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紅梅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當中,情感仿佛是靈魂所在,也是學生在學習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因素,是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達到的一個目標。在語文教學當中,蘊含著非常多的情感因素,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深化學生的感知等,使得學生實現會之以情。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也應充分的借助閱讀教學的優勢等,使得情感滲透得到實現,使得教學效果得到增強。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情感教育的實施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情感教學 研究
前言:與其他的一些學科相比較,語文學科在情感上的特質要更加明顯,其中所蘊含的文章都是圖文并茂、文質兼美、題材廣泛的,對于學生審美情趣和情感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效用。因此,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教師也應加強自己的認知,不要僅僅的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更多的則是要進行情感教育、情感傳遞等,使得學生對文本內容形成更好的理解,達到理想中的教育成效。
一、創設教學情境,滲透情感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情感就仿佛是一池水一樣,只需要一顆小石子,就能泛起無窮的漣漪、產生粼粼波紋等,而教師的引導就是這個小石子【1】。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展現好自己的作用,實現對學生情感的激發,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和情緒等,使得情感滲透得到實現。在這其中,教師可以充分的借助信息技術,抓住文本當中的一些感人情節當,采用掛圖、幻燈、課件等多種方式進行呈現,實現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的情感和情緒起到激活作用。
例如,在講解《桂林山水》一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借助情境創設的方式推動教學的開展,使得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等,使得學生入情入境,獲取到更多的情感體驗。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課件:先在屏幕上為學生展現氣勢雄偉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雄偉峰巒的泰山、似火紅葉的香山等,使得學生對自然美更好的進行感知。而在這之后,當學生獲取到視覺體驗之后,教師就可以繼續進行語言引導:“同學們,無論是西湖的美、泰山的美,還是香山的美、亦或是大海的美,都不能和桂林的風光山水來相提并論,桂林不僅水美、山美,還是奇山環繞著碧水、碧水映襯著奇山、山水之間盡情交融,充滿著濃郁的詩情畫意。另外,還有山間樹花、江上小舟、空中云霧等,將桂林的景色裝點的更加完美。”使得學生深深的被教師的語言和桂林的美景所吸引,使得學生在后續的學習當中更加專注。在這樣的模式下,能使得學生用心靈體驗、用耳朵聆聽,使得學生的多項感官得到調動,使得學生深刻的感知到我國山河的風光秀美,使得學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增強。
二、實現深入閱讀,滲透情感教學
人們常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2】。這一道理在閱讀教學的開展當中也是非常適用的。在閱讀教學當中,“讀”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是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因素。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也應認知到這一點,使得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引發情感共鳴。另外,在這其中,教師也應意識到,要想使得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也應在學生的閱讀和實際生活間構建起橋梁,使得學生產生更多的真情實感,使得情感教育的滲透得到實現。
例如,在講解《媽媽的賬單》一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去閱讀,這樣可以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的消除學生和文本閱讀間的距離等,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深化。如,教師在這其中可以引導學生由“媽媽的賬單”聯想到自己媽媽的日常等,使得學生對媽媽無私的愛、奉獻的愛更好的進行感知,使得學生能懂得感恩父母、回報父母等,實現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
三、強化評賞朗讀,滲透情感教學
在閱讀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朗讀、評賞是非常重要、關鍵的環節,能對學生的情感起到豐富、調動的作用等,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路徑之一。因此,在閱讀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教師也應落實好“有感情、正確、流利”朗讀的要求,使得學生做到這一點,更好的挖掘、感知到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思想等,使得學生懂得作者的創寫意圖,使得學生對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更好的掌握等,使得學生在閱讀當中在腦海呈現相應的畫面,實現情感的有效滲透。
例如,在講解《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評賞和朗讀,使得學生的閱讀體會更加深化。如,教師可以先展現自己的帶領作用,讓學生品讀好文章,對文章的整體基調進行掌握,對人們當時的悲痛心情進行感知;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悲痛、低沉的音樂背景等,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朗讀文章,更好的感知到對周恩來總理的思念、懷念之情,實現學生情感因素的感知,使得情感教育的滲透得到實現。
四、運用語言引導,滲透情感教學
語言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的,也是教師滲透情感的有效路徑【3】。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在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當中,教師一定要大力的實行語言引導等,更好的使學生感知情感因素,使得情感滲透得到實現。
例如,在這其中,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語言引導,一個是范讀、第二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形象、第三是讓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聯想等。借助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對文本當中的情感更好的進行體會,使得情感教育的滲透得到實現。
結論:總之,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通過情感因素的融入,能使得語文教學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等,使得情操教育、素質教育得到實現,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關注的一項內容。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的挖掘教學價值,將其中的情感因素展現出來,對學生的情感起到陶冶、點化作用,實現教育人、培養人,將學科價值更好的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李劍鋒,封林惠,翟軍.情感教學下的逆情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236.
【2】佀娟.談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的有效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46.
【3】翁明華.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