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瑤
摘 要:封建社會以來,思想意識形態始終被傳統倫理綱常名教占據主導地位,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喪失了各種應有的權利。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促使一批先進的知識女性產生了新的思想和意識,激發起中國女性的反抗精神和斗志試圖改變被壓迫的現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根基開始動搖,女性自主意識已逐漸覺醒。新文化運動時期是婦女解放運動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中國女性思想的覺醒具有重大的啟蒙意義,并且為后來中國的女性解放和發展作了良好的鋪墊。
關鍵詞:新文化運動;女性意識覺醒;女性解放
一、先進知識分子對女性問題的關注
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弘揚“民主”和“科學”,這對于封建專制和傳統倫理道德無疑是巨大的沖擊,動搖了傳統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思想禁錮,啟發了民智。新文化運動宣揚自由民主、人道主義、個性解放,女性問題也是其重點關注的內容。把婦女們從封建社會中解放出來,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成就之一。
1916年初,陳獨秀發表《一九一六年》一文,認為處于被征服地位的女子、奴隸、捕虜、家畜都應該恢復獨立自由的人格,女性不應該成為他人的附屬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還強烈號召青年要有反抗精神,改變被征服的現狀。1918年1月,陶孟和將西方婦女運動觀引進中國,并發表了論婦女地位的文章。同年5月,周作人發表了他翻譯的日本謝野晶子的文章《貞操論》,在文中譴責了貞操即道德的觀點,并強烈抨擊要求女子單方面的保持貞操。這些具有宣言性質的文章一經發表,使婦女問題獲得了更多的社會關注,不僅將其與其它社會、政治問題一同討論,也把女性解放視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正是由于新文化運動開始之初,這些先進知識分子就意識到了女性解放對于民族解放中的重要影響,重構性別文化在建立新文化中的重要性,因而將女性問題列為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從而形成了這一歷史時期規模空前的女性主義思潮。
二、新文化運動時期女性覺醒意識的探索和實踐
(一)提倡大學開放女禁,謀求教育平等
基于近代“女學”的興起,女性教育成為新文化運動重點關注的方面,通過教育來促進女性人格意識的覺醒和人格的完善。當時社會上的先進知識分子普遍認為,“教育上的平等為一切平等的淵源”,一些進步女青年也要求女性應和男性一樣擁有受教育權,并主動尋求方法爭取大學開放女禁。甘肅進步女青年鄧春蘭在1919年5月寫信給北大校長蔡元培,首倡大學應解除女禁,招收女生,男生女生同班共同學習,接著全國掀起了大學開放女禁的熱潮。女子接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認知、思維等各方面能力會不斷提升,能夠培養出健全的人格,這為她們主動擺脫舊禮教的束縛,作為獨立的個體進入社會生存創造了條件,為她們自身的解放打下了基礎。
(二)批判封建婚姻制度,追求婚姻自由
在思想文化革新的背景下,女性們開始對封建婚姻制度發起攻擊,痛斥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并通過實踐來把握婚姻自主權。如向警予、蔣碧薇、郭隆真這樣的知識女青年,她們都主張婚姻自由,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樣的封建思想進行猛烈批判和抨擊,勇敢地尋求自己的幸福。而普通女性則采取比較極端的方式來進行抗爭,如趙五貞的自殺和李欣淑的出走。由此可見多數女性都想要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主自由地選擇婚姻。這些事實都說明這一時期女性的人格意識觀念逐步增強,不再忍受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和壓迫,而是堅決地與其作斗爭,渴望得到尊重和自由,實現人格獨立。
(三)參與政治生活,投身愛國浪潮
在思想革命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女性的有了政治參與的意識,她們期望同男性一樣在政治領域中實現價值和社會責任感。五四運動時就有一大批知識女青年踴躍參與,北京女高師聯合十幾所女校成立了北京女學界聯合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反帝愛國活動。與此同時,全國大部分地方的女性都紛紛效仿躋身于愛國浪潮中。新文化運動時期,各省進步女性積極組織成立參政團體,發起了近代中國第二次女子參政運動。1921年湖南女界聯合會向省制憲委員會提出:女子須取得“教育同等權”、“職業對等權”、“婚姻自決權”、“財產均分權”、“公民選舉、被選舉權”等。不言而喻,新文化運動時期女性參與政治生活的意愿逐漸深入,對其有著獨到的見解,在政治領域的女性人格意識得到了很大提升,試圖通過參與政治生活來實現人生價值和服務社會的理想。
三、新文化運動時期女性意識覺醒的深遠意義
新文化運動時期是中國人進行思想革命,女性意識從黑暗王國中開始覺醒的時期。不容置疑,在新文化運動中,男性在重構性別文化以及婦女的解放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覺醒的新女性作為主體能夠發揮能動性做出一系列努力,不再被封建專制禁錮和束縛,嘗試通過各種途徑來為實現個體價值和擁有獨立的人格。在這一時期,廣大女性通過自身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獲得了本該擁有的各種權利,促進了女性人格的解放;與傳統的倫理綱常作斗爭,重塑了現代女性在社會和生活中應有的品質以及地位,推動了女性人格價值的實現,打破了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殘酷壓抑,為五四新文化運動進一步深化女性解放奠定了基礎,開闊了思路,也為后來中國女性解放和發展做了可貴的探索。
新文化運動時期具備了以往任何時代都無可比擬的“女性意識”,但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雖然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女性意識的覺醒還表現為與愛國運動相結合,在愛國斗爭中求解放,但從整體上來說,這一時期的女性人格意識覺醒依然是被孤立看待,未將其與民族解放、階級解放聯系起來,還未意識到只有當民族解放和階級解放之后,女性才能夠徹底得到解放,擁有完整獨立的人格。其次,覺醒的女性只占少數,且覺醒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如處理問題的方式較極端,未能達到有效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實現女性女性意識的徹底覺醒,還需要女性自身和社會做長期的努力,道阻且長。
總之,新文化運動時期在女性人格意識的覺醒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顯著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但在許多層面都有歷史性的突破,并為后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女性解放和人格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獨秀.獨秀文存(第1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34.
[2]唐婭輝.新文化運動時期對傳統性別文化的質疑與革新[J].求索,2011(05):52-54.
[3]張文娟.近代婦女解放思想與五四新文化運動[J].齊魯學刊,2008(01):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