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嫻鳳 王秋莉 柏鈺婷
摘要:目的:探討任務模塊培訓方式在心內科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應用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至2018年入心內科崗位輪轉新護士21名作為培訓對象,對新護士執行護理部和科室任務模塊培訓方案,并評價規范化培訓后理論、操作、崗位勝任能力的情況。結果:新護士培訓2年中理論知識培訓率、臨床護理技術培訓率均為100%,理論知識考核合格率為95.2%,臨床護理技術考核合格率100%,臨床能力測試考核合格率90.5%。結論:在新護士2年的規范化培訓中應用任務模塊方式對其進行培訓,提高了新護士的臨床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任務模塊培訓方式;新護士;心內科;規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6-163-02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血管疾病越來越成為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殺手,其以發病急驟、病死率高為特點,因此培養新護士能盡快地勝任崗位工作能力及培養其過硬的心血管內科專科技術能力已成為急迫的臨床需求。護士規范化培訓是護士職業生涯的重要基礎,是促進護士職業道德形成、培養臨床思維方式,規范并提高護理實踐能力的重要過程。目前國內對于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尚未有統一標準,2016年7月開始,我院對新入職護士采用任務模塊方式進行規范化培訓2年,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2018年入我心內科的新入職護士(應屆畢業生)共21名,全為女性,年齡20-24(22.3±1.6)歲,本科6名,大專15名,全部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
1.2?培訓方法
1.2.1??科室培訓小組的成立 ?科室新護士培訓小組由科護士長及科室護士長及科室骨干指導老師所組成,根據護理部制定的新護士培訓制度,制定科室培訓計劃、考核制度、評價制度等相關制度。科室護士長負責培訓計劃的實施和落實,完成科室的考核及評價,由護理部教研室職后教育負責人督察具體培訓計劃與考核情況的進展。
1.2.2 ?MES培訓方案的建立 ?MES被稱之為“任務模塊”,擬定新護士規范化培訓的模塊時,選取內容按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2016年新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及《市一醫院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大綱(試行)》,以基本理論知識、常見的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及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為主線,強調每個模塊的學習目標、要求與方式。我們將護理部及科室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內容各分為3個模塊,每個模塊包含相應的子模塊。
1.2.3 培訓的實施
1.2.3.1 ?確定科室培訓師資及培訓時間 ?科室的培訓師資為護士長、帶教老師及導師4名成員,納入標準為從事護理工作時間≧10年,從事心內科專科護理工作≧5年,主管護師職稱,承擔各層次護士培訓工作≧5年。培訓時間根據護理部計劃:規培2年時間共分為4輪,第一輪至第三輪每輪為4個月,第4輪為1年;第一輪至第三輪每一輪輪換一個科室,第三輪至第四輪基本不輪換科室。科室培訓時間安排在每個月的第一與第二周,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每一輪的培訓內容。
1.2.3.2 ?培訓的方式 ?功能負責制培訓 科室培訓小組共4人,培訓內容的3個模塊每個模塊由相關人員負責,護士長負責基礎理論知識模塊,帶教老師負責常見臨床護理操作技術模塊,導師負責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模塊。進入科室的每一輪規培護士集中理論授課,授課前培訓人員確定每次授課的重點與難點,并結合學科的發展情況及臨床實際工作中的案例,確定授課的內容。授課的形式有多媒體教學、情景模擬案例、臨床實踐演練模式。建立微信群,課后上傳每次授課的內容及討論相關問題,能使教與學兩者之間有互動,不斷完善教學課程。
1.2.3.3 ?培訓的具體實施過程
模塊1:基礎理論知識。培訓人員主要以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護理安全、溝通技巧、職業素養及健康教育6個子模塊為主線進行培訓。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主要通過培訓護士條例及科室護理工作中的相關制度等,讓新護士能知曉護士的權利與義務,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護理工作中的各項規章制度。護理安全主要是讓新護士學習患者安全文化的定義及構成要素,護理不良事件上報流程及處理、護理風險評估與處理并通過以往的案例進行討論分析,讓其充分理解患者安全文化的內涵,提高新護士對患者安全文化的認知水平。職業素養、溝通技巧及健康教育這3個模塊將其貫穿在一起培訓。
模塊2:常見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培訓主要根據這模塊下的23個子模塊將其分成臨床基礎護理操作技術和臨床專科操作技術二大主線進行培訓。每次培訓通過臨床案例將基礎與專科操作貫穿在一起進行培訓,并拆分講解每個操作的重點環節,授課后進行1小時的臨床操作演練。
模塊3: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培訓主要根據這模塊下的9個子模塊將其分成專科基礎知識、專科疾病知識、專科急救知識與專科臨床實踐四大主線進行培訓。培訓主要通過護理查房的形式,以導入一種疾病的案例為主線,逐漸延伸出該疾病的專科基礎知識、專科知識和相關急救的流程,讓新護士通過不同案例的學習能對相關的專科知識深入理解并運用到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臨床實踐能力主要通過對新護士一天獨立的崗位工作實踐,讓其提出在工作中遇到的疑惑、難以解決的問題,授課老師針對問題重點進行講解,在這之后再進入下一次的崗位工作實踐中,這種形式每月的第三周與第四周進行2次。
1.2.4 ?培訓的考核
1.2.4.1 ?培訓過程考核 新護士規范化培訓過程中根據模塊中培訓的內容,在每次培訓后一周內進行培訓相關內容的專業理論與操作考核。
1.2.1.2 ?每輪輪轉結束前考核 ?新護士在心內科每輪輪轉結束前考核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及操作考核。理論知識考核的內容為心內科模塊中的相關內容;臨床實踐能力考核是以個案護理的形式進行,隨機抽取4份模塊內心內科臨床常見病種的病例,然后選取相關的患者,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護理體檢、評估、提出患者主要存在的護理問題、提出對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最后現場提問考核病例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處理措施、考核與病例相關的1項臨床護理操作技術。
2.結果
2.1 ?培訓完成情況 21位新護士規范化培訓2年,基礎理論知識、常見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培訓完成率均為100%。
2.2 ?培訓考核情況
2.2.1 ?培訓考核成績比率的分配 ?培訓過程考核成績占總成績60%,輪轉結束前考核成績占總成績40%。
2.2.2 ?培訓考核成績結果 ?21位新護士理論知識平均成績92.8,合格率為95.2%;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平均成績91.5,合格率為100%;臨床能力測試平均成績88.3,合格率為90.5%。
3.討論
模塊式教學法是將適宜的教、學形式有機地結合,在多種教學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更加全面和完善的一種教學方法。
模塊式培訓在臨床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建立了培訓的管理模式及培訓的方案,經過2年的實踐已有了一定的成效。模塊式培訓中,模塊負責人的選取除了理論知識扎實及操作技能規范熟練外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有效地保證了培訓教學工作的質量,提高了新護士對培訓老師的信任感和滿意度,有助于在臨床工作中的帶教。
心內科臨床護理人員的培訓是一個長期系統化及標準化的過程,新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只是培訓的開始而且對護理隊伍的建設十分重要。科室制定標準化、合理化、可行的培訓方案,可提高新護士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對不同模塊實行不同的培訓方式有效的提高了新護士之間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構建了一個積極的臨床護理培訓環境。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1):3-22.
[2]?王欣然,李淑迦,陳阓,等.護士畢業后規范化培訓癥狀護理課程開發與實施[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2)135-137.
[3] 魏啟玉.模塊式教學法在護理解剖學實驗課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4,22(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