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前行,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能夠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探究,以此實現學生在當前階段下的有效發展與進步。但是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導致教師不能夠有效地對學生自身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所以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問題與對策分析
新課程改革理念是針對當前階段下教學形式的應對與指導,教師需要能夠及時地幫助學生實現自身歷史能力水平的強化。但是,由于現階段新的授課模式不完整,高中的歷史教育存在不足,教師應該如何面對新的教學挑戰和洗禮,帶領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是高中歷史教師面臨的重大問題。因此怎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實現高中歷史的有效教學成了教師的主要探索目標。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于新課改理念踐行程度不深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雖然不斷推廣,但是卻沒有真正實行,一部分因為教師受到了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加之,教師對新的授課改革理念的認識并不明確,對新的授課效果持懷疑態度。因此,在實際的教育實踐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以知識技能目標為主,單方面追求形式,忽視了感情、價值方面的教育。
(二)學生對于歷史課程難以引起重視
在高中的歷史教育中,由于高考的影響,不重視歷史系學習的學生占據了多數,在學習過程中只為了應對考試而背誦,沒有理解其深層的意義。以歷史教科書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為例,學生僅僅只是注重口頭的背誦,根本不知道其內容的深層次含義。這種現象對于新課程改革理念在高中歷史課程中的推動帶來了很深刻的負面影響。
(三)學生獲得信息渠道較少
高中的歷史教材往往是以單元專題的形式進行編輯的,在其編撰過程中,結合了抽象理論和真實的史實,充分體現了歷史發展過程的規則性,該教育模式不僅強調了教師要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還強調了學生要具備資料收集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廣,尤其是在高中教育中,多媒體應用極為常見,但是多媒體技術教室作為教師授課的手段,對學生沒有開放,加上高中的學生學習壓力普遍比較大,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預習、復習和資料收集。
(四)教材與課標之間的問題
高中歷史課本主要分為必修課和選修兩部分,大部分內容基于專題資料,但學習內容的復雜性、學習目標的困難、學習時間也普遍較短和歷史教育遺留問題,都對教師和學生構成新的挑戰。同時,選擇性地學習、開放性地學習,也對前高中的歷史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對策思考
(一)轉變教學理念,強化新課改認知
隨著新教學改革政策的不斷深化,教師必須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認知,改變其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也要不斷提高。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理解選擇合適的教材,以提高學生教育資源利用的效率,然后教師對歷史教科書進行再認識,不斷改進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最后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整合教科書知識,在多媒體課堂上直觀地表現出來,使學生對教科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巧妙設置問題,注意循序遞進
采用對話方式進行歷史教育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育中,教師必須注意歷史學科的抽象性,根據學生不同的思考程度,從命題多角度的分析中,充分針對不同水平的歷史問題進行設計。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努力,凸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體性,以“祖國統一”為例,教師積極尋求學生的探索,讓學生能夠對香港的割讓過程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引子,分析當時清王朝戰敗的原因,通過教師的逐步引導,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有效理解。
(三)激發學生興趣,實現有效參與
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啟發學生的思維是刺激學生學習欲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人作為歷史發展的產物,有必要對自己生活的世界進行相關的理解和關心,歷史教育內容豐富,感染能力極強,十分有趣,對刺激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學習歷史,了解真相,明確是非,得到人生的啟發。因此,在歷史教育中,教師要充分理解歷史史實,做到趣味性、知識性一體化,有效改善歷史課程教育的氛圍,刺激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
(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能力
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活動,及時參與課堂教育,擺脫陳舊的學習方法的束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教育的關鍵是讓學生進行心理活動,學生在考慮問題時能夠充分開發自己的思維,增加知識,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信。由于沒有歷史的重現性,在實際的歷史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利用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對學生辨證歷史事件和人物以及歷史學科內容持更深的認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高校教師要不斷改變教育觀念,基于學生的不同思考程度,注意問題設計的層次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主體性,激發歷史授課活力。所以教師需要能夠及時地針對自身舊有的教學理念進行全面的優化與升級,在課程開展中能夠深入地踐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以此實現學生在當前階段下的有效學習的目標。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辛志強.新課改標準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