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共產黨自創建以來,就一直致力于塑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形象。在抗日戰爭時期,隨著共產黨在部分地區實現了執政,共產黨在抗戰的實踐中極力塑造和完善黨的形象,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與支持。今天我們研究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形象建設對于加強新時期黨的形象建設仍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抗日戰爭 中國共產黨 執政形象
作者簡介:史翠芬,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D23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11
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建設是黨的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黨的形象建設是提升黨執政能力的內在需求,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谷諔馉帟r期,中國共產黨形象塑造中的成功經驗,對當前中國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有自我形象,國有國家形象,同樣政黨也有自身的政黨形象。政黨形象是指“政黨的屬性、政黨符號、黨員隊伍及政治參與能力給黨內外公眾留下的相對穩定的綜合感知和整體印象”。不同政黨因為其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以及自身執政能力與水平的差異也會在人們的心中產生不同的形象。良好的政黨形象有利于得到人民更多的擁護與支持,這就有利于夯實和鞏固其社會基礎,有利于更好地發揮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初就比較注重黨的形象建設。毛澤東在六屆七中全會中首次提到,“關于黨名,黨外許多人主張我們改,但改了一定不好,把自己的形象搞壞了”。這是我黨首次明確地提出黨的形象這一概念,這體現了黨的領導人對維護黨的形象的重視程度。中國共產黨歷來注重對自身政黨形象的塑造。執政以來,中國共產黨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引導著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改革。并且通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健全黨內民主、完善黨內制度、遏制黨內腐敗、反對以權謀私、加強黨內監督等措施有力維護了良好的政黨形象。共產黨的形象建設一直在路上。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的實踐中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贏得了被廣泛接受和贊譽的良好形象。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的形象建設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
(一)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加強形象建設的國內背景
1.國民黨方面對中國共產黨和抗日的態度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國民黨對共產黨就一直持著仇視的態度,甚至國民黨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甚至故意惡意污蔑和詆毀中國共產黨。這就使得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一些不好的印象,影響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形象。雖然在中共二大前后,中國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即由開始的排斥到友好,最后同意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次合作體現國共雙方對對方態度的轉變,但是這次合作卻隨著汪精衛和蔣介石的叛變革命而宣告失敗。之后又是一段國共雙方對立的階段。面對日本的侵略,國共雙方在共產黨和愛國民主人士的推動下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但是在合作中還是會有一些小摩擦。面對國民黨對我黨采取的這種態度,我黨必須在部分執政地區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更好地贏得民心,才能動員更多的人投入到抗日中去。
另外,國民黨抗日的態度也在逐漸轉變。在國民黨初期的抗戰中,雖然有許多失誤,但它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抗戰相持階段,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采取了消極對敵。這個時候國民黨認為攘外必先安內,所以對日本采取不抵抗政策,轉而集中精力剿共。國民黨對抗日的態度激起了人民的極大的不滿,所以共產黨必須樹立良好的政黨形象,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抗戰時期的共產黨形象建設在戰爭年代凝聚了人心,提高了革命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2.中國共產黨在部分地區實現了執政
陜甘寧邊區的抗日民主政權是由蘇維埃工農民主政權轉變而來的。當時,由于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進一步加深,民族矛盾更加尖銳。中國共產黨根據這一變化,確定將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變為人民共和國。在抗日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許多的革命根據地,在根據地中建立了自己的組織,壯大了人民軍隊,使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谷彰裰髡嗟慕⒑挽柟?,使中國共產黨形象建設具有實行的主體,這是開展形象建設的根本前提。
(二)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加強形象建設的國際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積極地指導。共產國際在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共產國際在財政上也給與了中國共產黨極大地幫助。更為重要的是,共產國際支持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游擊戰爭。這些指導有利于中國共產黨在軍事上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并為抗日戰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物質和政治保障。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共產國際在對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中也出現了一些失誤,甚至也同中國共產黨存在著一定的分歧??傮w上說,抗日戰爭時期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積極的指導和幫助,但是也存在一些失誤。更為重要的是,共產國際的指導對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塑造良好的形象和贏得人民的支持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抗日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憑借其積極的抗日態度和全心全意為人民謀解放謀利益的宗旨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為了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在其部分執政區的為人民謀利益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這些措施很好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思想和執政理念,更好的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一)鼓勵農業生產,發展根據地經濟
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抗日根據地多建立在偏遠的農村,這些地方本就經濟比較落后,物質極為匱乏。再加上日本侵略者進入中國實施“三光政策”,這就使得根據地的生產力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要想鞏固其在根據地的政權和維護良好的政黨形象就必須大力發展根據地的農業經濟。
1.縮減開支、開展根據地減租、大力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負擔
毛澤東在抗日實踐中日益意識到,根據地已經物質匱乏,繼續單純依靠農民來獲得自己的補給是遠遠不能滿足根據地革命發展的需要。因此,毛澤東積極調整政策,在農村根據地開始了縮減開支、開展根據地減租、大力發展生產的活動。首先,中共決定縮減財政支出,因此從中央到基層一場精兵簡政的運動開始了。據統計,1943年僅陜甘寧邊區各部隊就裁剪5000多人,各機關學校裁剪3000多人。這一舉措極大地縮減了根據地的財政支出,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在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減租減息的運動。毛澤東在《開展根據地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中寫道“秋收已到,各根據地的領導機關必須責成各級政黨機關檢查減租政策的實行情況。凡未認真實行減租的,必須于今天一律減租”。這個減租的政策有利于充分發揚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有利于加強對敵的斗爭,極大地推動了根據地的生產運動。
1941年以后為改變根據地困難的局面,毛澤東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口號,在根據地發展了大規模的生產自給運動。毛澤東要求根據地內實行自己動手、克服困難的大規模生產運動。主要包括公私農業、工業、手工藝、運輸業畜牧業和商業,其中以農業為主體。這一政策使得根據地基本實現了自給,也使得農民自己手中的糧食得以翻倍,從而使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農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2.鼓勵農民致富,保障農業生產
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實現了執政以后,針對根據地物質匱乏、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提出了鼓勵農民致富的政策。共產黨在根據地樹立勤勞致富的榜樣,并且在全根據地范圍內大力鼓勵農民積極致富。這極大地解放了農民的思想,促進了農業的生產發展,有利于農民富裕起來,改善了農民的生活。另外,中國共產黨還在根據出資地興修水利、發放農業貸款,這一政策是根據地的農民直接從中受益。經過幾年的奮斗,抗日根據地的人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中國共產黨通過自己的行動在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為人民謀利益,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
(二) 優化政權組織結構,實現科學民主依法執政
在國民黨的政治統治中出現了機構臃腫、掣肘扯皮的情況,這極大地引起了人民的不滿。中國共產黨吸取了這一教訓,進行了簡政的工作。在根據地進行的三次簡政工作中,撤銷了一批發揮的作用較小的一些機關、還合并了一批功能相近的機構、還裁減了一大批人員。這次組織機構的優化使得機構設置更加的合理,提高了行政的效率,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工作質量。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實現執政以來就實行科學民主依法的處理政務,各行政機關也都明確自己的職責范圍。根據地還根據革命和生產的要求,加強對行政人員的培養和管理,極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員的質量。這一政策使得抗日根據地的政治和人員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人民從心底信服共產黨的領導,在人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政黨形象。
(三)發展廉潔政治,嚴厲打擊犯罪
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提到:“利用抗戰發國難財,官吏即商人,貪污成風,廉恥掃地,這是國民黨區域的特色之一。艱苦奮斗,以身作則,工作之外,還要生產,獎勵廉潔,禁絕貪污,這是中國解放區的特色之一”。中國共產黨及其各級領導人清楚地認識到,我們要堅決與各個根據地出現的貪污腐敗現象做斗爭。在抗戰中,中共中央和各級抗日民主政權都高度重視廉政建設,并從思想、作風、制度和組織上釆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來保持抗日民主政權的廉潔。在思想上加強了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廉政思想。在作風上共產黨進行了多次的整風運動,并且在整風運動中日益形成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在制度上,共產黨完善監督管理體制,嚴厲懲治貪污腐敗;。組織建設方面,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四)積極主動地做好宣傳工作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一切抗戰力量,最大范圍內動員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加入到革命中,成立了一大批中共的外圍組織。比如少年先鋒隊、抗日救援會等。這些組織都在吸納民眾、動員群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與民眾接觸的過程中,他們向民眾宣傳共產黨的思想和主張,密切了共產黨和人民之間的關系。
戲劇一般可以通過動作、語言、外貌直觀形象的表達主題,這也使得更多地群眾樂于接受其表達的東西。戲劇在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戰理念,歌頌偉大的共產黨員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批優秀的藝術工作者深入人們的實際生活,收集一手資料,創作了能被大家接受的戲劇作品。這些作品宣傳了共產黨抗戰必勝的信念,展現了共產黨人的良好精神風貌,提升了中國共產黨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五)邀請黨外人士到根據地進行考察
為了更好的宣傳共產黨,讓根據地的政權建設被更多人了解到,共產黨積極要求大量的黨外人士進行了考察。首先,邀請了西方的記者和學者來根據地考察。通過他們的考察,向世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澄清了人們對它的錯誤認識。另外還邀請了中間分子和愛國人士,通過考察,他們在共產黨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光明發展方向,看到了民族的未來,這是國民黨所不能帶來的。邀請黨外人士進行考察活動很好的宣傳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我們已進入了新時代,同時面對著新的社會矛盾、新的社會發展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形象建設也面臨著新的問題。今天我們總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形象建設的歷史經驗,對于在新時代推進中國共產黨形象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做到科學民主依法執政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永葆蓬勃朝氣,永遠做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边@就是要求共產黨要在人們心中樹立的良好形象,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黨處于執政地位,因此就必須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做到科學民主依法執政。因此,黨必須科學規范執政,制定和實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同時,也要倡導民主,在執政過程中也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共產黨在其執政的過程中更要遵守相關的法律規定,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唯有這樣,共產黨才能在整個社會中樹立良好的政治形象,才能更好的維護社會的穩定。
(二) 深化改革,不斷提高開放的能力和水平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在改革問題上,共產黨必須態度鮮明,立場堅定,絕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幟的邪路。要不斷地把改革進一步深化,不斷地把改革推向前進,要不斷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調推進。
通過深化改革可以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的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富起來了,就必然會對給其帶來美好的生活充滿了信仰,這樣,黨就在人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共產黨帶領中國以開放的胸懷和視野來面對世界,這就使得共產黨在世界樹立了開放包容的形象。中國治理體現的是一種大國的風范和大國的氣魄,這在世界范圍內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 加強中國共產黨廉政建設,嚴厲打擊貪污腐敗
一個政黨是否真正廉潔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政黨的形象,決定這它的執政地位,甚至關系到它的生死存亡。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一直高度重視自身的廉潔問題,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腐敗斗爭。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加大反腐敗斗爭的力度。在反腐中我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極大提升和改善了黨的形象。但是,反腐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直堅持下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我們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一定要繼續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所以,加強中國共產黨廉政建設,嚴厲打擊貪污腐敗是維護黨的形象建設的重要一環。
(四) 利用大眾傳媒來宣傳黨的形象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大眾傳媒在人們的生活中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宣傳和塑造黨的形象方面,大眾傳媒同樣也發揮了其他方式難以達到的作用。首先,可以通過大眾傳媒引導各媒體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正面的宣傳,通過媒體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其次,大眾傳媒可以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人民多了可以表達民意的平臺。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樹立的良好政黨形象使其獲得了民眾的認同和支持。并且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和發展了革命根據地,壯大了人民軍隊,使之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谷諔馉帟r期,中國共產黨形象塑造中的成功經驗,對當前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塑造良好的執政黨形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天,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更需要維護好黨的形象,加強黨的形象建設,不斷地把黨的形象建設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澤東選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15-1937)[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
[5]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
[6]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大事記(1937-194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7]權威太《執政黨論》[M].北京: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
[8]王章維《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孫艷春.執政黨應樹立良好的形象[J].黨建研究,2006(7).
[10]薛彥萍.淺議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建設[J].遼寧青年管理干部學院,1999(1).
[11]朱德平.論新形勢下黨的形象建設[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8(5).
[12]王振蘭.改進黨的作風樹立黨的光輝形象[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2).
[13]染春蘋.良好的政黨形象是一種無形的執政資源[J].理論前沿,2006(6).
[14]張潔.論黨的形象的內涵、表現與作用[J].理論探索,2007(3).
[15]胡國金.論和諧社會視野下黨的形象建設的實現路徑[J].黨史文苑,2009(3).
(:法制與社會 2019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