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
摘 要:當今時代,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景觀作為集中表現城市的藝術面貌和特點的項目建設開始成為向世界展示本國精神民族特色最直觀的窗口。設計師作為城市形象的展示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人們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基礎之上,在審美與精神上的享受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建筑作為人們生產與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其在設計中的外在感觀與內部技術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而現今全民建筑意識相較于之前思想固守時期得到了長足的提高,眼界的開闊使人們見到了更多,設計方式的變革成為重中之重。那些對于特定城市的特定記憶與特定情感是樹立全民建筑意識觀的基礎,它促使人在城市的迅速發展當中找到自我定位,設計師在設計時就必須深入研究當地城市的自然特點和人文特點,根治于當地文化建設做有情感的城市設計。
關鍵詞:全民建筑意識;城市建筑;特色設計
21世紀是文化的時代,世界各國硬實力競爭勢態沉寂,作為軟實力的文化競爭開始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軸心,文化具有既是手段又是目的雙面性,其影響力滲透到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無形中引導規范著人們的思想與行為。
最初設計的過程是直覺、經驗和現場實物建造中感知并調整的過程。然而20世紀隨著時代的進步與工業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設計的需求使當代城市設計面臨著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狀況,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單憑經驗和直覺的設計方式很難應付。
在剛剛過去的維秘大秀中,史無前例的四位中國天使讓中國媒體們紛紛趨之若鶩,尤其是本土元素如龍鳳紋樣、刺繡以及傳統色彩搭配的融入促使此次維秘開場伊始便受到眾多矚目,但結束卻引來諸多非議,被人戲稱做維秘的“花鳥魚市場”,既不符合傳統審美又不貼合當今潮流,這種亂燉的中國文化,是文化元素的拼湊效果。在這場相當具有現代與國際性的展示中,這種經驗設計與直覺設計的痕跡依然明顯。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景觀作為集中表現城市的藝術面貌和特點的項目建設也開始成為城市規劃布局的重點之一。同時,“中國熱”開始席卷全球,中國城市的景觀設計成為向世界展示本國精神民族特色最直觀的窗口。在這種情況下,錯誤的意識導向是直覺設計與經驗設計的敗筆,也是作為設計師的失職。長期以來,我們所接收到的教育是一直反復被拿來說的——設計為人服務,以人為本。可如何做到這一點卻沒有統一標準答案。目前中國由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提速,固然體現了經濟的飛躍與國家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城市化的負面作用。
在微博上“中國最丑十大建筑”的話題被刷爆,這正體現了中國在城市建設存在一心圖快、盲目求大、缺乏地域特色等問題。話題當中各種奇奇怪怪的建筑讓人訝然,城市化的副作用已引起全民討論,這不僅僅是設計師的失敗,更是全民建筑意識的覺醒。人們不再是局限于針對某個建筑去批判,而是針對這種現狀去討論,這說明人們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基礎之上,在審美與精神上的享受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建筑作為人們生產與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其在設計中的外在感觀與內部技術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全民建筑意識相較于之前思想固守時期得到了長足的提高,眼界的開闊使人們見到了更多,長期以來那些庸俗的設計作品已不能滿足現今人民的思想高度,設計方式的變革也成為現今設計探究主題的重中之重。
從根植于全民建筑意識的設計手法上談,包含三個層面:
1.創新其形。形一般指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物象外形與結構。創新其“形”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結合傳統造型的樣式與方法,加以再創造、再利用,這種再創造、再利用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對傳統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提煉、改造和運用,使其富有時代特色,用以表達設計觀念,同時也能體現民族個性。
2.延伸其意。中國傳統造型背后的“意”是人們迷戀其造型的關鍵。歷代人們之所以不厭其煩的反復描摹一個吉祥圖形,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審美意義的外形,而是這些吉祥符號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深層的意義。以意生象,以象表意。不局限于對“意”的簡單陳述,應對其進行升華和提煉,使其“意”得到更深層次的延伸與擴展。
3.傳承其神。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深層次的是在于神韻、內涵的傳承。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具有獨特的審美哲學和審美情趣,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儒家的“和”等等。在神韻傳承中,設計師不直接引用符號,而是將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意蘊、審美方式等綜合之后,再形成獨特的設計方法,達到與傳統“神似”的目的。
中國現代設計起步比較晚,就設計理論上來講相對薄弱, 設計作品還停留在對外國設計形勢與表面的模仿上。然而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內質和精神。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雖然對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同時也給其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新的觀念與思維方式的導入為我們重新審視傳統文化觀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維度。只要我們把握住“神”與”意”,最終會尋找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新“形”。作為新時代的設計師,只有深入領悟、理解與消化全民建筑意識大環境下的中的精神內核,并結合現代西方設計理念,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才能設計出兼具本土特色和情感的優秀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齊康.《建筑課》[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齊康.《規劃課》[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齊康.《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紀念的凝思-齊康紀念建筑設計》[M].1996
[4]梅順齊.《現代設計方法》[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5]艾科夫.《優化設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6]黃平.《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7]梅順齊.《現代設計方法》[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