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子
摘 要:近年來,隨國家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以及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在加大對教育行業撥款力度的同時也強化了績效問責制度的建設,高職院校必須重視資金使用效率,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在績效指標的指導下,對預算實施全過程進行監管,并嚴格考核預算執行結果。但就實際執行情況來看,預算績效管理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及其作用,進一步分析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提出相關的建議,以期提高高職院校的資金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 預算績效管理 績效評價
一、預算績效管理及其意義
預算績效管理是我國以國外績效預算為依據,在結合自身國情和我國公共財政體制的基礎上所研究的適合我國事業單位應用的預算體制。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管理理念融入到高校全面預算管理中,使之成為其中的一個環節。從預算績效管理理念來看,其意義主要有:
首先,預算績效管理以績效目標為導向,運用績效評價來加強學校的全面預算管理。在績效預算網絡下,高職院校將全部資源納入預算管理的監控中,以確保各項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其次,有利于提高資金利用率。公辦高職院校主要的資金來源于財政教育撥款,主要用于教職員工、教學設備以及教學資料等方面的支出,單位活動具有公益性,利用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可以幫助高職院校確保資金使用效率。再次,加強專項資金管理。目前我國財政部管控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時主要采用“投入型”模式,財政資金的利用率難以保障,而借助預算績效管理,財政部門可以較好地掌握各單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并在綜合單位當期經營情況和外部市場變動的基礎上,重新調整對單位的財政資金撥款額,不但能夠提高財政資金利用率,同時也能督促各單位現代化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另外,隨著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以及我國經濟的深化改革,市場對學校辦學的影響逐漸增大,學校經營中的風險誘發因素也不斷攀升,預算績效管理的完善可以提高對預算方案的有效性評估,有助于提高下一期預算計劃的有效性。
二、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預算績效管理理念
高職院校在日常管理中更側重于教學水平的提升,其預算績效管理觀念淡薄、思想相對傳統,這與當前預算績效管理理念相悖。在傳統預算管理模式下,單位常遵循增量預算原則,重視項目資金預算的審批和資金的使用,相對忽視對預算績效問責,對項目開展沒有進行充分的調查論證,甚至滋生了一堆“面子工程”。預算績效管理思想的缺失使得高職院校并未正確認識到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是基于相關政策規章的要求而建立,整體流于形式。
(二)預算績效評價不科學
對高職院校預算開展績效評價就是通過適宜的評價方法、評價指標、評價標準來對學校預算目標的完成情況開展綜合性的評價,而預算評價的真實性主要取決于預算績效指標的合理性。在實踐中,可供高職院校參考的管理方法較為粗放,管理細則不足,導致其在預算績效指標的選擇上并不科學,多數還以單一的傳統評價方法為主,比如敘述法或者硬性分步法等。再加上高職院校各項活動涉及范圍較廣、業務內容較多,難以通過統一的標準來對其進行衡量,無疑增加了預算績效指標的選擇難度,部分指標的設計和選擇較為模糊,受管理層主觀思想的影響較大,最終導致預算績效指標和高職院校實際的戰略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從而影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 監管力度不足
預算績效管理應以全面預算管理為基礎,是一項需要全體人員參與的、全過程的系統工程,對高職院校的預算工作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但在實際應用中,多數高職院校主要將目光放在事前申報階段,缺乏過程監督,結果考核不夠細致,導致學校管理者難以實時獲知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解決,等到問題爆發時,學校已經沒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導致預算績效管理失效。
三、高職院校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途徑
針對上述提出的問題,并結合深層次產生的原因,針對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預算績效管理在學校內部的宣傳,做好基礎準備工作
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高職院校各部門人員的積極配合。首先,學校應組織全體人員學習預算績效管理相關知識、解讀相關政策制度。學校高層管理者應正確且全面地認識到預算績效管理的作用以及學校發展現狀,明確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將預算績效管理提升到戰略高度,并積極動員各部門。同時,各部門人員應準確掌握自身在預算績效管理建設中所處的職位和責任,積極參與并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其次,加強對相關人員能力的培訓,提高人員的業務能力,促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制度和政策,準確把握上級指令含義。其中尤其注重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加快財務人員轉型,提高其數據信息分析能力,做好帶頭和領頭作用。從而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編制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指標
績效評價方法以及評價指標多種多樣,高職院校在選擇預算績效評價方法和指標時應首先確保其可以反映學校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等預算管理的整個流程。由于不同規模、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學科側重的高職院校在績效指標上略有不同,因此,高職院校在選擇預算績效指標時,應在滿足以下原則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合理選擇。
1.滿足相關性原則
高職院校預算指標的選擇要和學校自身戰略發展目標相契合,并和學校當期資金額度相匹配。一般地,學校要在申報下一期預算資金的同時進行預算績效指標的申報,這其中如果涉及到項目資金的沿用問題,學校應先結合上年度目標和考核結果來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再以此為基礎修正預算績效指標。
2.將貨幣性指標與非貨幣性指標相結合原則
高職院校屬于非盈利事業單位,在制定預算績效指標時應考慮到學校帶來的社會效益,所以,高職院校在設定預算績效指標時應兼顧財務類指標和非財務類指標,確保其可以全面評估財政資金的利用情況。
3.結合定性和定量原則
高職院校采用非貨幣性指標來評價項目績效時,由于非貨幣性指標并不能完全以數字形態來量化,針對這個問題,學校在選擇預算績效評價指標時要將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通過兩個維度綜合反映項目的績效。
(三)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全過程追蹤監管,提高問題識別和解決效率
高職院校在進行預算績效管理時,應從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來對資金使用進行全方位的監管。首先,在事前階段,學校應根據年度工作計劃合理測算資金需求額,以及相應的預算績效目標。學校預算管理部門對各部門上報的預算項目進行嚴格審核,分析其是否切合學校發展的戰略規劃,并在結合學校自身發展特點的基礎上,篩選出合理的項目,納入年度預算。以最終審批下來的資金為依據,根據“輕重緩急”的原則,將資金分配到相關項目上。其次,預算管理人員應實時關注各項目開展情況,收集項目相關資料,并通過和預期目標之間的比對來分析經費使用情況,監督執行效果,若指標發生偏差則及時組織人員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督促管理人員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最后,總結當期經費使用情況、評估資金使用效率,編制成預算績效考核結果報表,作為下一期編制預算指標和預算績效考核目標的依據。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是高職院校實現資金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應重視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通過思想認識、能力水平以及監管力度等的提升來實現對經費的全方位監督和控制,并根據當期預算績效考核來調整下一期預算管理方案,從而對學校資金進行閉環管理。
參考文獻:
[1]金怡.淺談高職院校預算績效管理[J].會計師,2018,No.289(10):77-78.
[2]郭銳.高等職業院校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v.21;No.380(14):10-11.
[3]韓立偉.地方高校預算績效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11):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