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妮
摘 要:本文通過將夏目漱石早期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哥兒與《哥兒》作品中其他人物的比較,得出哥兒獨特的個性以及其個性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哥兒;實事求是;獨立自主
“哥兒”這類文學形象在近現代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文化中并不少見,如中國清代的賈寶玉,近代的方鴻漸、高覺新以及俄國以奧涅金為典型的“多余人”形象。但是,“哥兒”與傳統意義上的“多余人”不同的是,他不僅看到了變異的轉型社會中丑惡的一面,而且嘗試為污濁的社會指明努力的方向。而他的藝術價值也恰恰在此,在看到如此黑暗的現實之時,他沒有像賈寶玉、高覺新那樣自欺欺人,如行尸走肉般存活于世,也沒有像奧涅金那樣只是懵懂的,被動的被潮流裹挾著走,而是自己清醒地、有意識地,向社會喊出并踐行自己篤信的人生準則和行為方式。他仿佛是作家們探索轉型社會新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嘗試,從賈寶玉的單純悲觀,到奧涅金的懵懂,在夏目漱石這里得到初步的探索和嘗試。本文就通過“哥兒”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的對比來闡述夏目漱石先生對轉型社會中人類應該努力的方向的呼吁。
一、堅持實事求是,反對官僚文化
對官僚文化的批判可謂是《哥兒》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體現在對校長“狐貍”和教務主任“紅襯衫”的描寫中。
首先出場的是校長“狐貍”,《哥兒》當中的校長是一位典型的舊官僚,表面上,把自己偽裝成彬彬有禮、思想深刻的教育家。而實際上,只是一個不作為,逃避責任,膽小怕事,靠陰謀詭計存活于教育體系的思想迂腐守舊的官僚而已。在初次與哥兒見面時,端著校長的架子盛氣凌人,不分場合地說教。而當哥兒就自己的實際情況表明自己無法達到他所要求的“教育圣人”時,“校長眨著狐貍般的眼睛看著我。過了一會兒,笑著說:‘剛才說的,只是希望罷了。你做不到,這一點我很清楚,請放心好啦!’” 由此可知,連校長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謂的教育精神,更無所謂教育改革,推行新的教育了。與校長相反,剛入教育界哥兒卻是實事求是,敢于承認自己能力的不足,真誠地與數學主任來往,言出必行。
所以,與虛偽的生存方式相比,哥兒或者夏目漱石先生認為空談不足以解決問題,腳踏實地地改正錯誤,才是教育應該堅持的方向。
如果把校長“狐貍”看成是裝腔作勢的舊官僚,那么教務主任“紅襯衫”就是典型的在新式教育偽裝下專權弄勢的新型官僚。“紅襯衫”是大學畢業生,在四國中學的教學體系中可謂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然而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他,卻常年穿著紅襯衫,據他本人宣稱,紅色是保護身體的良藥。這一理論不僅沒有科學依據,而且可笑地和日本傳統文化中紅色具有神圣之力,可以除惡辟邪,保佑平安相吻合。這一點,在《哥兒》前文中“赤條條的,只扎了塊紅色兜襠布”擺渡人那里也得到了印證。一個整天引用高級雜志中新話語的人,卻需要傳統習俗來保全自己的健康。紅襯衫這個象征意象的存在,也說明了愛穿紅襯衫的教務主任本人,就是一個戴著新型教育面具,茍且存活的官僚蛀蟲。面對這樣擁有絕對權力的官僚惡棍的威逼利誘,正直善良的主人公哥兒不僅義正言辭地回絕了他的邀請,而且敢于伸張正義,與數學主任一起暴打了他,使他得到了懲罰。
哥兒在與官僚的抗爭中,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正確、踏實的個性,他沒有高覺新的絕望,也沒有奧涅金的迷茫。雖然依然擺脫不了無法改變社會問題的多余人的特點。但是,他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探索的方向。
二、堅持獨立自主,反對趨炎附勢
四國中學中除了擁有絕對權力的官僚之外,還有一個喪失自我,徹底淪為權力的走狗的官僚附屬品—“幫腔老”吉川。吉川在四國中學擔任圖畫教員,而且自稱自己也是“江戶兒”。然而,和“哥兒”正直善良,單純爽直的“江戶兒”正相反,“幫腔老”恰如哥兒給他起的外號那般,從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是夸張地附和著“紅襯衫”和“狐貍”的種種意見,和他們一起殘害善良之人。
最能體現“幫腔老”搖尾乞憐的小丑模樣的便是他與“紅襯衫”、哥兒在船上釣魚之時。當“紅襯衫”贊嘆景色時,他便跟著添油加醋說這真的是絕景;當“紅襯衫”釣魚時,他油嘴滑舌的奉承著:“不要緊,憑主任的本事,一定能釣著,何況又是風平浪靜呢!”;然而當“紅襯衫”釣魚失敗時,他又不失時機地恭維著:“您那么大本事都才釣到哥爾基,那我只能釣哥爾基了。這是理所當然的了。” 而恰恰就是這樣毫無自尊可言的寄生蟲,卻在哥兒受難,被學生挑釁之后,不但沒有關心,沒有為哥兒伸張正義,更是毫無同情心地嘲笑哥兒。其異化的靈魂,只為權力而活的空殼在這里得到完美的展現。被權力壓制下扭曲的人性讓他活的如螻蟻一般,沒有尊嚴,沒有思想,只知道討好上級,靠惡意的嘲笑來彌補自己空虛的心靈。
夏目漱石先生在這里展現的這個形象是和哥兒的形象最具有對比性,他們處于同樣的位置,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吉川先生就是黑暗現實的代言人,而哥兒自始至終都堅持著不畏權貴,只為真理。哥兒尊敬真正值得他尊敬的君子—古賀先生,以及他的阿清婆,和與他一樣正直的數學主任相知相交。面對權威對自己不公平的處理,他絕不屈從,不卑不亢地維護著自己做人應有的尊嚴。
高覺新面對爺爺的壓制,最終低頭放棄。奧涅金始終無法擺脫浮華的生活,最終一事無成。但是哥兒即使沒有錦衣玉食,即使處在體制的底層,但是依然很堅強地捍衛自己的尊嚴,篤信自己在轉型社會中堅持的正義。與高覺新、奧涅金相比,哥兒一掃頹廢,如一個斗士捍衛自己的“人生真理”。
參考文獻:
[1]夏目漱石.哥兒[M].胡毓文,董學昌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2]顏麗蕊.論《哥兒》“自我”的迷失與重塑[J].長春大學學報,2015(3)
[3]李光貞.從《哥兒》看夏目漱石的內心世界[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