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反流性食管炎檢出概率逐步增加。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與胃酸對食管豁膜侵蝕、食管蠕動能力下降或逆向蠕動、食管下括約肌關閉不嚴等病理變化相關。從本質上而言,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胃液、十二指腸液反流入食管,導致的食管黏膜炎性病變情況。現階段關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療的藥物均是針對上述病理變化進行的。基于此,在反流性食管炎日常保健中,患者也需要針對上述目標,從強化保護機制、削弱破壞因素等方面進行日常保健。
一般來說,胃酸是不會反流到食道內的。這主要是由于食道下半段具有一個高壓區,可以適當阻擋胃酸向食道反流。但是若出現其他因素導致的患者賁門括約肌閘門無法閉合情況,就會導致富含大量胃酸、胃蛋白酶、胰酶的胃內容物就會倒流進入食道,對食道黏膜造成損傷損傷。隨后逐步形成炎癥、糜爛、潰瘍。即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食道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其中以中老年人群體發病率最高,男女無較大差別不大。
在確定患反流性食道炎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了解反流性食道炎的保健知識,以加快反流性食道炎的恢復。
首先,在衣著方面,患者應依據寬松、柔軟、舒適的原則,選擇合身的衣物。避免過于緊身的衣褲或者美體腰帶對腹部產生壓力,最大程度避免反流性食道炎癥狀加重風險。
其次,在飲食方面,患者應該依據少食多餐的原則,盡量避免吃一些紅薯、濃醋、高糖甜品、檸檬、橘子等產酸或者酸性較強的食物。多食用一些燕麥、糙米、土豆等低脂肪飲食,以最大限度降低進食后反流性食道炎癥狀加重概率。同時不吃或少吃可可、巧克力、咖啡等高脂肪類食物及雪碧、可樂等高碳水化合物的碳酸飲料。這主要是由于高脂肪食物及高碳水化合物物質可以刺激患者胃部胃酸分泌,或者促使胃部氣體增多,胃內壓升高,加重反流性食道炎癥狀。在餐后,患者應避免平睡,最大限度降低對胃部的壓力。
除此之外,肥胖也會導致腹壓增加,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向食道。因此,患者應經常運動,堅持飯后散步,堅持科學飲食,控制體重。同時患者應戒煙戒酒。這主要是由于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的存在可導致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下降,促使食管下段括約肌始終處于松弛狀態,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癥狀。同時吸煙還會導致機體食管黏膜血流量下降,對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較大的抑制作用。進而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無法保證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恢復;而以乙醇為主要成分的酒,會刺激胃酸分泌,抑制食管下段括約肌正常運行,進而導致胃食管反流。
再次,適當的胃排空可以降低反流性食道炎癥狀,因此,在吃過飯之后,患者應避免立即躺在床上或者沙發上。而是外出散步,適當加速胃排空。同時在睡覺的時候,患者應盡量選擇較高的床頭(不是枕頭),保證床頭高度在十五到二十公分之間,大致在三塊磚高度左右。適當墊高床頭,可以控制床頭與水平面角度在0-15度左右,防止胃內容物在夜間反流情況發生。同時部分患者在睡眠時,比較喜歡將兩上臂上舉,或者同時壓在枕頭下。上述動作均會導致膈肌抬高,加重胃內壓力,進而促使胃內容物逆流而上進入食管,加劇反流性食道炎癥。因此,具有不良睡眠習慣的患者應注意改變自身不良習慣,保持規律標準的睡覺姿勢,控制反流性食道炎發病癥狀。
最后,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患者應盡量避免采取過度彎腰、扎緊腰帶等可導致自身腹部壓力上升的活動。保持樂觀、平和、愉悅的心態,避免過度疲勞、焦慮、暴躁、抑郁等不良神經活動。上述不良神經活動可導致胃腸道活動、消化液分泌紊亂,加劇反流性食管炎癥狀。
此外,患者還要從引起食管下括約肌削弱的因素出發,合理利用藥物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癥狀,以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同時部分治療消化道疾病(阿托品、G54-2顛茄片)、心血管病(硝苯地平、異山梨醇)、降血壓藥(美托洛爾)會造成食道括約肌閥門松弛,部分胃酶合劑會加重胃酸分泌強度。因此,在看病就醫時,患者應主動向醫護人員說明自身具有反流性胃炎,以便醫生在開處方時避開上述藥物。
總的來說,在反流性食管炎日常護理過程中,患者應從衣、食、住、行多個方面,進行護理。注意飲食調節,少食多餐,控制體重,墊高床頭,配合藥物治療,可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即“衣褲寬松莫纏緊,飯菜只宜七分進;少喝濃茶和咖啡,煙酒多害應戒掉;油膩食物胃難消,夜宵積食化不掉;減肥鍛煉身體健,精神愉快很重要”。同時在日常護理過程中,患者也應該注意嚴格根據醫生要求,判定自身是否適合上述保健方式,以保證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