般,而手術治療才是首選治療方式[4]。
刮宮術是婦產科相關疾病治療中較為簡單的手術方式,在對子宮內膜息肉采取刮宮術治療時需首先明確息肉位置,結合患者息肉大小、數量等進行刮除,這種手術治療方式的缺點是難以精準確定息肉情況,刮除較為盲目,僅僅刮除了息肉組織,卻不能刮除息肉根部,治療不徹底,治療后周圍內膜很容易長出新的息肉組織,因而刮宮術治療后患者通常復發率較高。當前,隨著宮腔鏡的發展,其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發揮有重要作用,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方式,宮腔鏡在子宮內膜息肉治療中可以確保操作者視野清晰,進而在直視狀態下對子宮內膜息肉進行電切術治療,操作方式較為簡便,準確定位患者息肉組織位置,可對息肉根蒂進行切除,清除率較高,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5]。現階段宮腔鏡下電切術已經成了子宮內膜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案,與刮宮術方式相比宮腔鏡下手術治療過程中患者出血量更少,治療后患者恢復較好,并發癥發生率低。
在本次分析中,乙組治療總有效率(97.87%)比甲組(82.98%)高,乙組患者術中出血明顯比甲組少,且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隨訪兩年期間復發率均比甲組低,對比P<0.05。由此可見,宮腔鏡下采取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臨床效果顯著,患者術中出血較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恢復效果良好,且治療后患者復發率低,臨床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林瑞蓮,彭明健,黃文蓉.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8):162-163.
[2]狄敏.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09): 1303-1304.
[3]石慧芬,楊兆林,汪莉,陳倩瑩.宮腔鏡下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4):19-21.
[4]楊穎,李華,萬紅麗.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對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較[J].中國性科學,2019,28(07): 97-99.
[5]陳惠惠.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9,29(16):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