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組織上正式確定古藺縣觀文鎮永安村五組的馬海六為我幫扶的一戶困難群眾。
馬海六家住在半山腰上,一間獨立的磚混結構住房掩映在綠草叢中。第一次去走訪,看到房子周圍堆滿了亂七八糟的物品,門口扔著鋤頭背簍。
推開門,一個穿著短袖的中年男人,正在擺弄著一個破舊的孩子玩具,他的頭發骯臟而凌亂,目光呆滯,發出一股濃郁刺鼻的餿臭味。我熱情地打招呼,并作了自我介紹,馬海六淡淡地“哦”了一聲,依然自顧自的擺弄著玩具。
“以后就是我來幫扶你家了,你有什么困難盡管和我說……”我話還沒有說完,馬海六就拿著玩具走出了屋子。
見氣氛尷尬,和我同行的村監委王主任急忙打起了圓場:“這是咱們縣紀委的張艷同志,你有什么困難她一定會盡力幫你的。”
“你們能幫我把孩子的娘找回來嗎?”馬海六邊走邊回頭冷冷地說道。
“孩子他娘?”我帶著疑問的目光投向了王主任。
王主任告訴我,馬海六妻子于2016年外出務工,馬海六一個人在家帶著四個孩子,既當爹又當娘,當時最小的孩子才一歲多。可是半年后,他妻子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系,連手機號碼也換了。有一天,“失去”妻子的馬海六拿起半瓶農藥喝了下去,幸好被鄰居及時發現送醫院搶救,總算撿回了一條命。從此后,曾經勤勞的馬海六就變了一個人,郁郁寡歡,整日借酒澆愁,人也變“懶”了。
馬海六的變故,讓我這個幫扶責任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他找回自己,讓他重拾信心。
為了豐富馬海六四個孩子的課余生活,也為了讓他了解到更多的國家扶貧政策,我把家里臥室的電視機給他送去,再找人給他接通信號,當看到電視畫面出現的時候,這個40多歲的苗家漢子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在2017年入冬前,我在朋友圈里搞了一次募捐,為他和四個孩子捐到了十幾包衣物,還有鞋子和書包,把衣物給他送去時,他連聲說著:“太感謝了!”
雖然此后馬海六的性情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光靠一家5口人每個月1080元的低保兜底,即便我時不時送上錢物,很顯然是沒有辦法脫貧致富的。
必須變“輸血”為“造血”,引導他靠自己勤勞致富。通過艱難的思想引導和鼓勵,他終于同意靠自己的能力戰勝困難。很快,在組織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份裝車的工作。發工資那天,我去馬海六家走訪,他興奮地告訴我,由于老板非常滿意他的工作,發工資時多獎勵了他兩百元,他一邊說,一邊從衣兜里拿出一大疊人民幣,挑出兩張百元大鈔,像個孩子一樣的向我顯擺,不停地說這都是因為我的幫助……
逐漸的,我去他家就很少看到他了。原來馬海六變得忙碌起來了,附近沒有事做的時候,就去臨近鄉鎮做工地,由于有力氣,人踏實,包工的小老板一有活就叫上他。同時,他還養了幾只雞,喂了兩頭豬,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鄰居們也對他刮目相看。
今年盛夏來臨之前,我走到馬海六家,映入眼簾的是另一番景象:他家住房右側的茅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間嶄新的廚房和沖水廁所,旁邊還修了一個雞圈,房前屋后,勞動工具堆放得整整齊齊,地面也整潔多了,家里還新添置了很多餐具,生活用品。
馬海六高興地告訴我,他出去這半年,月工資達到兩三千元,正準備給孩子們買點課外讀本。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他笑了,之前的憂郁一掃而光,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時那個蓬頭垢面的馬海六嗎?
回來的路上,馬海六家里點點滴滴的變化又一次浮現在眼前,這個曾經萌發死志的苗家漢子,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一步一步走向新生,我為他感到由衷的高興。(作者單位:古藺縣紀委監委)
(:廉政瞭望 201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