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是一種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提升的教育模式,在我國教育發展的道路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高職院校在培育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還著眼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和熏陶,積極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思想價值觀念。本文通過對學生主體性的中心內涵進行分析,并概括出高職院校的學生存在的基本特征,最后總結出基于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應從三個方面著重構建高職思想政治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學生主體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
引言
在我國的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中,不僅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還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雖然取得的教學成效并不是很理想,但高職院校仍應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思想政治知識,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革,并結合實際情況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1學生主體性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學生的教育活動,對受教育者應寄予更多的尊重,特別是在實際的思想政治的教學實踐中應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意識。這里所說的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是指在具體的思想教育活動中,教師應逐步的引導學生去處理外部的關系,它還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自主性,這是由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展現出來的自我認識能力,并根據自我的認識決定自己參與活動中的態度和程度;其二能動性,集中表現在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實踐能力,對自己行為的約束、調節等,并使其達到自己設想的目標;其三創造性,這是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創新思想的表現,不僅對外物進行創新,還是對自我人格的更高追求。
2高職院校學生的主體性特征
2.1自我管理能力較差
由于高職學生在義務教育的過程中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長期以來,他們都是被動的去學習,對教師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簡單的說,學生只有在教師布置了課外作業,他們才會遵照囑咐去完成;而在實際的課堂中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干擾。這就導致了高職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沒有很好的約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2基礎理論課底子薄
由于高職院校的生源是面向高中畢業生,所以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理論薄弱、成績偏低的問題,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有部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初中的教育階段就被派送到中等的職業學校,并逐步的升到高職院校中;其二是高考錄取是按成績的高低順序,由于成績中下的學生沒有被錄取本科學校,所以為了繼續學業就填報了高職院校。
2.3動手能力強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中,實踐課程所占的比例更大,有些學生已經在中等職業學校進行了相關的培訓,所以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他們對一些設備具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的發揚學生動手能力強的優勢,注重他們堅韌思想意識的培養。
3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構建
3.1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目標
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于發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對個人的價值給予尊重和保護,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力,應把保護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尊重每個公民的正當利益,促使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人的整體性發展并不是單指個人的進步,而是依托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灌輸社會正確的價值理念,并教會學生做人做事,遵守社會的基本規范和法律法規。
3.2以滿足學生生存和發展需要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內容
政治教育應符合主體在社會上的發展需要,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應根據學生自身的需要為前提,并著眼于學生社會生存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充分的把理論和實際聯系在一起。專業教師應加強自身對理論和實踐等的研究,并通過自身的研究來指導教學,通過自身的實踐和感悟來簡化教學中的難點,結合古今中外或者是生活周圍人的事例來進一步的說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考題的設計上,教師也應結合智力水平和學生對實際情況的應變能力,在考試形式的涉及中應積極的打破傳統的封閉式的考試模式,使其轉換為開放式的考試,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引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為學生今后邁向社會,走向職業生涯而奠定良好的思想和技能基礎。
3.3以師生雙向交流的“互動式”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方法
在高職院校中存在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對不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及時的改正。學生期盼教學的改革主要是因為對課堂背課的厭倦,而沒有真正的認識到教學高歌的實質性內容,學生的認識力和課改的本質存在很大的出入。而針對思想政治的教學活動中,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并不是說明學生可以任意妄為,而是挖掘學生的創造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作用,從而養成一種良好的學風。同時還應建立教師和學生進行思想溝通的學習機制,利用課外的時間,教師組織學生去參加多種多樣的學習思想的活動,在實際的活動中逐步的引導學生端正自己的態度和做事的方法,鼓勵學生從自己做起,促使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實際活動聯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凸顯出人格魅力。
4結束語
總之,基于學生主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應努力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并在理論的灌輸過程中聯系實際,促使學生盡早的適應社會,滿足他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同時還應加強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為學生創設多種思想教育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到到思想綻放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 羅金彪.試析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J].當代教育論壇,2010(26).
[2] 程守梅,夏瑩.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理論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8).
作者簡介:崔麗(1982-),女,江蘇揚州人,黨員,江西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