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柄瑞
摘 要:水彩畫是一種基于水而存在且擁有著其獨特風韻的繪畫形式,是將水色融合為一體,用畫筆在紙上揮灑靈感與抒發情感的一種繪畫方式。任何形式的文化藝術都脫離不開當地外部環境對其帶來的影響。陜西歷史悠久,又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當地民俗文化自古以來一直獨領風騷。陜西民俗文化特征鮮明,種類豐富,這些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陜西當地居民的生活寫照,具有非常濃郁的陜西本土氣息,為陜西水彩畫家提供豐富的創作題材。
關鍵詞:水彩畫、陜西、民俗文化
水彩畫是一種基于水而存在且擁有著其獨特風韻的繪畫形式,通過我國幾代水彩老前輩的不懈努力與研究,當今我國的水彩畫藝術已經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面貌。由于我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表現當地民俗風情的水彩畫藝術因地域的不同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這極大的促成了我國水彩畫藝術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明確了今后發展前進的方向。
一、陜西水彩畫概述
陜西水彩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陜西水彩畫藝術在1949年建國以后逐漸起步,為了讓陜西水彩畫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以胡粹中老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水彩畫家的帶領下,找到了當時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的趙望云先生和石魯先生,在這兩位老先生的大力倡導下,于1956年成立創辦了“春蕾水彩畫會”。
由于西北地區深處內陸,陜西的氣候條件比較干燥,因此在胡粹中老先生的水彩畫作品幾乎都是使用干畫法作畫。他的水彩作品主要以風景寫生為主,代表作《歸云洞》,構圖規整,畫中事物刻畫細致到位,畫面厚重,層次感強。雖使用干畫法作畫,但畫面也很好的保持了水彩畫自身的特色,色彩秀麗明亮。
老一輩水彩畫家大多不是陜西當地人,但當這些老一輩畫家慕名到了陜西,陜西獨特的風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陜西人質樸純真的個性深深的打動了他們。可以說,老一輩水彩畫家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陜西的地貌風土人情的吸引,對其產生了難以抑制的創作熱情,并將其通過作品展現出來。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古代陜西的文明給余鐘志老先生的水彩畫創作帶來了靈感,并由此培養了很多日后致力于陜西水彩畫藝術發展的人才,為陜西水彩畫的不斷前進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陜西地域民俗文化
地域文化指的是特定區域內仍發揮作用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是該特定區域內生態、民俗、傳統等文明表現。在這特定的地域范圍內跟環境相融合,所以會被打上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
陜西歷史悠久,又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當地民俗文化自古以來一直獨領風騷。以這里獨有質樸的形式和鮮活的內容,映射了幾千年來陜西人民性格的縮影、文化的神韻。陜西民俗文化類型豐富多樣,陜北的剪紙是心靈手巧的勞動婦女傳承發揚下來,古樸自然,生動別致,被稱為“地上文物”;“唱戲吼起來”的秦腔,純粹、原始、豪放,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劇種,為西北地方劇之首;安塞腰鼓發展歷史久遠,是陜北民間一種獨特的舞蹈表演形式,氣勢磅礴、熱烈奔放;陜西皮影是陜西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具有濃郁的秦人特色。另外還有年畫、戶縣農民畫、鳳翔泥塑、面花、民間社火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在這里世代傳承。
三、陜西水彩畫與地域民俗文化的融合
任何形式的文化藝術都脫離不開當地外部環境對其帶來的影響。水彩畫藝術由于對水分的敏感,在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上,自然環境便成了影響繪畫風格的因素之一。
陜西南北狹長,橫跨三個氣候帶,使得由南到北自然環境差異顯著。陜南四季分明,具有明顯的南方氣候特征,孕育了彭如華教授《田園的風光》等作品。《田園的風光》中描繪了陜南水色淋漓的田園風光,可見畫家對陜南這種質樸自然、和暖濕潤的農村風光富有深刻的感情。畫面取自陜南農村一隅,顏色透亮溫潤,清新自然。往北關中平原一望無際,呂智凱先生在這里描繪了大量的關山風貌。他爬過雪山,走過草地,探訪過江南水鄉、領略過邊疆大漠,感受過祖國的大好山河、名山大川,但都沒有使他停下自己的腳步。直到在偶然的機會在陜甘交界處遇到了關山,畫家便深深的愛上了這里,篤定這便是自己尋找多年的題材。這里的牧場有著陜西獨有的質樸,帶有關中平原具有的獨特氣質,這里的草木有著兒時黃土的氣息,帶著對過去故鄉的記憶。呂智凱教授用了十余年的時間感受這里自然的韻律,并創作出了一系列關山題材作品,頻頻入選全國美展。他筆下的關山是自己內心深處的關山,廣袤的草原,不羈的野馬,都是畫家筆下信手拈來的素材。它們承載著陜西特有的文化內涵,仿佛都是從心底升華出來的,靈魂與自然完美契合,創作出了這一系列天人合一的作品。
陜西民俗文化特征鮮明,種類豐富,這些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陜西當地居民的生活寫照,具有非常濃郁的陜西本土氣息,為陜西水彩畫家提供豐富的創作題材。如史濤教授《陜北正月》的題材是陜北常見的農村過年情景,描繪了陜北人民歡天喜地過大新年的民俗風貌,通過刻畫陜北孩童喜悅的表情,來映射陜北地區春節氣氛的濃郁與家家戶戶喜慶過大年的景象。由此足見畫家對于陜北民俗的熱愛。以上所列舉畫家都是自覺的將陜西傳統民俗文化作為題材融入到自己的水彩畫創作當中,并將自己的思想帶入畫中,賦予陜西水彩畫新的精神內涵,發人深省、引人沉思。
三、結語:
從陜西水彩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得天獨厚的地域資源與文化氛圍對地區藝術風格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陜西水彩畫之所以能夠自成面目的原因也在于此,但是對于其今后的發展而言,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土資源的同時,又能借助大的文化發展創作出具有思想內涵又不乏時代感的藝術作品,還需要一如既往的努力探究。陜西具有極深的文化底蘊,可以為藝術家提供不竭的藝術靈感,只要探索不懈,陜西水彩畫的藝術語言特征則會具有更大的拓展空間,有更好的藝術面貌。
參考文獻:
[1]《中國水彩畫史》.袁振藻,上海畫報出版社,2000年
[2]《中國水彩畫現況?回顧和展望》.黃鐵山,美術大觀,2007(1):5.
[3]《陜西水彩畫地域特征研究》.史淑君,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