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林
摘 要:近年來,各地政府部門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簡政放權,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一些問題也相應凸顯出來,本文針對問題,探索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途徑。
關鍵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服務型政府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深入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推動社會經濟良性發展與運行,構建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需要。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著力推進政務公開,建立權力清單,加強政務服務,完善區縣級、鄉鎮、村社三級服務體系,規范權力運行,實行動態監控辦事流程,提升行政效能,改善政務環境,積極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縱深發展,這不僅是擴大簡政放權改革成效的必然要求,是我國政府部門實現公共管理,展現為民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還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對促進社會經濟良性運行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基層具體從事行政審批服務管理的單位,根據新時代行政審批改革要求,如何從“重事前審批、輕事后監管”向“事前、事中、事后的服務管理”進行更好地轉變,進而構建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值得探討。
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服務改革,一些政府部門積極探索創新簡化審批流程,采取了“一窗受理、一站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等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辦事效率。以L區為例,從2001年開始探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逐步實現了“兩集中、兩到位”以及“一站式”審批,就2017年度先后3批次公布承接、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累計對應取消13項、調整3項、承接31項行政審批等管理事項,規范7項、清理保留50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行政許可均控制為“受理、審查、決定”三個環節,總承諾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56.8%。不斷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電子政府外網覆蓋到村社便民服務中心,將區級部門的相關政務服務事項納入了市網審平臺運行,截止2017年年底,通過市網審平臺共受理58734件,辦結58512件,辦結率達99.62%。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縱深推進,但依然面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解決。
(一)監督機制需進一步健全。各級政府部門依然存在重審批輕監管的現象,特別是對審批之后怎樣管、審批錯了怎樣辦等問題重視不夠,審批事項后續監管的范圍比較有限,監督力度不盡人意,監督效果不很理想。
(二)信息化建設需進一步加快。行政審批電子政務發展一直滯后,信息化建設對行政管理創新的支撐功能沒有充分發揮,涉及到各級各部門需要共同辦理的事項沒有充分實現資源共享,通常情況下,舊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新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出現。有些審批事項沒有充分納入到鎮鄉公共服務中心統一辦理,導致企業和群眾辦事需要鄉鎮、區縣“兩頭跑”或“多頭跑”,區縣、鎮鄉、村社三級協作配合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隊伍建設需進一步加強。在審批工作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由于審批工作存在單調而復雜的特點,對工作人員要求較高,肩負的責任較大等原因,導致服務隊伍人員變動較大、穩定性較差、業務熟練度不高,嚴重影響審批效率和質量。同時,人才培養的力度不夠,一些新進人員參與各種培訓的時間和機會不多,直接導致了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務態度不夠端正,工作積極性不夠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強化服務意識和提升工作能力素質。
三、優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各級政府部門需要改變“審批”與“監管”的簡單對應關系,積極推動行政服務向“寬審批、嚴監管”轉變,構建新型的“服務管理”格局,做到事前審批與事中事后監管有機結合。一是審批服務更加陽光透明。規范各審批事項、各審批要素以及各條工作要求,并以恰當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充分保障社會群眾及企業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二是接受監督高效履職。鼓勵群眾通過互聯網、舉報電話、投訴信箱等各種方式,反映市場主體的違法違規和干部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等各方面問題,引導全社會參與監督,形成監管合力,讓權力和干部置于人民的監督下,促進權力透明陽光行使、干部廉潔高效履職。三是強化追責壓實責任。根據“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一旦出現審批糾紛要求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時,依法追究區縣、鎮鄉政府和有關部門與審批權限對等的責任。
(二)進一步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一是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改變政府服務職能,更大程度的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需要推動行政審批信息化建設,將電子監察系統與行政審批系統有效對接,實時在線監察行政審批辦事信息、操作過程、投訴處理等情況,防止和避免行政審批違規行為。二是鎮鄉政府通過院壩會、走家串戶等方式,主動向群眾介紹群工系統便捷功效,指導有條件的群眾安裝和使用群眾系統,進一步提高了群工系統知曉率和使用率。三是進一步強化各部門協作配合能力。推動各部門之間加強聯系,將市行政審批系統延伸至區縣、鎮鄉、村社政務服務平臺,推進信息互聯互通,推動審批事項跨層級跨部門流轉。四是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在法定辦結時間上縮短辦結時間,根據各個審批服務事項的特點及要求,對辦結時間進行不同程度的壓縮,確保壓縮率能在50%以上,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三)進一步加強隊伍自身建設。一是充分結合黨校干部培訓契機,加強工作人員最新政府治理理念和發展動態等理論知識的培訓,同時有效利用行業內的業務培訓,通過業務學習、交流研討、案例分析等各類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提升工作人員對現代行政技術和方法的掌控能力,增強行政審批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執行能力,創造性開展工作。通過綜合性+專業化的培訓,進一步改變行政審批工作隊伍知識單一、能力弱化等問題,努力培養一批優秀的行政服務人才。二是強化廉潔自律意識。由于行政審批事項比較集中,權利相對集中,廉政風險比較高,因此必須將監督關口前移,切實做好機關內部及工作人員的廉政建設,重點監督好涉及到管人、管錢、關務的關鍵崗位和環節,定期開展廉潔從政教育,通過觀看正反面廉政警示教育片,筑牢廉潔自律意識、強化為民服務理念,營造廉潔高效的審批服務環境。
參考文獻:
[1]范爭,梁平.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研究博碩論文
[2]張晶.標準化助力行政審批服務改革的路徑和方法探討標準實踐
[3]黨的十九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