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對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患者應用急診治療方式進行搶救的有效性。 方法:隨機抽取30例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將其納入實驗研究范圍,其均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接受診治,采用等量數字隨機的方式分組,分別采用急診治療方式(實驗組,n=15)與常規對癥治療方式(對照組,n=15)進行搶救,分析搶救有效性。結果:實驗組的二氧化碳分壓和氧分壓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搶救總有效人數顯著多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應用急診治療方式對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進行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優化搶救效果。
關鍵詞:重癥哮喘;呼吸衰竭疾病;急診治療
【中圖分類號】R31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6-082-02
哮喘病癥屬于臨床領域多發的慢性炎癥性氣道病癥,該病癥患者經常會出現嚴重的氣道高反應,所以經常會發生咳嗽、胸悶、喘息及呼吸困難等多種表現,重癥哮喘患者病情嚴重,哮喘控制困難,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呼吸衰竭指的是患者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肺部換氣功能障礙,影響肺部正常通氣,肺部在不能進行氣體交換的條件下,會出現二氧化碳潴留和氧氣供應不足的情況,導致患者生理功能下降,代謝機能紊亂。重度哮喘病癥合并呼吸衰竭病癥將會對患者機體正常機能產生影響,導致患者機體水電解質紊亂甚至發生酸堿失衡情況,所以采取措施對患者進行搶救是十分重要的,本實驗就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患者應用急診治療方式進行搶救的有效性展開論述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30例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將其納入實驗研究范圍,其均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接受診治,采用等量數字隨機的方式分組,實驗組中,男女患者比例:8:7,最大與最小年齡為75歲和42歲,年齡均值為(56.12±6.96)歲;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9:6,最大與最小年齡為76歲和44歲,年齡均值為(56.79±6.82)歲。數據差異較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入院后,及時應用常規抗感染、解痙、補液、營養支持、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措施進行病癥干預。主要采用藥物布地奈德混懸液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干預,藥物每次應用1.0毫克,每天進行2次治療。待患者病癥好轉后,可以維持藥物應用劑量在每次0.5毫克。此外,需要靜脈滴注鹽酸納洛酮注射液進行病癥干預,將100毫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與2毫克藥品混合后,進行靜脈注射,連續進行為期三天的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方式的基礎上,采用機械通氣方式進行急診救治,應用無創呼吸機對患者進行通氣治療干預,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調整,調整后應用S/T模式進行干預,將吸氣的壓力設置為0.8千帕,進而根據治療情況逐漸上調吸氣壓力,上調至1.6千帕至2.4千帕之間,確保患者的呼吸頻率能夠保持在每分鐘15次,將氧濃度控制在百分之四十,確保患者通氣時間能夠維持在每天6個小時以上,且治療過程中必須嚴密監視患者的體征情況,一旦患者出現異常,應及時采取對應措施進行干預。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和氧分壓水平。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搶救總有效人數,搶救顯效則說明患者臨床呼吸困難、胸悶及喘息等癥狀消失,體征恢復正常;搶救有效則說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體征基本恢復正常;搶救無效則說明患者臨床癥狀未見變化甚至惡化,體征基本未見變化。
1.4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效果錄入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檢驗行t,表示用(±s),計數資料表示用百分比(%),檢驗行x,P<0.05是統計學意義成立的依據。
2 結果
2.1 血氣指標
經研究,實驗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和氧分壓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1:
2.2 搶救總有效率
經研究,實驗組搶救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如下表2:
3 討論
重癥哮喘患者病癥發生突然,病癥發展迅速,在治療過程中,若是不能盡早采取措施對患者病癥進行干預,還會引發氣胸、肺不張及酸堿失衡等多種病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臨床領域對該病癥進行治療大都是應用β受體激動劑、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等對患者病癥進行干預。通過該方式對患者血液的粘稠度進行改善,對患者的氣管平滑肌情況進行改善,對血管的通透性進行調節,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是通過藥物很難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為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必須合理應用呼吸機通氣方式對患者病癥進行干預,采用該方式進行急診救治的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提升無創正壓通氣,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紊亂情況,緩解低氧血癥癥狀,且能夠通過機械通氣,對患者的支氣管管徑進行擴張,在通氣過程中,能夠降低氣管阻力,減少氧氣消耗量,改善呼吸機疲勞狀態,有利于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氣道阻力,以此幫助患者排除體內潴留的二氧化碳,改善酸中毒情況。機械通氣過程中,有利于輔助患者排出氣道內的分泌物,能夠促使肺泡出現復張情況,降低感染病癥的發生概率,以盡快恢復患者的血氣指標。
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40.02±5.23)mmHg和氧分壓水平(88.14±6.69)mmHg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搶救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顯著,P<0.05。可見,應用急診治療方式對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癥患者進行干預,有利于提升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優化療效。
綜上所述,急診治療用于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搶救具有極佳的搶救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瑩, 索旻, 甄雷, 等. 急診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時機的研究[J]. 中國醫藥, 2019,12(6):466-467.
[2]?袁關利, 劉銀鳳, 張鑫宇, 等. 經鼻高流量濕化治療對大面積腦梗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研究[J]. 臨床急診雜志, 2018,22(6):456-457.
[3]?劉景剛, 楊圣強, 袁繼印, 等. 經鼻高流量氧療序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械通氣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9, 29(4):459-462.
[4]?段輝, 周坤, 楊賢義, 等. 急診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對急性重癥肺栓塞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血生化及預后的影響[J]. 臨床內科雜志, 2018, 35(9):2589-2590.
[5]?谷玉雷, 肖莉麗, 裴輝, 等. 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與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創傷性頸髓損傷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臨床治療對比[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9, 28(5):563-566.
[6]?濮雪華, 揭紅英, 繆小莉,等. 支氣管肺泡灌洗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正五聚體蛋白-3水平的影響[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9, 18(8):588-592.
作者簡介:張立文,男,1969年12月出生,專科學歷,民族:漢;籍貫:江西省新余市;職稱:內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急診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