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軍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本文通過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探討,找出一種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的研究對于初中物理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物理 科學方法 信息技術
1.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在教學中的推行已經逐漸深入。物理是初中課程中一門非常重要的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推導為支撐的基礎課。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同時也可以使得初中生對于許多的物理想象通過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產生一個至關的認識。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上的廣泛應用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充分調動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細致的觀察能力和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2.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于學習充滿興趣,才可以使得學習變得輕松,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由于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更多的來源于實際生活,而同學們對于實際的實物往往具有刨根問底的勁頭,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來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新奇,上課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積極投入到教師的教學當中來。
如何有效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呢?由于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科學,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上的應用,將會大大的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將微觀的物理現象變為宏觀的物理現象,便于初中生進行觀察。物理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現象的規律的總結。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將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重現或者擴大化使學生可以更加仔細的關系。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提高了初中生的觀察興趣和觀察能力,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在物理課堂的教學中圖、文、聲、動畫、影像并茂,加強了表現的效果,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物理是一門是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使學生加深對某個現象的認識,而許多的初中生由于對實現充滿好奇,對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因此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初中物理的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由于中學物理實驗條件有限,某些物理現象,如運動和靜止、慣性、壓強、電荷流動、擴散、分子無規則運動、磁場分布等物理知識,學生如果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礙而影響物理學習。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以后,教師可以采用電腦教學軟件,通過計算機多媒體來再現或模擬各類物理現象,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使復雜的問題簡捷化,將漫長或瞬間的物理演變過程變成可控、有序的演化過程,使學生在課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于物理現象,給學生提供思維過程中必須的感受性材料,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這對于培養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的學習是學生進入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屬于一個新的事物,因此對于大部分的初中生來說剛開始學習物理難免感到比較困難。對于經不起困難的初中生來說可能就會對物理的學習感到厭煩,在物理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對于物理來說,幾乎每一個物理規律的發現都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教師在講解物理知識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物理故事,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這對于調節學生心理,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信息技術使得這一想法成為現實,例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動畫來通過比較搞笑的方式講解一些物理學家的有趣的故事,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例如,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來源于一個蘋果。當年牛頓看到了一個蘋果落地,他就在想蘋果為什么著地而不往天上飛呢?通過這個問題的提出,牛頓經過大量的研究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對于宇航事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一個蘋果打在一個卡通動畫人的頭上,然后這個卡通動畫人就會說,為啥就砸我頭上了呢,為啥不飛起來呢?同時還可以借助一些特有的音響效果,將動畫做的活靈活現,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使得學生對于萬有引力定律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
3.信息技術對初中物理教學的目標
初中物理的教學是一個基礎性的教學,也是初中生走向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初中物理的教學應該是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對于不同的學習階段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具有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對于牛頓運動定律的學習,初中生的學習目標僅僅是一個至關的認識,教學內容要求較淺顯,而對于高中學習牛頓運動定律時要求就會加深,因此必須訂立科學方法的教學目標。科學方法的內容本身是一種特殊的知識,但要認識、掌握、運用科學方法,必須通過適度的訓練,才能內化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所以科學方法的認識和運用是一種心智技能。物理教學應該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深刻理解,最后達到靈活運用的過程。
3.1 感性認識
對科學知識形成過程所運用的科學方法有一定的體驗和印象,并且形成感性認識。一般是對較難、非重點或教學初級階段涉及的科學方法的要求。例如對于牛頓運動定律的認識,初中生由于數學知識的欠缺以及對于實物的認知程度的能力,對于這部分內容的講解僅僅需要停留在一個感性認識的層面上即可。對于電磁感應定律的學習也是如此,僅僅需要電可以轉化為磁,磁也可以轉化為電即可。那么采用信息技術以后將這些問題形象化,使得初中生對于這些問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3.2 深刻理解
對于初中物理中的某些概念需要深刻的理解。通過深刻的理解,逐步認識科學方法的特征和作用,并由此認識和理解科學過程。例如初中物理中對于密度、電阻等概念的深刻理解,掌握采用比值定義法。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應該使得初中生對某些問題產生一個深刻的認識,通過動畫來向學生展示一個更加本質的現象。例如對于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這一現象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采用向初中生很好的展示,使得他們更加深刻的認識一些本質的現象。
3.3 靈活運用
初中物理中某些知識不僅需要深刻的理解,更需要靈活的運用,去解決實際的問題。例如對于理想化的運動模型,掌握其運動規律,并且可以求解實際的問題。對于電學部分,需要靈活的根據電壓、電流以及電阻之間的關系,已經其中兩個量求解第三個量。
4.結論
本文重點研究了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同時給出了初中物理教學的3個層次的目標。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教學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對于指導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覃繼勇. 初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科學方法分析[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9(S1)pp:174-175.
[2]蔡文祥. 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物理應掌握的幾種科學探究方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06)pp:60-61.
[3]高惠芳.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1,(07)pp: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