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民
摘 要:自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以來,緩解新增建設用地和耕地占補平衡的壓力,加強土地資源合理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的同時,能夠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城鄉建設統籌發展,有力地支持了新農村規劃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存在的難點和問題。
關鍵詞: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新農村建設
引言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綜合整治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實現對城鎮建設占用耕地的有效補充,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促使城鄉用地布局更加合理。通過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在加強土地資源合理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的同時,能夠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城鄉建設統籌發展,有力地支持了新農村規劃建設,緩解新增建設用地和耕地占補平衡的壓力。牡丹區自2008年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以來,緩解了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扎實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效地改善了農民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存在的難點和問題。
1 高新區農村建設用地土地利用現狀
高新區農村建設用地整治主要是農村居民點和工礦廢棄地,全區建設用地總面積22418.5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2%,其中,農村居民點用地就達11992.1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量的54.49%,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58%,面積比重過大。村內空閑地、廢棄宅基、閑置宅基地較多,且大多數村莊規劃滯后、布局散亂、分布零散,綜合整理潛力巨大。
2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2.1推進新農村建設走向規范化、規?;罗r村建設走向規范化、規?;瑥亩鴥灮送恋乩媒Y構和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約度。通過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推進新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控制之下使分散的居民點集中成片,向規劃的形態轉變,城鄉建設用地結構與布局得到優化,小城鎮和新農村社區協調發展。
2.2促進農民居住向村鎮集中,改善農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
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與新農村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起來,通過集中連片建設、整村遷建、遷村并點,引導農民居住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轉變,改變農村居民點“多、散、亂”的特點,便于基礎設施集中建設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在高新區通過增減掛鉤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居民原來的居住條件是低矮的平房甚至是危房,村居布局混亂,道路泥濘,污水橫流。通過規劃整治,居民住上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安全實用、經濟美觀的住宅,綠地、廣場、活動中心、幼兒園等得以布局,基礎設施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整潔,極大的改善了居民生活條件,實現了新型農村的發展。
2.3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度,緩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
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度,保護耕地的同時緩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通過有計劃地拆建整治,盤活農村長期閑置的居民宅基地、空閑地及低效用地;通過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和廢棄工礦復墾,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廢棄工礦復墾利用,將全區布局分散零亂、閑置低效的現狀農村居民點和工礦用地復墾為耕地,縮減農村居民點的比例,保障耕地不減少的前提下還能夠新增有效耕地萬余畝,切實保護了耕地,緩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
3 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中的困難與問題
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實施在保護耕地、促進新農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經濟與社會問題。
3.1對增減掛鉤政策認識不到位,耐心細致工作不足
對增減掛鉤政策認識不到位,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出現農民“被上樓”,甚至出現強拆引發惡性事件。一方面新農村建設工作量大、牽扯面廣,工作人員思想不統一,把增減掛鉤片面理解為追求建設用地指標,忽視其對建設新農村重大作用,認識上的偏差導致深入宣傳不夠,耐心細致工作不足。
3.2農民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經濟補償難以讓所有搬遷戶滿意
在資金管理使用上,雖然專門設立專項資金賬戶,實行統一管理,并且財政加大補貼力度,但是資金仍然是拆舊區項目實施中最關鍵的環節,來源單一、缺口大,拆舊建新工作首要的、最難的就是項目資金的落實。拆舊區的群眾補償、安置費用,建新區的占地同樣需要補償和安置,需要大筆資金進行墊付,而在實施掛鉤工程時難以籌措所需資金;另一方面資金分配使用不合理,有些項目沒有按照項目使用政府補貼資金,操作不規范,補償不到位、補償偏低,或者標準不統一,造成群眾不滿意,拆遷工作難以進行;實踐中較多的是建設方(開放商)墊資建房,容易出現資金缺口,拆舊和建新不能同步到位,影響整體工作的推進;對于一些貧困戶來說,拆舊區房屋比較舊,補償資金不足以換購最小面積的新房,需要在補償款項之外自己出幾萬元購房款,往往這些收入低、年齡大的貧苦戶難以承擔,同時生活方式的改變,水電暖等生活成本增加,在原先的生活方式下可以維持生活,但是“上樓”之后生活難以為繼,如果這批拆遷戶的保障、幫扶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項目的實施。
3.3整理出來的耕地質量不高,配套工程不齊全
耕地的占用和補充之間不僅要達成數量平衡,還要做到質量平衡,在實際工作中個別項目點拆遷工作完成后土地的復墾力度不夠,只注重耕地數量而忽視耕地質量,整理出來的耕地質量差,與增減掛鉤政策規定“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相矛盾,“占優補劣”問題時有發生。
4 對新農村建設中增減掛鉤工作的建議
4.1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宣傳、示范引導
開展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應強化組織領導,提高認識,完善相關規定,采取有力的措施解決拆遷安置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高標準地實施安置區建設,拆遷區復墾工程。同時加強宣傳力度,利用電視臺、電臺、報紙、網絡、宣傳標語等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群眾了解實行增減掛鉤的意義、相關政策,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充分發揮典型示范村居的帶動作用,通過現場參觀、現身說法,對比掛鉤前后的巨大變化,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親身體驗開展增減掛鉤帶來的好處,爭取群眾理解、支持、配合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
4.2切實保障農民權益
切實保障農民權益作為項目實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嚴禁盲目大拆大建和強迫農民住樓。始終把維護農民權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并考慮實際承受能力,防止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與收益權,開展增減掛鉤,必須舉行聽證、論證、充分聽取當地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加強監督審計,保證專款專用,補償和安置必須確保依法依規足額到位,保證農民利益不受侵害,長遠生計有保證。
4.3做好統籌規劃,助推新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在完善村鎮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基礎上,把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農田綜合整治和產業布局優化調整結合起來,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整體推進。通過增減掛鉤工作整合復墾的耕地實現規?;洜I,培育發展現代化農業;通過增減掛鉤推進農村城鎮化,調整產業布局,實現農村小工業向城鎮集中,實現產業集聚,農民收入從單純依靠土地種植走向承包收益、務工等多元化增收,實現土地利用結構優化、耕地有效保護、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統一。
參考文獻
[1]楊靜.臨沂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問題研究及對策建[J].山東國土資源,2011,27(10):71-72.
[2]劉元勝,崔長彬,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背景下的撤村并居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1(11):9-14.
[3]陳美球,馬文娜.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中農民利益保障對策研究———基于江西省增減掛鉤”試點農民利益保障專題調研[J].中國土地科學,2011,26(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