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偉鳳 陳藝珍
摘 要: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改革,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進行文化教育,社會文化水平也普遍的提高。但是,在一些偏遠的不發達的農村,仍是存在著學生頻繁輟學現象?;诖?,筆者將以初中階段為例,對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原因及對策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輟學現象
目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已得到廣泛的落實,但是農村中學輟學現象仍然較為普遍。農村初中生輟學問題更為嚴重,輟學原因何在?“控輟”的治本之策又是什么?通過筆者對輟學學生的走訪和調查、仔細比較、認真分析,總結出以下幾種較為常見的輟學原因并且分析出一下幾種應對對策,希望助力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原因
(一)學校原因
導致農村初中生輟學的學校原因如下:學校仍是采用應試教育評價體系,從而導致教師教學太過于急于求成,學生學習壓力大、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教師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且對學生的關懷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
(二)家庭原因
導致農村初中生輟學的家庭原因如下:很多家長仍然擁有比較落后的思想觀念,認為文化知識并不重要,從而導致學生早早地輟學;一些農村家庭因為經濟苦難,想要孩子為家庭分擔相應的經濟負擔,從而也使得孩子初中未畢業就輟學。
(三)個人原因
導致農村初中生輟學的個人原因如下: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和問題不積極主動地去解決,而是產生厭學的心理,從而導致輟學;學生太過于依賴家長,對學校生活有恐懼感,從而導致輟學。
(四)社會原因
導致農村初中生輟學的社會原因如下:隨著城市打工潮的形成,農村中盛行著讀書無用論,認為孩子還是趁早打工的好;學生受不良村風的影響,導致很多在校生注意力不在學習上。
二、控制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對策探討
(一)、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分層次的教學策略,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
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授的時候,針對那些后進生,應該鼓勵他們進行課堂問題的回答,當他們能夠正確的回答課堂問題后,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夸贊,進而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授的時候,針對那些優等生,應該多向他們提問比較難的、能夠拓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提高優等生的學習水平。當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而將班級上的學生分為三個小組,針對不同的小組,教師可以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針對第一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課下的時候復習基本的課本知識;針對第二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課下的時候,在掌握基本的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做與之相應的課后題;針對第三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刻下的時候,在掌握基本的課本知識和做與之相應的課后題的基礎上,將課本知識合理的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教師可以在第二節課的時候,對學生進行作業的檢查,以監督他們作業的完成情況。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通過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們學習文化知識的興趣,讓他們了解學習文化知識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進而防止他們輟學。
(二)、加強與家長的交流
教師應該多與學生的家長交流,改變他們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如,教師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家長會,進而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教師可以在每學期期末的時候,開展相應的家長會。在家長會上,教師可以向學生的家長播放與教育有關的短片,讓他們了解到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在播放完相應的短片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期末成績,向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頒獎,對于那些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可以夸贊他們學習的優秀之處。通過這種方式,家長傳統的思想觀念。再比如,教師可以在假期的時候,走訪學生的家庭,通過與家長深度的交流,讓家長了解到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并且向家長夸贊學生學習的文化知識的優秀之處。在交流中,教師可以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并且讓他們知道孩子的學習影響著孩子的未來。教師可以讓家長監督學生,從而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假期作業,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針對那些將要輟學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家訪,通過與家長進行交流的形式,進而了解學生輟學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家長的思想觀念傳統落后,教師可以向家長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總之,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還要多與家長交流溝通。通過這種方式,防止初中生輟學現象的發生,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樹立新型教學觀,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初中學生容易學習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型的教學觀,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改變教學地點,將教學地點搬到了學校的計算機室。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推動他們對課本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前,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收集整理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料,并且讓他們在下課后上交一份學習成果。再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課外作業,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布置合作型課外作業,把班級上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外合作型作業。教師也可以設計以采集形式為主的課外作業,學生通過進行關于采訪、資料收集等多種形式,進而完成相應的課外作業,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總之,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水平,防止學生出現輟學現象。
(四)、寬容對待學生的錯誤行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面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教師應該運用合理的方法對他們加以引導,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教師在教課的時候,發現有名學生在課堂上偷看小說。此時,教師不應該對學生進行嚴厲的責罵和懲罰,而是對這名學生進行悄悄的提醒,讓他不要再看小說。在課下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這名學生叫來辦公室,并且讓他來的時候帶著課堂上看的小說。教師可以將這名學生的小說沒收,并且告訴他如果下次考試成績能夠提高一點,會在放假的時候歸還給他小說。并且,教師可以從中發掘這名學生對文學的興趣,給他提供一些比較著名的文學經典,讓他利用放假的時間進行閱讀。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可以保護學生的尊嚴,還可以發掘學生對文學知識的興趣并加以引導。再比如,教師發現一名學生有偷竊的行為,可以對他進行私下的談話,讓他停止這種行為,進而引導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綜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的重要。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通過與家長交流,改變家長對教育的態度;通過寬容對待學生的錯誤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樹立新型的教學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防止農村初中生出現輟學現象。
參考文獻:
[1]徐立華.問題與出路:對農村中小學生失學、輟學現象的思考[J].陜西教育·理論,2006(09).
[2]李崇愛,徐華紅.農村中小學輟學屢控不止的癥結分析與對策思考[J].職業時空,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