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核心因素,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是交給學生基礎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并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方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30多年的教育生涯和教研經驗總結中,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圍繞“注重基礎,培養習慣,適當引導,逐步提高”四部驟來進行。
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打好基礎的。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小學語文教學是從基礎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不能急于達到目的,只能一點點兒的積累,如泉水匯集小溪,小溪匯聚成江河大海那樣,樂此不疲。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圍繞“注重基礎,培養習慣,適當引導,逐步提高”四部驟來談談我對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教學感受。
一、改進布置作業形式,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基礎培養
寫字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如果寫字不過關,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學名家于永正在談寫字作業時強調布置作業要循序漸進,先多后少。而我想改變以往的生字作業形式也能起到減輕負擔增強興趣的目的,因此我將生字作業分為書法作業和拼音作業。書法作業有三種形式,分別是當天學完課后的字帖、照著字帖寫的小楷、月末書法展示;拼音作業是精讀課中含有生字的詞語,要求學生先寫好拼音,然后互相對換寫。這種作業比較靈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這不僅有助于書法練習,而且幫助學生強化生字的記憶,學生也不會因寫字繁多枯燥而產生厭煩情緒。
二、改變課堂教學形式,確立學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逐步提升聽說讀寫能力
課堂是學生磨煉自己的舞臺,是自主學習的平臺,因此我在課堂上會因不同的文本而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自己去學習,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字詞的學習,學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找出來,該讀的讀,該寫的寫;概況課文的主要內容或故事梗概,讓學生先寫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剛開始學生可能由于表達能力不強或膽小,直接說不好,所以事先先寫出來,這不僅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去獨立思考,也訓練了學生的說寫能力。在進行文本分析時采用說寫恰當結合,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從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獲益,聽說讀寫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適當引導,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需能讀書,需能作文,固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主讀書,不待老師講;自主作文,不待老師改。”教學中要使學生把學習的方法內化為能力,并要做到能遷移運用,獨立學習。學習方法的指導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使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會學習、善于學習。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最終視學習為精神需求,體現出較強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指導自學是進行學習指導的基礎與前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提供自學的條件,保證自學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和訓練,注重合作,并加強反饋與校正。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解放學生的大腦、嘴巴和雙手,允許學生提出問題和應用各種手段來解決問題。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就能敢想、敢說、敢做,勇于創新,這樣還可以鍛煉他們勇敢的個性,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改變積累方式,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知識的增長是點滴積累而成的,因此語文學習要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積淀,這種過程積累顯得尤為重要。積累就是將摘抄內容熟練背誦,牢記不忘,久而久之,無形中你身體里儲存的“營養”就豐富了。在教學中,我利用課前5分鐘,開展背誦展示活動。每天背誦的內容不同,總結為“一段二句三詞一整篇”,一段即周一背一段優美段落、詩詞;二句即周二被兩個名言警句、歇后語或俗語等;三詞即周三、周四背三個積累好詞,說意思并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在課堂中增加學生的背誦量,根據文本內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積累背優美段落,不斷鞏固背熟練,力爭篇篇課文有背誦,記憶內容要熟練。通過最大限度的記憶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另外通過兩周一次的“背誦大展示”活動,讓學生默寫強化,從中盡情享受識記的樂趣。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只有不斷改進原有的教學模式,探索自主學習的經驗,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越上越有趣有效,我們的學生才會從自主學習中獲得真知。同時,在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本,不僅要把學生看作對象、主體,還要看作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課堂教學的共同創造者。教學中要給學生發問的權利、讀書的權利、想象的權利。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研究學生、發現學生。帶領學生真正走進自主學習的空間,才能有力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亞娟:《小學語文自主學習閱讀初探》,《成功(教育)》,2011年21期。
[2]白莉英:《對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思考》,《學周刊》,2014年03期。