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組織文化是企業提升管理效能的內在動力,也是企業營造良好內部發展環境的精神支撐。新時期下,企業管理者要重視組織文化建設,引導企業員工的價值取向,充分發揮組織文化約束人、教育人、管理人、激勵人的效用,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分析了組織文化對企業管理效能的作用,研究論述了組織文化領域下提升企業管理效能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組織文化;企業管理;管理效能
一、組織文化對企業管理效能的作用
組織文化是指企業在建設和發展中形成的共同目標、價值信念、行為規范的總和,主要表現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組織文化與企業管理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組織文化能夠賦予企業管理文化底蘊,激發企業管理的內在動力,增強企業管理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提升企業管理效能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員工對企業管理的認同感
組織文化重視對員工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的積極引導,強調將員工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協調統一,使員工自覺遵守企業各項規章制度,服從企業管理者的安排,能夠增強員工對企業各項管理策略的認同感,使員工支持各項管理措施的落實,從而為提高企業管理效能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二)激勵員工提高工作績效
員工工作績效是企業管理效能最重要的體現,在組織文化氛圍下,企業管理者更加尊重員工,能夠為員工提供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個人晉升空間,從而促使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有助于激勵員工不斷提高工作績效,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促使企業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
現代企業要建立起科學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企業管理效能,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而在組織文化領域下,企業可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人本化、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打破傳統強制性管理對員工的禁錮,不僅有利于激發員工的潛能,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使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經濟建設,而且還有利于提高企業管理的有效性,穩定企業內部員工隊伍結構,消除影響企業發展的人才流失風險。
二、組織文化視域下提升企業管理效能的實踐路徑
組織文化涵蓋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企業在追求管理效能最大化的過程中,要從四個文化建設層面人手,通過文化建設增強企業管理的內動力,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效能。
(一)加強企業物質文化建設
企業物質文化歸屬于表層文化的范疇,各種物質形態都是其載體,可對物質文化進行如下定義:由企業全體人員共同創造出來的物質成果和企業中存在的物質設施組合而成的器物文化,這種文化能夠利用自身的視覺語意信息來左右人的行為,間接影響人的情感,是組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企業生產的產品、員工的工作環境、設備設施等,全都包含在物質文化當中。鑒于企業物質文化對員工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企業應不斷加強物質文化建設,以此來帶動管理效能的持續提升。企業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強物質文化建設。
1.物質文化包裝。企業可對辦公室、車間等空間場域進行文化包裝,增強這些空間的物質文化氣息,不斷地激勵所有員工,激發出他們工作熱情,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同時,企業可在員工的制服上做文章,以此為載體展示企業物質文化,提升管理效能。此外,企業可將物質文化融入產品當中,向消費者展示企業的經營和服務理念,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可度,擴大市場份額,從而達到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
2.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對于企業員工而言,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作氛圍的影響,良好的工作環境,不但可以促使企業文化品位的提升,而且還能使員工以更加飽滿的干勁投入到工作當中。因此,企業在進行物質文化建設時,應當為員工營造出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通過精心的室內布局和帶有企業物質文化的背景設計,增強工作環境的文化內涵。同時,企業應對員工食堂、宿舍等環境進行改善,讓員工在就餐和就寢時,能夠從中獲得歸屬感。
(二)加強企業精神文化建設
企業精神文化是全體員工意識的集中體現,是一個以企業精神作為核心的價值體系,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形成的文化成果。精神文化是企業整個文化體系的支柱,通過對它的建設不僅能夠使企業各部門及員工之間的協作變得更加密切,而且還能對員工的價值觀進行引領,激發出他們為企業奉獻的精神。從組織文化的視角上看,企業精神文化的建設能夠為管理效能的提升提供精神動力。鑒于此,企業應當不斷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具體措施如下。
1.加大精神文化宣傳力度。企業應當做好對員工的思想動員工作,借此來增強員工對企業精神文化內涵的理解,本著全員參與的原則,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員工進行思想動員。一是企業要將精神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傳達給員工:二是發動員工參與企業精神文化的制定,積極鼓勵他們為精神文化建設獻計獻策。對于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企業應當進行充分采納,由此可使精神文化的群眾基礎得以增強。
2.提煉設計精神文化。企業可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核心價值觀進行提煉,據此對精神文化進行設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其中蘊藏的各種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可以說這些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故此,為進一步增強精神文化對員工的激勵作用,企業可對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進行汲取,將之有機地融入精神文化建設當中,并與現代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構建全新的企業精神文化,促進企業管理效能的提升。
3.建設具有企業特色的精神文化。企業在建設精神文化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的行業特點,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企業的發展狀況,建設能夠反映出企業生產經營特色的精神文化,以此來對員工進行正面引導。
(三)加強企業制度文化建設
企業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產物,滿足精神文化的要求是制度文化建設的前提。可對企業制度文化做如下定義:與意識形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及領導體制。這里的意識形態具體是指企業精神和價值觀。在企業制度文化中,組織機構是載體,管理制度是表現形式,領導體制是核心,三者缺一不可。企業制度文化能夠對員工的行為進行規范,并使企業精神逐步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通過制度文化的建設,可提升企業管理效能,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始終處于穩定的運轉狀態。鑒于此,企業應當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具體措施如下。
1.強化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應當站在組織文化的視角上,借助制度文化建設,強化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遵循人本理念,關心、關注、關愛每一個員工,挖掘他們的潛能,調動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運用多樣化的教育培訓手段,增強員工們的綜合素質,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同時,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的人生價值在企業中得到最大限度地體現。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企業在建設制度文化的過程中,應當將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作為重點,從而使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有制度可依,以此來促進管理效能的提升。企業應建立并逐步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生產車間管理制度、產品管理制度等。同時,企業應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分類梳理,簡化并廢除掉一些實際效果不明顯的制度。
3.確保制度有效執行。想要使管理制度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就必須保證制度的貫徹執行。為此,企業應當對內部管理進行強化,利用各種制度對員工進行管理,嚴格按照程序辦事,維護好制度的公信力。
(四)加強企業行為文化建設
企業行為文化是組織文化的行為層,是企業在進行各種活動時產生的文化現象,從動態的角度上體現了企業的經營作風,折射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通過行為文化的建設,不僅能夠激發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還能促進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對于企業管理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企業必須重視行為文化建設,具體措施如下。
1.領導發揮帶頭作用。從某種角度上講,組織文化實質上就是企業領導文化,領導者的價值觀對組織文化的整體基調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在行為文化的建設中,企業領導應當充分發揮出帶頭作用,在處理好日常工作事務的基礎上,抽出部分時間進行學習,借此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領導能力。同時,作為企業領導必須要以身示范,踐行組織文化,用各種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當員工的行為違反企業的價值理念時,作為企業領導必須及時制止,對于情節嚴重者應當進行適當地處罰。
2.樹立典型。企業員工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鑒于此,企業在建設行為文化時,應當積極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的力量。企業可定期開展先進人物評選等活動,借助傳媒對本企業先進人物的事跡進行宣傳,由此不但能夠帶動更多的人踐行企業文化,而且還能使企業在社會中樹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如企業可開展創新之星、服務之星的評選活動,提升員工的創新和服務意識。
3.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企業可以建立工會,由其負責維護職工權益,并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如讀書會、登山比賽、運動會、文藝晚會等等,讓員工積極參與,豐富他們的生活,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
三、結論
總而言之,企業管理是一項系統復雜的任務,管理者要認清組織文化與企業管理效能之間的密切關系,通過加強組織文化領域下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積極探索企業科學管理方法,營造企業內部良好的文化氛圍,激勵員工提高工作績效,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效能。
參考文獻:
[1]周俊.企業文化在對企業管理中的戰略定位[J].求知導刊.2016(2):92-93.
[2]汪長禮.企業文化與組織管理模式的選擇路徑初探[J].商場現代化,2018(8):104-105.
作者簡介:
李睿,中國人民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