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婕
摘 要: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深,我國保險行業市場緊隨其后日趨國際化。本文簡單結合一系列發達國家的保險監管制度從而展觀我國保險監管發展趨勢,為更好地與國際保險發展相連接,適應全球金融體系,從而指出我國可借鑒的方式方法,作為我國保險監管發展的參考因素。
關鍵詞:保險;保險監管;制度完善
保險監管是指國家保險行政管理部門為促進保險業的健康發展而對被保險人的相關合法利益以及保險業進行有效的審批、監督、檢查管理。而保險監管法律制度就是調整保險監管的各種法律規范的體系。展觀全球國家成熟的保險監督體制,試與之進行比較制度的發展模式、發展進程,借鑒他們在某些方面先進理論和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我國自身的保險監管制度有正確的認識。本文將典型的模式發展過程進行粗略的分析:
一、美國
眾所周知,美國的政治格局分為聯邦和州政府,正因為獨特的形式導致其法律制度等結構也遵循此規律發展,在金融監管中,他們之間相互獨立,互不干涉,分權制衡。在州政府以下,又是以每周為單位設立屬于專門的監管機構——保險局。美國存在缺乏監管的統一性問題,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摩擦與矛盾逐漸擴大。1810年美國史上第一部有關保護保險公司和保險人利益的法律在賓夕法尼亞州應運而生。此法頒布后,相關的監管法律制度有了核心的支撐,在此基礎上又不斷充實適應和調整。
二、英國
英國堪稱為世界保險大國,具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保險市場,雖作為普通法系代表,但保險監管是以成文保險立法為核心,普通判例為補充的。它與美國形式不同,英國作為歐洲國家的代表實施開放性市場,主張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并重的寬松監管模式,在此模式中將保險人的償付能力監管作為中心。英國保險監管體制的特色在其擁有完善的保險行業自律組織,1909年《保險公司法》近10次修正案,終于在1982年確定為現行最基本的法律。
三、日本
日本作為同屬亞洲的國家,其保險勢力不容小覷,它主要以行政手段為主,進行集中而嚴格的監管。日本保險體制屬于集中單一制,權力集中在中央,其對償付能力的監察尤為重視。1900年7月日本依本國保險發展環境頒布了首部保險監管法——《保險業法》和《保險業法實施規則》。90年代中期以來,以修改《保險業法》為起點,日本在此時機處開始大規模的保險業制度改革調整。經過數年的整合,全國保險監管機構由保險課轉為大藏省再到如今的金融廳,一步步加強專業化的金融監管,從而形成最終的全面監管。
從上述可得知各國的保險監管制度從創立開始到完善,都取決于自身的經濟發展,政治理念,形成符合自身國家的治國理念和實際需求:
美國的文化背景和政治體系等與我國存在較大差異,作者認為我國目前尚不能實施美國“雙重監管”的模式。我國是一個多省份的國家,各省經濟發展保險市場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如就北上廣的GDP和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相差較大。美國各州雖也有少許差距但相對來說保險法大體相同,我國權力一旦下放到各個省份,相關制度很難有效額達到預期效果。
英國的模式有利有弊,它的保險法律法規全方位對經營的問題做了相關限制,也是一種開放性的市場。而我國的保險經營處于長時間的封閉中,政府參與度非常高,盡管經過各種形式的改革和市場對外發展,但舊制度的影響依然強大。英國成熟的市場下的保險監管模式對于我國來說,可適當取其部分有益之處,如我國可以借鑒其監管與服務一體的理念和并重的方式,提高行業自律性。
由于我國同日本同屬亞洲地區,在歷史傳統和文化背景上有較多相似之處,以此便于相互學習和借鑒。根據日本的模式來看,權力集中在中央,這樣有利于統一管理,而我國正是要利用這一點將市場和政府間的關系緊緊聯系在一起,不偏不倚從中求穩。在穩定的平衡發展基礎上再對其他能力的監管進行加強,加之與國際接軌,擴大對外市場,形成一個完整的全球化體系。
在穩步發展過程中,一面要虛心學習西方保險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另一面要正視問題的存在,規避風險,展望未來,因此應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提高整體機制水平。監管者合法合理的運用權利維護市場秩序,被監管者積極文明守法用法維護自身權利,兩者之間應是互相牽制,互相平衡的關系。在針對保險市場的監管方面,從立法到守法等各個環節,都是密不可分,任何一個環節都關聯這整個保險市場的平衡發展。所以堅持發展與公平原則是解決市場失靈的重要舉措,監管機構借以來規制保險市場。
(二)明確我國保險監管的原則、目標和模式的運行總所周知,保險業是社會所稱的風險行業,針對保險業的運行,必須有效監管,而成功的監管前提是要明確保險業務部門監管原則、監管目標以及運行模式。“以我為主、安全可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和諧發展。”這是保險監管部門提出的監管新五項原則。
(三)完善法律體制的建設。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發現我國在立法考察方面并不完善,在保險立法角度效果不顯著。為了使監管政策有效實施有法可依,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提高保險法律規范的效力層級。監管就是需要依靠一個有權威的法律規范來對范圍內的行為進行強制性的規范管理,可以說一個權威的制度是所有監管實施的前提。2.補充行業監管內容空白點。在這方面是立足我國實際,結合我國保險體系建設的需要,制定出合國情,共國際的保險法規條例。3.增加實施細則或司法解釋。從這方面入手,我國相關機關可隨著保險市場經濟的變動和國際保險監管發展趨勢,及時的對部分條款做進一步明確,減少法條模糊性。
(四)不斷促進對外開放。如今世界各國經濟命脈相互串聯,經濟全球化已經初步形成。保險行業作為其中的一個小部分也會受國際金融風險影響,國際間資金信息流動頻繁,同其他市場一樣,保險市場發展前景不容小覷,但同時也面對未知的挑戰。在求穩的步伐中,不斷通過改革的手段加強自身建設和加強合作信息共享,從而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鄧成明等.中外保險法律制度比較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
[2]申曙光.保險監管[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3]伊田.中國保險法律市場的法律控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4]裴光.中國保險業競爭力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5]裴光.保險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論分析[M].2007
[6]劉紅林等.發達國家保險監管制度[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