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鉉 馬雁 宋漢青
摘要:目的 ?探討在燒傷膝部以下手術中使用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輔以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 ?從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準備實施膝部以下手術的患者中選擇46人,利用單雙數字法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和參照兩組,對照組實施超聲引導神經阻滯麻醉,觀察組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輔以瑞芬太尼麻醉,觀察兩組麻醉效果。結果 ?觀察組麻醉和安全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膝部以下手術圍術期中實施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輔以瑞芬太尼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提升手術的安全性。
關鍵詞:燒傷膝部以下手術;超聲引導神經阻滯;瑞芬太尼
【中圖分類號】R33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6-094-02
椎管麻醉技術在膝部以下手術中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椎管內麻醉廣泛應用于下肢手術,但其會出現阻滯不全、術后尿潴留、以及延遲術后病人下床行走等問題,影響臨床麻醉效果。瑞芬太尼作為麻醉性鎮痛藥,在手術中發揮著鎮痛功能,能有效維持鎮痛。鑒于上述情況進行本次研究,觀察超聲引導神經組織輔以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從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準備實施膝部以下手術的患者中選擇46人,利用單雙數字法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和參照兩組,每組23人。觀察組患者中男15人,女8人,年齡為21-61歲,中位年齡41.35歲;對照組組患者中男14人,女9人,年齡為21-62歲,中位年齡41.3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 基本方法
對照組實施超聲引導股神經和腘窩坐骨神經阻滯。腘窩坐骨神經阻滯:取患者側臥位,受傷一側朝上,外固定支架固定小腿。從受傷一側后方伸入探頭到腘窩,到高回聲腓總神經和脛神經位置移動探頭至近端,兩神經交匯處為腘窩坐骨神經。調整探頭角度和掃描深度,獲取坐骨神經橫切面圖,然后注射20毫升鹽酸羅哌卡因(0.375%),借助超聲觀察藥物是否均勻分布在神經四周,阻滯腓總神經和脛神經。
股神經阻滯:取患者仰臥位,暴露患者腹股溝,通過超聲高頻探頭確定股動脈。遇到兩支動脈時移動探頭至動脈匯合的地方,發現外側出現三角高回聲區域,最終確定股神經。和腘窩坐骨圣經一樣進行超聲引導。標記體表,然后調整探頭角度和掃描深度,獲取神經橫切面,利用平面外技術,根據藥物擴散情況二次注射15毫升鹽酸羅哌卡因(0.375%),確保藥物均勻分布在股神經周圍。
觀察組和對照組一樣采取股神經和坐骨神經阻滯,但是麻醉時采取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輔以瑞芬太尼。神經阻滯發揮效果后注射0.06 μg/(kg·min)的瑞芬太尼,切皮前推注 0.3 μg/kg,根據阻滯效果調整推注速度,增加推注速度前靜脈注射瑞芬太尼。若患者在推注速率達到 0.16 μg/(kg·min)后仍然有強烈的疼痛感,在(再)靜脈注射0.3 mg/kg丙泊酚,持續3 mg/(kg·min)。
1.3 觀察指標
觀察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時間、起效后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分壓、NRS 評分、痛覺神經和運動阻滯維持時長以及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和體動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采用SPSS 22. 0統計軟件,均值±標準差(x±s)、百分比(%)表示相關數據,X2和T表示檢驗,若<0.05,則表示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麻醉效果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發現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麻醉安全性分析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麻醉的安全性發現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除了內踝和小腿內側,人體膝關節以下的區域由坐骨神經和隱神經支配,因此理論上在對膝部以下部位進行手術時只需要阻滯這兩支神經就行了,但是考慮到患者的預后和手術的安全性必須選擇更完善的麻醉阻滯方案。椎管內麻醉和全麻是臨床上常見的麻醉方式,但椎管內麻醉多為盲穿,存在首次穿刺不成功、反復穿刺及麻醉后并發癥等問題;而全麻存在血流動力學波動較大等問題。淺表神經超聲引導圖像清晰,分辨率高,但深部神經成像質量不高。踝關節和膝關節的隱神經由于直徑短,部位變化大,雖然處在淺表位置,但是超聲引導神經阻滯難度較大,難以緩解患者下肢止血帶疼痛,不利于患者預后。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各項麻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主要是因為:1.股神經處于淺表位置,標識清晰,超聲引導的同時會阻滯閉孔神經和股外側皮神經,有利于緩解患者止血帶痛感。2.超聲引導在臀周、腘窩等部位阻滯坐骨神經,容易被識別,適用于膝關節以下手術,但是患者的痛感還和中樞神經關系密切,采用超聲引導阻滯神經輔以藥物能提升鎮痛效果。3.本次研究NRS最高評分是(1.10±0.59),初步估計和止血帶刺激有關。觀察組患者痛覺神經和運動阻滯維持時間長于對照組,表明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輔以瑞芬太尼進行麻醉,有助于手術順利開展。4.兩組患者都出現的不良反應,估計是因為藥物劑量,因此在膝部以下手術中即便沒有達到預期的鎮痛效果,也不應加大用藥劑量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綜上,膝部以下手術圍術期中實施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輔以瑞芬太尼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提升手術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索愛軍. 試論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與瑞芬太尼在膝部以下手術麻醉中的效果[J]. 飲食保健, 2016, 3(3):17-18.
[2]黃新利, 鄭德軍, 劉東海. 超聲引導下股神經、腘窩坐骨神經阻滯術用于足踝骨折手術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基層醫藥, 2019, 26(9):1046-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