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漫莉
摘 要:古希臘神話以人神共形共性的方式表現了對無道德地一味追求自我愉悅的行為的批判,法國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中通過對艾瑪的語言、行為、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表現了其對自由意識的病態追求,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深入分析《包法利夫人》對古希臘神話中無道德式自由意識的繼承和深化。
關鍵詞:古希臘神話;包法利夫人;無道德;自由意識
一、古希臘神話中的無道德式自由意識
古希臘神話是關于神和英雄,即被古代城邦頂禮膜拜的兩類人物的一整套故事。在希臘神話中,道德因素從未停止過與無道德因素的抗衡。爭強好勝、嫉妒是諸位神具有無道德因素的表現,智慧女神雅典娜把比自己紡織紡得快的阿拉克尼點化為蜘蛛;英俊瀟灑的美少年雅辛托斯和太陽神阿波羅是好朋友,西風之神杰佛瑞斯妒火中燒,略施小計殺害了雅辛托斯;十二提坦神的誕生是兒子烏拉諾斯和母親蓋亞亂倫的結果……古希臘神話中對于神的無道德因素的敘述表現與交織其中的抒情表達,既是對人性的滿足也是對人追求自由意識的體現。諸神的欲望與需求的表現諸如宙斯的好色、赫拉的嫉妒、普羅米修斯的強硬、阿伽門農的霸道等,都是人性本質對于無道德自由意識的展現。真正的神性是超脫于欲望的控制而無欲無求的,而古希臘神話中的神性已淪于人性對權利、愛情、欲望上自由的追求,從文學倫理學角度來看這種對于愛情、欲望、權利是違背道德倫理的,是一種無道德的自由意識。
二、《包法利夫人》中艾瑪的無道德式自由意識
現實主義的庸人滿足于現狀,浪漫主義的怨婦卻向往未來。艾瑪抱著浪漫的幻想開始人生,從“欲”出發,感到自己的丈夫太缺乏情感情趣,渴望結識一個風度翩翩、談吐風雅的男子,終于做人情婦,縱情聲色,結果身敗名裂,不得不服毒自殺。她就像一個周旋在眾多男人,周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陀螺,貪婪地為自己的浪漫吸取養分,可是又無情地被“現實”打敗。
艾瑪豐滿的理想與熾熱的激情將她心中的“愛情”神化,對心目中愛情上的精神自由成了她畢生的追求,這種執念使得她不顧倫理道德規矩一次又一次地以傷害家庭的方式尋求刺激,追求一種病態的快感。但在她周圍,卻是那些由腐敗的社會滋生出來的生活放蕩、爾虞我詐的卑鄙無恥之徒,無道德與無道德的碰撞導致她走向絕路,經歷了由滿懷希望到徹底絕望的轉變后,最終艾瑪選擇了滅亡。
在福樓拜的筆下,隨著艾瑪日益增長的欲望與虛榮,她被自己想象中的浪漫生活蒙蔽了雙眼,這種對虛榮的自由的追求讓她早已看不清自己,它像一顆種子,在艾瑪的身體里一旦種下,便瘋狂地生根、發芽,很快便長成了參天大樹。最后,這種無道德的觀念將其送上了死亡的道路。福樓拜毫不留情地將“現實”與“理想”的關系,用女主人公艾瑪的選擇及結局呈現在了我們面前。艾瑪在度過了一段虛假的“理想生活”之后,最終還是回到了“現實”,無法接受現實的她選擇了用死亡了結自己做了很長的這個夢,其表現出的無道德的自由意識究其原因是對浪漫主義的過度追逐。
三、《包法利夫人》對古希臘神話中無道德式自由意識的繼承
古希臘神話中以人神共形共性的形式所表現的是人性中對現實的欲望、權利、愛情的無道德式自由意識的批判,而《包法利夫人》中的無道德式自由意識已不僅是簡單地對精神、物質享樂的過度追求,對無道德式自由意識的表現更為深化。艾瑪甚至是將對現有生活的不滿轉移到他人身上,通過使他人痛苦或臆想自己的不幸來滿足精神上追求的刺激和逾越,李健吾在《福樓拜評傳》中寫道:“她愛任何事物,并非為了任何事物本身,而是為了任何事物在她心上引出歡悅的情緒。”除了追求愛情和物質上的自由享受而逾越道德,艾瑪甚至以暗自嘲諷丈夫夏爾·包法利的懦弱愚蠢和初識時愚弄萊昂以其求而不得的痛苦為樂趣。“她內心崇拜的是殉難的瑪麗女王,狂熱地敬仰的是出名的或不幸的婦女。”這種對自我意識自由的追求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并通過描寫艾瑪內心的“本我”與“超我”之間的拉扯對無道德式自由意識的表現更加深刻。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對權利、愛情、欲望上無道德的自由追求切入,著重探討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融合下催生出的《包法利夫人》中,表現出的無道德式自由意識對古希臘神話的繼承和深化。福樓拜天生浪漫氣息,卻又不屑情感流露大肆渲染,同時他的客觀性態度又讓他反感有“教諭性、道德的、改良主義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想的混雜使得作品中因自由意識而產生的前后對比、矛盾沖突極為鮮明,如第一部中對艾瑪結婚行列的描寫與第三部中她的出殯行列的描寫,表現出對無道德式追逐自由的批判。在其后作家創作中(如《安娜·卡列尼娜》),無道德式自由意識仍有所體現和發展,體現了西方文化對現實中的物質、欲望、權利中所滋生出來的無道德式自由意識的一以貫之。
參考文獻:
[1]李健吾.福樓拜評傳[M].長沙:湖南出版社,1980.
[2][法]福樓拜.包法利夫人[M].許淵沖譯.北京:譯林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