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治文
一、書籍形態設計的概念
作為信息的載體——書籍,伴隨著文化的發展娓娓而來……在中國,書籍的形態隨著裝訂技術的發展逐步從龜骨、簡策、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演進至平裝、精裝等近現代形態,譜寫出一曲瑰麗多姿的創造史。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是我們的財富和驕傲。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狀是:與歐、美、日等國家相比較,我國的書籍設計水平的確還存在一些差距。究其原因,除體制、大眾審美等因素外觀念的陳舊、對業態認識的不足也是制約書籍設計水平提高的因素。長期以來業內外一直沿用“書籍裝幀”這一名稱對書籍設計藝術進行描述,這一概念產生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它的提出與當時的工藝技術和設計觀念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進步時至今日已顯現出諸多不合時宜的征兆來。
二、書籍形態設計的內容
談到書籍的形態,自然直接會想起書籍的外觀——“六面體的盛納知識的容器”,這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書籍的印象。《辭源》中對“形”有八種詮釋:形象、形體;形狀、外貌;通“型”;形勢、地勢等,同時又將“態”釋義為:姿容、體態;情狀、風致;語法范疇之一。《辭海》中的“態”義為:狀態,容貌;情狀。書籍形態的“形”不僅包含書籍中的二維的形狀也包含三維的造型;“態”則包含書籍所處的狀態與展示出的神態。
“形”一方面指的是為書籍提供依托的結構實體,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部分——結構設計;另一方面指的是依附于結構實體表層的二維的圖形、色彩、文字,由于依附于結構造型的表面它們會隨著結構造型的變化而相應在視覺上產生很大差異,這里把它歸結為書籍形態設計的第二個組成部分——造型設計。“態”指的是設計作品所處的動、靜狀態,其意在將動態的設計觀念融入到形態設計之中,這也是書籍形態設計的另一個著眼點——狀態設計。“結構設計”、“造型設計”、“狀態設計”三者在運用時相互交錯、相互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們共同編織成“書籍形態設計”這一有機整體,書籍形態給人的感受也會在“形之美”與“態之韻”中生成出來。
形之美
結構設計。無論精裝書或平裝書皆擁有其約定俗成的裝幀結構,這是為進一步完善其閱讀、審美、認知等功能而逐漸演化而來。對于不同開本、不同外形的書籍為使其形態能夠牢固、實現能夠合理,乃至為使其傳遞信息更加準確,皆需要對其內外部結構的造型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由此,對于“形”便呈現出一個著眼點——“結構設計”。
造型設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感知的事物大都是四維空間中的三維立體,書籍形態本身也不例外的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存在于客觀世界之中,因此書籍首先為我們呈現的是其形態作為客觀實體本身所具有的“三維造型”。
“書是死的,但在被閱讀的那一刻它是活的。”除了在靜止狀態下呈現的三維造型,書籍在被使用過程中也會呈現出不同類型的造型。在使用過程中,很多書籍形態的呈現方式以二維感受為主,比如:對于比較薄的書籍或者是將書籍平鋪進行展示時、特別是在將書籍展開對內文進行閱讀時,書籍形態給人的視覺感受會以二維平面為主,本文便將此時書籍形態所呈現出的造型稱為“二維造型”;而有的書籍在體量上本身就給人強烈的立體感,有的書籍形態在使用過程中其呈現方式以三維感受為主,比如在讀者對折疊書進行瀏覽的狀態下,本文將此時書籍形態所呈現的造型稱為“三維造型”。
態之韻
三、書籍形態設計的類型
書籍形態設計的類型可以從諸多方面進行分析,從工藝材料角度可分為平裝書、精裝書;從功能角度可分為日常用書、展示用書、收藏用書等;從表現內容可以分為具象型與意象型等等,不同的角度分析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在此,文章采用以視覺感受判別的簡單方法,即用設計成型后的視覺形態作為標準將書籍形態分成三種類型:書籍平面形態、書籍立體形態、書籍虛擬形態。
(一)書籍平面形態——二維
在書籍設計中,從總的視覺形態上看,其成型狀態或使用狀態以平面的感覺為主體,我們就稱其為“書籍平面形態”的類型。
雖然書籍在現實中皆是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存在,但是它給視覺的感受卻通常包含平面感受、立體感受以及虛擬感受等等。一些厚度較薄、開本較大的書籍通常會給人比較強的平面感受,比如:期刊雜志、畫冊等等,特別是當對它們進行展示的時候平面感受尤為突出,這種類書籍的形態顯然屬于書籍平面形態的類型。
(二)書籍立體形態——三維
在書籍設計中,從總的視覺形態上看,其完成狀態或使用狀態以立體的感覺為主體,同時又不失書籍設計的種種特征,我們就稱它為“書籍立體形態”的類型。
依前所述,林林總總的書籍形態無論從體量還是視覺感受來看都屬于立體形態的范疇,其中又以精裝書籍較為典型。精裝書通常具有較為充足的體量,這在視覺上往往給人以立體感受;其護封、封面、環襯、扉頁等書籍主要組成部分相對較為完整且選材較為考究,這些都使人在使用過程中較易產生層次感、立體感。
四、結語
對書籍形態設計的研究是在書籍設計概念基礎上展開的,將書籍設計分為圖形、色彩、編排、形態、風格、系統六個方面來加以理解分析,是力圖在藝術設計不斷變化的新形式下以新的視角對書籍設計本身進行更加全面的審視。書籍形態不僅為書籍設計提供了載體和依托,它的導入也為書籍設計注入了新活力。將書籍形態分為造型設計、結構設計、狀態設計來加以分析理解,會使我們能夠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將書籍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學科融會貫通起來,會使我們能更加有效的把握設計。將書籍的形態類型歸結為書籍平面形態、立體形態和虛擬形態,是以視覺感受為主線對書籍形態進行系統化梳理的產物,其目的是為我們探尋一條更加有效地分析設計的途徑,同時也希望以此將相關研究引入深化。
參考文獻:
[1]楊志麟.平面設計中的形態設計[J].包裝與設計.北京,2003(6)
[2]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Ⅰ[G].1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
[3]呂敬人.書藝問道[G].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4]呂敬人.呂敬人書籍設計教程[G].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